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四分五裂的吐蕃(1 / 2)

小說:北唐天下 作者:蛤蟆吞地

苯教,本教,就是本源、原生之教,信奉的比較原始,與營州以北的寒土之地的薩滿有些類似,這種比較原始教派在大唐很難生存,在高原,或是人跡罕至之地卻有極強生命力,高原多山川,生存不易,所受天災更加頻繁,所以山川河流皆為神靈,皆要小心祭祀侍奉,在外人看來,高原人每每把救命糧,把活生生的牛羊焚燒給山川大地,是多麼的不可理解的事情,可正是因他們祖祖輩輩生存在這種艱苦之地,每每遭受難以承受苦難,這才對山川大地形成的畏懼,深入骨髓的畏懼!

李思鈺自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就知道原生教的生存力有多強,若讓這種生命力極強的苯教逐漸消失,或許只有逐漸改善山民的生活才成,松贊干布希望藉助外來教派,逐漸瓦解這種原始宗教,希望是好的,但卻忘了,自己不能根除,藉助佛教打壓苯教,勢必要極大加強佛教的傳播。

佛,人弗。

人心乾淨極為佛,可不還是有句“佛爭一炷香”的話麼!信仰之爭是殘酷的,更何況,這個世上真有心中乾淨的一塵不染的“佛”麼?

果然,孫叔度開口說道:“我大唐武宗滅佛之時,高原上也進行了滅佛之爭。”

“高原貧苦,吐蕃王熱巴巾非但未能減免百姓賦稅,反而令七戶養一僧,僧人缽闡布貝吉允丹更是握有數十萬番人土兵。”

李思鈺皺眉道:“僧人不事生產,反而每每侵佔民地,僧人為統兵之將,終會惹出大麻煩的。”

孫叔度點頭說道:“正如大帥所言,熱巴巾令七戶養一僧,更是用酷刑懲戒辱僧之人,若僧人能夠持戒修身還罷了,可僧人一旦入了中樞……大帥也是明白朝廷上的紛爭的。”

李思鈺點了點頭,這種事情很容易理解,如同當年武帝之時,僧人入了蠅營狗苟的朝堂,必然爭執不斷,因利也好,因權,或是信仰也罷,他都能想象到那些僧人必會以“辱僧”之言,迫害了不少吐蕃人貴族,怒火越積越多,武帝可以殺了酷吏周興、索元禮、萬國俊、來俊臣、侯思止,殺了這些積怨過深之人,以用來平息積累下來的怨恨,那熱巴巾又能如何?

殺了一手支援的僧人嗎?顯然是不可能的,這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而是整個高原上根深蒂固的僧人群體!

怒火得不到宣洩,最終只能燒到熱巴巾身上。李思鈺閉眼思索,耳邊聽著孫叔度話語。

“大相傑多日不滿其弟死於僧人之手,與熱巴巾之兄朗達瑪聯手,殺死了熱巴巾。朗達瑪為藩王后,大肆滅佛,最後朗達瑪也被僧人刺殺。”

“朗達瑪死時並無子嗣,其大王妃那囊氏,以其兄尚延力子乞離胡為藩王,而朗達瑪死時,雖無子嗣,但次妃蔡邦氏已有生孕在身,後又生子俄松,因那囊氏、其兄尚延力大肆迫害朝臣,蔡邦氏與子俄松逃亡山南,自始,高原一分為二,爭鬥了二十餘年。”

“兩人長達數十年的爭鬥,所需物資極為龐大,故而吐蕃對屬地皆極力搜刮錢糧,以用戰事,與懿宗鹹通十年,各族奴隸反叛,也正是此時,河西節度使張議『潮』張將軍收復河西十一州。”

“因高原各地反叛,吐蕃也被一分為四,此時靠近秦州,佔據隴右的是藩王翰德,而西域安西之地則是藩王班吉袞,因吐蕃內『亂』,此時已經不如當年強盛,但翰德仍有五萬族眾。”

李思鈺聽著,在聽到翰德據兵五萬,心中一緊,若僅僅只是五萬草原胡族,他不是太過擔心,但是吐蕃人不同,吐蕃人是一根筋的傢伙。

草原騎馬牧羊,一日可行百里,人也活泛,最善打順風仗,喜遊鬥拖垮對手。

高原山勢險要,氣候惡劣,訊息最是閉塞,大多生活在那裡之人,一輩子都未走出百里,只是在狹小地域生活,那裡的貴族頭領世世代代統治著一地,其民,其奴,在他們腦中早已根深蒂固形成了臣服,對主人的畏懼幾乎就是天生的,最是善於打硬仗!

李思鈺閉眼沉思,出身營州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越是營州以北苦寒之地,其民越是悍不畏死,皆因窮的只剩下了賤命一條,高原吐蕃人亦是如此!

帳中一陣沉默……

“大帥!大公子信使來了。”

帳外小五話語打破了帳內沉默。

……

李思鈺愣了一下,向孫叔度點了點頭,孫叔度起身行了一禮。

“屬下先行退下。”

李思鈺皺著眉頭看著孫叔度離開,腦中卻紛『亂』如麻,大唐衰退,吐蕃人衰退,西域『亂』如麻,已經無任何一個勢力一家獨大,此時若深入西域,是否是最佳時機?

雙手在桌下不斷攪動,目光卻有些呆滯看著桌面,石虎與孟浩已經入內,看到他這模樣,兩人相視一眼,默默站立在一旁,也不敢開口打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