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農科院和爺爺一起穿了 第13節(2 / 2)

是的,時知打算做香皂,不止是為了賺錢,更多也是為了方便生活,空間裡那些香皂和洗漱用品都快見底了。

然而不管是植物油還是動物油在這裡都是成本比較高的東西,所以這香皂大概也是個“奢侈品”。

時知提前做了幾塊讓崔守平帶人去賣精油時一起帶去了江南,果然有人識貨,下了一大筆訂單,約定入冬前到貨。

時知一開始用豬油做的明顯沒有用混合油脂做的好,所以她現在不打算現在就大規模製做,得等油料收上來再說。

芝麻和蓖麻種子是空間裡的,時知還偷偷用了一點空間的有機肥料,她目的在提高產量,這些不是要推廣種植的,所以崔教授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神農六號”成熟了,崔教授就差睡到地裡了,這幾天整日在麥地裡帶人找麥穗做記錄留種。

家主府名下的農莊的麥田都種了這個種子,這是大事,時知必須去幫忙做記錄還有稱量時打掩護。

清河郡在家主府名下的莊子有十幾個,光種小麥的田地就五百多畝,這些糧食總數很龐大。

崔教授和時知分別帶人到每個莊子都抽了幾個等級田地稱重,最好的田產量在三百八十斤左右,最次的二百七十百斤左右,平均畝產三百二十斤出頭,清河郡出了“良種”的訊息也在小範圍傳播。

種的多了自然瞞不住別人的眼睛,但具體數量只有崔教授和時知清楚。

小麥入倉時,時知收入空間一部分,除了要猥瑣發育外,也是為了方便長久儲存。

有了今年的資料,崔教授心裡有底多了,他打算把空間另一種種子流出去,根據如今的耕種方式產量大約在畝產二百斤左右,“神農六號”產量有些“不正常”,畝產一百斤到三百多斤,太引人注目了,總要給人一個緩衝。

但這足以讓清河郡的百姓高興了,尤其是農人們,他們很多都聽說了崔家種出來了“福種”,能讓小麥畝產提高一倍,各地地方官也都派人打聽具體“換種”的事。

崔家表示清河郡的百姓第一年的“福種”的兌換等量即可,也就是說你拿一斤麥子就可以換一斤種子,崔氏發出訊息,每個縣或者鎮可以派幾個代表過來換,因為要限量所以得帶著可以證明身份的文書。

一時之間東武城熱鬧了起來,清河郡各地得到訊息的都派了人過來,甚至有幾個縣是地方官親自帶著農人代表過來換種。

漸漸的整個桐州也傳遍了,崔氏放出訊息,今年種植不多,得等明年才能給外地的人換種,但外地換種的條件卻不能和本地人一樣了就按照正常換種的比例兌換,這也算給同鄉的福利。

崔氏在換種時把崔教授傳授的耕種方法也傳了出去,並且表示耕種“福種”的農人明年可以自由跟別人換種,這樣能更快擴大推廣範圍。

一時之間崔氏“仁善”的名聲在清河乃至桐州達到了新高度,百姓原本對世家的畏懼,都添上了幾分真心的敬意。

崔氏耕種發現了“福種”這是於國於民的大好事,清河郡郡守親自來拜訪崔教授,話裡話外都是要上報朝廷給崔氏請功。

當然了這也是算他的政績,可惜崔氏名望地位都不是他擺佈的,不然可操作空間更大。

崔氏大祖房都挺滿意,年前損失的名聲不但回來了,還更勝一層,得到升官的族人也算是增強了族裡的政治力量。

崔教授對於“請功”壓根不在意,如果可能他甚至都只想悄咪咪推廣,但這個年代做什麼事情都要有說法,所以郡守要上報他也樂得省事兒。

崔氏小麥“福種”畝產達到二百斤,這在長安的政治圈兒引起了一小波轟動。

長安的大多數權貴們對於一畝地產多少糧食其實是不清楚的,他們驚奇的是崔清這老小子真回家種地了?還種出來了名堂?

而另一部分了解民生的例如長公主和皇帝陛下,他們考量的就多了。

長公主更加惋惜沒有把崔氏握在手裡,這件事對提高她的“民意”支援度有著大大的好處,而皇帝除了高興,更多是慶幸這事兒沒便宜他小姑姑。

最近太子參政,朝堂裡出現了更多派系,外戚們看皇帝太軟弱,有一部分開始投靠外來的“皇帝”了。

崔氏送到長安的三千斤“福種”怎麼安排,很多人的意見不同,最後長公主拍板都交給皇莊的農人,等明年收穫更多再向各地推廣。

另外一件事就是,進獻“福種”這種事應該賞賜的,但人家崔清提前說了,他一門心思種地讀書,不接受加官進爵。

最後經過運作下來,崔氏得到了個“耕讀傳家”的樓牌,外加崔氏幾個地方官兒升了一級。

對於這些虛名崔教授雖然不怎麼在意,但這對於推廣他的種子確實有幫助,等過幾年循序漸進的“提高產量”,他的“神農六號”也許就能在整個北方推廣了。

時知幫著收完小麥後就沒在管換種的事,夏天的那批花提煉的精油質量比春天要好,時知囤了起來,打算進行“飢餓營銷”,過幾年這花都可能收不上來多少了。

到了秋天油料作物收上來了,時知讓人用產出的次等品精油混合著做出了精油香皂,這批香皂特意做成了十二花卉的形狀,孩童巴掌大小,看著就漂亮。

第21章 .選址時知讓工匠仿製香粉胭脂盒的……

時知讓工匠仿製香粉胭脂盒的樣式做出一批肥皂盒,香皂就放在裡面,再用紙盒包了。

花期過了後,精油作坊就只生產香皂了,爭取在深秋就能做完訂單的數量送去江南。

至於為什麼不送去長安賣,路途太遠不說還打眼,目前為止還沒人知道精油是出自清河郡,那些商人都是當舶來品賣的。

香皂製作和玻璃上色教上手後,時知就讓工人自己研究,她也不是專業的,基本原理教會了得讓他們去鑽研。

玻璃著色和瓷器著色有想通之處,又比瓷器還好控制一點,窯匠在琢磨了一小段時間後,就把時知設計的玻璃茶具做出來了。

這兩套玻璃茶具燒出來沒幾天就送去了江南的拍賣行,讓江南的商人炒出了天價,聽說這兩套最終都進了長安貴人的家裡。

後來時知對賬時看到收入,決定明年再弄四套出來,就弄個“春夏秋冬”四景,手底下人一年的伙食費就出來了。

入秋不久後,白雀帶著一批孩子回來了,人不多就十幾個,但時知稍微看了一眼那十幾個孩子差不多都是六七歲的模樣,其實女孩子佔了一半兒,只能說白雀費心了。

白雀挑人挑剔的很:“都是孤兒,這大半年選人的標準聰明伶俐是基本的,他們品性也都過得去,還有兩個孩子筋骨非常好,很適合習武。”

時知覺得自己還是低估自己這個暗探頭子了,找回來的孩子超出她預期太多。

“先放在我名下的莊子裡,教他們認字,觀察合格了再說。”她合適的地方還沒找好呢!

最近太忙了,小麥、精油、香皂、玻璃外加碉堡的事都讓時知分身乏術,她實在抽不出精力去安排人找合適的地點。

白雀聽到小主子的煩憂,忍不住道:“崔氏在桐州北部有一片山林,屬下幼時跟著上一任白雀去過那,有一個半山腰處有個地方地勢奇特,普通人根本找不到那裡,屬下有段時間就是在那訓練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