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農科院和爺爺一起穿了 第37節(2 / 2)

看十一娘還是跟失了魂一樣不說話,七娘氣的捶她:“你啞巴了嗎,平時跟我較勁的本事呢,再這樣牛性下去就真的來不及了。”

十一娘聽到這話才有了反應,她終於服軟了,哭道:“父親,女兒知錯了,求您別把我嫁去許家,我寧可去家廟青燈古佛一輩子,也不去受那磋磨。”

許姨娘看著不為所動的王釗,終於下了狠心道:“郎君,罪妾自請去家廟贖罪為王氏祈福,此生再也不會踏出家廟半步,叔父那裡罪妾也會去信說明緣由,此後許氏一族再不會痴心妄想,只求您庇佑一次十一娘。”

王釗沉默許久,最終彷彿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嘆了口氣道:“罷了,終究是我治家不嚴,嫡庶不分,養大了十一孃的氣性兒,阿蓁那裡十一娘你自去請罪,欠崔氏的道理我這個做父親的去賠。”

穠英汀

時知聽到七娘和十一娘過來拜訪有些詫異,時至今日她以為十一娘是出不了門的了,但畢竟是在人家家裡做客,她也不好不見。

十一娘過來是賠罪道歉時知是猜到了,但她沒想到是七娘一起過來的,原本她還以為這姐妹花兒是面和心不和呢。

看著十一娘實在要頂不住羞恥的哭了,時知無奈嘆息:“十一娘想來心裡也是不好過,我不是那等翻後賬的人,當時的氣早就已經出了,姐姐既然誠心道歉,那此事就此翻篇了。”

十一娘做的事她原本也想不通,可當聽七娘解釋了緣由後,時知大概是明白了,說到底還是個十三四歲的半大孩子,哪怕表面再像個大人,想法也還是不成熟的,她就算給教訓也不會真想讓這小姑娘賠上一輩子。

這件事癥結還在王釗,為了拉攏許氏,把庶女當成嫡女養,這麼多年過去了把孩子養成了這樣驕傲又敏感的性子,突然給她這麼個巨大心理落差,一般人是不太能接受。

十一娘未必不知道雲氏是門好親事,可那是對一般庶女而言,對從小享受著和嫡女一樣待遇的庶女卻不盡然,十三四歲的小姑娘還想不到過日子的內裡,一時偏激了做錯事也罪不至死。

七娘臨走前誠心道:“多謝妹妹大度不計較,經此一事十一娘必定會恪守本分,在出嫁前都會在她的院子裡吃齋祈福、靜思己過。”

第二天請安時,時知果然沒見到十一娘也沒見到許姨娘,小盧氏解釋十一娘病了在院子裡養病,而許姨娘已經連夜送回太原老家去家廟為女兒祈福了。

看著時知面色如常的和小盧氏拉家常,七娘心裡歎服,難怪她父親說崔氏女非一般閨閣女兒可比,這次這件事終究是他們王家理虧了,可十一娘終究是和她一起長大的姐妹,她們平日裡可以有齷齪不滿,但無論如何也不能看著她深陷泥沼毀了一生。

小盧氏和時知提起這事兒也嘆氣:“七娘到底還是擔得起嫡長女這個身份的,十一娘平日看著聰明,但一遇到大事就看出不同了,終究是格局太小。”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是世家子弟從小就學得,可真正記在心裡的又有幾個?

時知點頭:“想來七娘的生母也不是一般人物吧。”

趙氏當時遇到那樣的糟心事,不但沒有被擊垮,反而強撐著一口氣直到女兒立住了才撒手,這也不是一般的心性。

許姨娘進了王氏內宅又如何,到最後她也活的像個透明人一般,最終所有的謀算都成了空。

王釗雖然對十一娘失望,可這個處置大半還是為了平息與崔氏的隔閡,人心難測,萬一以後十一娘過的太慘,他又後悔怎麼辦?到時候小盧氏才尷尬呢。

時知真的越在王家住就越討厭這些妻妾成群的男人,自己一身風流債卻讓女人孩子遭殃,這萬惡的舊社會!

崔教授接到孫女的來信時就看到了這麼一句,他感覺孫女在江南經歷的一切都讓她對古代婚姻制度產生了深深的“怨念”。

這不由得讓崔教授有些焦慮,這古代男人可以合法一堆女人是個大問題哈,他孫女以後就算招贅也很難說讓孫女婿一輩子“守身如玉”。

王釗說要替女兒賠禮並沒食言,六月過了,今年江南的熱氣終於沒那麼毒了,寧江書院要舉辦的一場大型文會,遍邀江南舉足輕重的文壇大家到寧江書院“授講”,時知得到了一個聽學的位置,這原本是留給王氏嫡脈子弟的。

這機會實在難得,時知根本無法拒絕,她此刻終於覺得王釗這個後爹也是挺有眼色的,知道她真的需要什麼,沒給她弄來一堆古玩首飾什麼的。

而且他對十一孃的處罰看似有“包庇”,但這卻恰恰中了時知的心思,如果他處理的太過冷酷反而會讓時知覺得他是個過於危險的人物,需得處處提防了。

十一娘到底他的親生女兒,所犯的錯也不到一下子就讓他狠心摁死的地步,就像她之所以願意處處照顧小盧氏的處境,也不過是體諒她對阿蓁的一片慈母之心。

人可以冷靜理智,但也要有些溫情感性,不然和機器有什麼區別。

女郎去參加這種文會也不是沒有先例,只是這次能去聽“講座”的,大多是江南各地有門路和有聲名的文人,王釗安排了七娘陪同時知一起去。

“咱們還是著男裝吧?”七娘平日裡再穩重,如今也是有些激動,她自幼承家學薰陶,又在江南這種文風盛行的地方生活多年,自然是明白這種場合有多難得,哪怕是王氏嫡子也不是人人都有資格參與的。

時知看著平日裡穩重的七娘終於露出一些小姑娘的情緒,她笑道:“男裝女裝又有什麼打緊?咱們是聽學,那些人也是去聽學,穿的不失禮就好。”

七娘想了想點頭:“妹妹說的是,學聖人之言不該分衣裝之別。”

“姐姐可知當日來的都有哪些大儒先生?”時知比較關心這個,聽講座得先知道主講人是誰吧。

這個七娘很清楚,王釗把邀請到的大儒名單都給她拿來了,就怕到時她們兩個不清楚狀況,名單很詳細,除了各大書院的大儒,還有一些很有聲名的文人也受邀了。

時知看著名單心裡點頭,王氏這書院辦的確厲害,像英才書院這樣的南方文壇巨鱷也很給面子派來了幾位最有盛名的大儒參加。

如今士族和庶族因為科舉制度矛盾已經進入白熱化,寧江書院背靠王氏卻能在江南混的風生水起,真是了不起啊。

時知一時間竟然有些嫉妒王氏了,這是多麼得天獨厚的背景啊,哪像崔氏大祖房,帶頭弄出個知微書院,就算如今她和崔教授帶著退出來了可身上仍舊牢牢印著“士族衛士”的印記。

時知以前還想過弄個公共圖書館之類的,自從知道有知微書院這麼個存在,一時半會兒她是不敢想了,這完全就是墳頭蹦迪的行為,崔氏大祖房和知微書院的牽扯太過深入人心,在教育領域這一塊兒要是學王氏絕對會引起世家圈子的巨大不滿,得徐徐圖之啊!

她來江南也有想考察一下寧江書院的教學質量和讀書氛圍的緣由,崔氏也有很多要科舉的子弟,崔教授和時知不想再讓崔氏和知微書院牽扯太深,寧江書院就是一個選擇。

只有離開桐州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那些年輕人才會看清楚很多事,以後的路具體怎麼選擇時知不會太過干預,但她希望崔氏子弟能利用好出身的優勢而不是把出身變成劣勢,打鐵還需自身硬啊。

既然要考察那就不用太過引人注意,世家那些老狐狸精著呢,她這次要給人一種是因為交好王氏,所以才給寧江書院面子的錯覺。

時知給自己這次聽學幾日遊定下了方針:悶聲聽學、苟著發育!

第58章 二更

寧江書院在淮郡郊區的微崖山半山腰,山下是淨湖,就風景和位置來說一點都不比英才書院差,可見王氏當初選址是花了大力氣的。

上山的過程時知想起自己去知微書院的情景知微書院給她的感覺是古樸厚重的肅穆,而寧江書院就是繁茂活潑的朝氣,這裡有著世家和庶族“和而不同”的理念。

相比於英才書院是單純的為庶族張目,寧江書院最可貴的是它其實給世家和庶族提供了另一種思路,一種相互影響和演變的思路,最終到底是誰勝出它只是提問,而不是回答。

時知是真的很佩服王釗這位祖父,他一定是一位高瞻遠矚且很有心胸的人,看清楚庶族崛起的大勢,沒有選擇如崔氏那樣拼命對打壓而是嘗試在對手身上“取其精華”,先不說這會不會成功,但這份智慧胸襟就足以值得時知學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