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老師講解怛羅斯之戰

小說:北唐天下 作者:蛤蟆吞地

“老師,裕兒……裕兒……”

“呵呵……”

李思鈺摟過李裕在懷,呵呵一笑,說道:“何為人?頂天立地即為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頂天立地的身影,總是自信自己可以,自己能夠做到任何事情,遵循心中那道身影。”

“可是,這個世界殘酷無比,總是有無數的無奈,普通人為了養家餬口,可以卑躬屈膝,可以匹夫一怒血濺三步,可你不同,你是太子,你生下來,身上就揹負著無比沉重的天下,或許你承擔不起,但你身上的確揹負著沉重枷鎖,從出生的那一刻就揹負著了,至於你能揹負多久,這也只有天才知道。”

“所以,當天下、江山、大唐、億萬子民……,當這一切與阿蠻放在一起時,你又該如何選擇?”

“或許你現在告訴老師,你選阿蠻,那是因為你還小,還未擁有整個天下,還未品嚐過站在巔峰的滋味。”

拍了拍躺在懷中靜靜聽著他話語的李裕,李思鈺不由嘆息一聲。

“既然一開始就是個錯誤,那就不要在一開始去犯這個錯誤,否則最後只會帶來更多錯誤,更多痛苦無奈。”

“男人就要拿的起放的下,有時放手未必不是一種勇氣。再說你爹本身就動機不純,阿蠻一北地胡女,性子刁蠻霸道,細數大唐各皇后、貴妃,可有一人與阿蠻等同者?”

“你阿爹動機不純,又如何會善待阿蠻?最後阿蠻也只會成為權利的犧牲品罷了,甚至連你小子也可能成為你父皇的祭品。”

“帝王之家最無情啊!”

“老師,小裕子……小裕子不做太子,一直做老師的弟子好不好?”

看著懷裡娃娃抬頭一臉猶豫模樣,聽著孩子氣話語,李思鈺不由笑了。

“呵呵……盡說孩子話。老師沒有生氣,也無趕你出門之意。”

“你還小,有些事情你還不懂,至於為師與你阿爹的事情,你就別管了,你也管不了,該幹嘛幹嘛,一切都有老師呢,行了,去吧。”

李思鈺拍了拍李裕腦袋,李裕忙起身爬下床,最後猶豫著說道:“老師……老師真是要回營州麼?”

李思鈺沉默不語,最後也未給李裕答案,只是輕輕擺了擺手。

不知是否因李裕最後那句話,還是李思鈺根本不想再與他人說話,一連三日,除了照顧他的大丫外,也就楊復恭和阿蠻、李裕等一干學生弟子可以進入房中,至於其他人,一概不見,哪怕軍中大將,朝中杜讓能、裴贄兩相,哪怕公主李璇也被排除在外,李思鈺這般態度,讓不少人揣測擔憂,直至裴仲德急匆匆從河中跑來。

裴仲德收到裴贄信件,得知李思鈺醒來,匆匆安排了一下河中事務,僅帶著十餘人,一路未做任何停頓,徑直來到潼關。

當李思鈺見到裴仲德之時,正與孩童們解析怛羅斯之戰,看到一身汗臭的裴仲德,只是點了點頭,嘴裡話語卻未停頓。

“戰役經過已經說過了,黑衣大食兵力十萬,正兵四萬,僕從軍六萬”

“我大唐正軍兩萬,大宛、葛羅祿僕從軍一萬,共計三萬。”

“從兵力對比和兵種來看,我軍的確處於弱勢,陌刀軍陣前殺敵縱橫無匹,但是面對對方強大的、機動性更強的敵軍,優勢要弱了許多,但高仙芝不愧為名將,選擇交戰之地很好,為狹長谷底,限制了敵軍騎兵優勢揮,但是還存在重大隱患,就是深入敵境之地。”

“騎兵最大優勢是來往奔襲,最易把握戰機,直擊對方致命之處。”

“步軍與陣對敵有個很致命弱點,就是機動不足,需要最短時間內擊潰對手,或是背後有強大的支援,比如城池,比如近側友軍等等,若無這些強大的支援,一旦久戰不下,一旦被圍就會動搖軍心。”

“高仙芝被圍,五日不勝,後路被阻,軍心動搖,再加上葛羅祿臨陣反叛,致使此戰大敗!”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怛羅斯一戰,無論調兵遣將,無論是奔襲阻擊,亦或是臨陣布兵,這不過是戰術的應用,也就是‘術’之用!這些都算不得什麼,背後的事情才是最為重要的。”

“此戰無論是何原因,是高仙芝以‘無藩臣禮’之由也好,或是高仙芝屠戮石國,掠奪石國也罷,這些原因都算不得什麼,有時候,戰爭只需要一個藉口,黑衣大食如是,我大唐亦是如是!”

“但要明白一件事情!”

“此時的黑衣大食非弱小之國!也非此時大唐日暮之國,而是雜湊姆家族擊敗了倭馬亞家族,黑衣大食剛剛擊敗了白衣大食,正是勢頭最勝之時,宛如我大唐初立之時!”

“此等帝國,無論強弱,都應謹慎對待,若無法避免一戰,那就應集全國之力,一舉敗之,而不是僅僅以三萬安西之卒!”

“黑衣大食國都巴格達與長安相距怛羅斯幾乎等同,但是黑衣大食可出兵十萬,而我大唐僅出兵三萬,在戰略重視程度上,一開始就落了下風!”

“而高仙芝戰敗後,不但我大唐於西域威望一落千丈,更因高仙芝調走石堡城天威軍,一戰精銳天威軍盡喪,吐蕃人由此下山,西域盡落吐蕃人之手,大唐由此衰落,四年後更是生安祿山叛亂。”

“若玄宗之時能夠對黑衣大食足夠重視,若給予一個冉冉升起的西方第一大國足夠重視,給予高仙芝更多兵馬,高仙芝或許就不會如此冒險深入敵境,或許此戰就不會如此慘敗。”

“若無此次慘敗,吐蕃人絕不敢冒然下山,強大的西軍尚存,安祿山又豈敢反叛?”

“故,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李思鈺坐在床上,大丫坐在對面,不時為李思鈺新增茶水,而楊復恭則與一干孩童一般,坐在一排木椅上傾聽李思鈺開講。

裴仲德闖進來時還是一副焦急,但聽著李思鈺娓娓開講,心也平靜了下來,如同楊復恭一般,坐在一旁聽講起來。

在李思鈺開講之時,其餘孩童都未敢說話,哪怕阿蠻此時,亦是老老實實坐在前面聽阿爹講課。

李思鈺講課喜歡拿具體例項開講,今日講解的是《孫子兵法》“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為了更好讓孩子理解這句話,他就以“怛羅斯之戰”為例,因他講解的兵書戰冊,自然要以戰爭興衰與帝國的興衰聯絡在一起,至於一個帝國的興衰原因無數,他則未怎麼說明,這些他只是偶爾提點一下,等他們長大了,讀書多了,自然就會自己領悟,這些事情他並不想過多幹涉。

喜歡北唐天下請大家收藏北唐天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