第381章 晉軍內爭(1 / 2)

小說:北唐天下 作者:蛤蟆吞地

李嗣源不想摻和李存瑁與李克用之間的事情,在他看來,李克用所做並無差錯,出兵河中的結果且不提,單單是李存瑁挑戰李克用權威,接著李克用打壓李存瑁,這並無多少錯誤。

要說李克用會選擇李存信作為繼承人,李嗣源會毫不猶豫的搖頭,現在與李存信親近,只不過是想打壓一下李存瑁罷了,畢竟作為一頭雄獅,在這頭雄獅還未真正老邁到不能動之前,這頭雄獅是不允許任何其他雄獅挑戰他的權威的,哪怕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李嗣源皺眉頭,就是想著李存瑁怎麼連這點還未看透,心中暗自搖頭不已,可下一刻,這種念頭完全打消了,身子心驚不已!

李存瑁知道眼前大哥看似忠厚溫和,其實“狡猾”著呢,素來不願意真正戰隊,此時他也不願提及此事,只是開口道:“小弟前來之時,去了一趟關押遼東軍信使的柴房,在外面聽了一些他們的話語。”

說著李存瑁把劉大勇的那些話語說了一遍,嘆氣道:“大哥也知,咱們得鹽巴素來都是產出謝縣、安邑,一旦遼東軍斷了太原府的鹽道,太原府必然大亂!”

周德威搖頭苦笑,又添了一句,說道:“這還不止如此,興許惱怒的李悍虎會聯絡李罕之和北面的胡蠻夾擊我軍,畢竟他們也不能少了鹽巴!”

李嗣源心中大驚,他知道兩人所說真偽,一旦遼東軍真的斷了鹽道,北方必然大亂,遼東軍完全可以鹽利之由,迫使北地胡蠻圍攻太原府。

遼東軍屯兵數萬與晉州,他們就不得不與之同等屯兵與汾州,如此一來代州、忻州、太原府就空了,北地胡蠻可趁此南下。

李嗣源是領軍大將,他很清楚,一旦遼東軍以鹽利逼迫李罕之、北地胡人,李罕之可從潞州攻打太原府,北地胡人可趁此南下如此一來,太原府可就全完了。

看著李嗣源臉色越來越蒼白,李存瑁知道李嗣源已經明白了此事的兇險,苦澀道:“李悍虎所說三日之限,不知是不是這三人臨汾出來時算起,還是到達霍邑才開始,若是前者……”

李嗣源搖了搖頭,按照前者算起,時間已過,那就只能從後者算起,可按照後者計算,他們只剩下了明日一日。

想到這裡,李嗣源焦急了起來,抓住李存瑁手臂,急聲道:“三弟不用多言,此事甚急,快快向母親稟告!”

說著,李嗣源拉著李存瑁就向院內走去,而此時劉氏正在侍女服侍下洗漱,已經準備開始休息了。

劉氏近年來身體不是很好,都是依靠侍女的照顧。對於這麼晚了,李存瑁還來打擾她,劉氏也知可能生了大事。

經過詢問後,劉氏這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心下嘆息。這女人第一次見到李思鈺,就很喜歡,甚至還想收李思鈺為養子,在與李思鈺交往中,能夠清晰感受到李思鈺的驕傲,在河北一事當中已經足夠證明了這點。

她也不是沒勸過李克用,或許是李克用心中壓抑太大,不願意就這麼灰溜溜離開,這才一心想要搬回一城,故意留在霍邑不走。

可當她聽到李存瑁述說後,立即覺事態的嚴重性來。

劉氏沉默了片刻,抬頭看向李存瑁,輕聲說道:“我兒可有良策?”

李存瑁嘆氣道:“母親,孩兒之前一直就覺得李悍虎並非想要與我軍為敵,從他第一次奔襲太原開始,之後又是河北之事,甚至當下河中生的諸多之事,孩兒並未看到李悍虎想與我軍為死敵之意。”

劉氏閉眼想了一下,說道:“朝廷令天下藩鎮圍攻我河東,那小子為了生計替幽州出兵,也不算什麼,之後在河北也是被迫出關,儘管與我軍為敵,可並未與我軍真正交手,反而與宣武軍打了兩場,此時河中同樣還是宣武軍損失慘重,同樣並未與我軍真正交手。”

李嗣源也有些皺眉了,開口說道:“我軍在這三場大戰都是損失慘重,除了第一次與遼東軍稍微廝殺了幾日,之後的兩次確實如母親所言,我軍之損失卻並非遼東軍所致,可……可這也多與遼東軍有關啊!”

周德威皺眉道:“第一次,我軍大意,讓遼東軍奔襲了太原府;第二次,不提幽州之事,的確是因為遼東軍的入關,造成了我軍遲遲拿不下十三太保,以至於損失頗大;至於此次……”

李存瑁卻搖頭說道:“周將軍可能忘了一件事。”

“嗯?”

周德威有些不解看向李存瑁,只見李存瑁開口說道:“遼東軍在河北之事上,因幽州李匡籌身死後,幽州不穩,迫使李悍虎不得不南下入關,可是在擊敗橫海軍和義武軍之後,他們並未繼續南下,而是停在我軍百里之外!真正造成我軍無功而返的其實是宣武軍,是十萬宣武軍逼近,這才迫使我軍不得不放棄繼續攻打十三弟。”

周德威想了想,緩緩點了點頭,河北之戰太過複雜,裡面有些事情很難說,從李匡籌身死後,變故就一再生,很難辨明是非真偽,不過,顯然有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十萬宣武軍的參與!

李存瑁繼續說道:“河北之戰後,我軍和宣武軍都是損失頗大,我軍不但損失了過萬精銳,更是花費了無數錢糧,這才有了今日河中之爭。”

“河北之爭之前,若是我軍與宣武軍平分河中五州和陝州,兩縣鹽池一人一個,縱然李悍虎入了關中,也會受制河東、河南兩軍,畢竟李悍虎也是要吃鹽巴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