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農科院和爺爺一起穿了 第38節(2 / 2)

第59章 一更

君子六藝“交流會”是學子們的主場,眾大佬們略微露了露臉就各自聚一起烹茶暢談了。

時知和七娘兩人過來時,正趕上幾位大儒在和王釗暢聊國事,他們身後都跟著自己的得意門生,時知目測了下這閣子裡有十幾人,算是個小型聚會了。

王釗看到二人過來,微笑著對眾人介紹:“這是崔氏女郎和小女。”

時知和七娘旁聽了三天客,雖然過程沒有吱過聲,但眾人都是知道竹簾後的女客是王氏和崔氏的女郎。

時知與七娘恭謹得給幾位大儒行禮:“見過諸位先生。”

寧江書院山長笑道:“聽簡明說起兩位女公子來聽學,今日才算正式得見了。”

簡明是王釗的字,他笑著舉起一杯茶回道:“還要多謝諸位這幾日的擔待,釗謝過了。”

寒暄幾句後,時知與七娘落座,時知原本以為叫她們過來也是禮貌問聲好,但沒想到王釗和大大儒們竟然還在討論國事,她一時間決定閉嘴當鵪鶉。

聽著他們從討論西北戰事到朝廷黨爭而後又轉到西南的叛亂,時知真心覺得自己今天不該過來的,這會兒大良還沒完蛋吧?這麼聊天真的好嗎?

然而看著七娘淡定的臉色,時知一時間懷疑是不是她和崔教授一直太過謹慎了,還是江南的風氣就是如此?

“暢論國事”的現象普遍出現,要不說明時代思想開放要不就說明皇權衰落,時知這幾年一直在貓耳山宅著,她第一次感覺自己可能是“落伍”了。

或許這短短兩三年,朝廷的威望又下降一個層次了,惠嘉長公主去世後甚至有人傳出熙興帝的皇位來路不正,西南彼此叛亂打出的旗號正是這個,時知想了想局勢大概也明白這些文人雅士為何敢這麼大膽了。

“不知崔女郎對這有何見解?”

時知被一句提問喚回了神,剛走神就被抓包就有些尷尬了,時知抬頭看過去,問她話的是個清雅俊秀的後生,看衣著打扮再加上他坐的位置就明白這位是英才書院的學子代表了。

時知剛才在低頭走神,但眾人討論的話題她還是聽了一耳朵的,話題又回到了前日的那個問題,科舉制似乎是繞不開的話題,她算是明白叫她來幹嘛的了。

時知看向王釗,眼裡有無數控訴,這不是挖坑給她嘛?

王釗接收到了時知眼睛裡的“怨念”,但他也是沒辦法,剛才幾位大儒開口說想見一見崔氏女郎,畢竟聽了人家幾天的課不露臉打個招呼的確不好。

英才書院的學子看時知一直沉默,笑著道:“聽聞桐州的知微書院人傑地靈,想必女郎也是很有些見解的。”

時知有些無語,好想問一句:這位大兄弟,我哪裡得罪你了?

英才和知微天生對家,她作為崔氏灶女今天註定是要被殃及了。

時知謙遜道:“小女自幼跟著祖父啟蒙,只略微讀了幾本書,不曾有幸去知微書院讀書,見解倒是沒有,只是諸位的話小女聽了後有些疑惑,煩請先生們和郎君解答一二。”

寧江書院山長寬和的笑道:“女郎請講。”

時知脆生問道:“前日那辯題和今日似乎說的是一件事,選官取才,唯德還是才,前日聽諸位郎君所言覺得都有些道理,然小女不解的是這才又為何?”

這話奇怪,科舉考試考的當然是四書五經做詩詞文章的能力,這就算不讀書的人也知道。

“自然是對聖人之言的學習,做文章的能力,看是否有治國安邦之才。”

時知點頭:“小女自幼跟著祖父讀書,祖父常說不求我這孫女有詠絮之才,只要稍微從先賢那裡學些做人的道理就夠了。”

王釗笑道:“崔公不愧名士,咱們讀書說到底不也是為了明理嘛。”

時知淺笑:“所以小女不明的是,諸位學四書五經是為了向聖賢學習還是為了做官出仕?”

這話一出,在場的人都頓住了,這可怎麼回答?讀書學做人和做官也不衝突吧?

剛才問話的學子臉色有些不好看了:“女郎這話何意?”

時知正色道:“郎君莫急,小女並非挑釁諸位,而是實在想不通諸位到底爭論什麼,學先賢之言,做聖達文章說到底不還是在傳達做人做事的道理?”

那不還是在“德”上打轉?你們這會兒也沒什麼八股和策論文章,科舉考試內容大多就是文章註釋理解和詩詞歌賦能力,時知實在想不通靠這個能看出有“治國理政”的才華。

簡單來說會讀書不一定會當官兒,你不去基層磨練幾年哪裡會知道自己有沒有三板斧解決各種民生問題?

英才書院的大儒聽到這話有些詫異,他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言論:“那女郎是認為科舉考的還是德?”

時知點頭又搖頭:“是才是德小女其實並無答案,但小女覺得為官取才也好取德也罷,選官的出發點應是為民。”

時知站起身來行了一禮:“小女讀書淺薄,先賢道理也說不出什麼,但只明白一點,科舉考試只為選賢任能,才高八斗卻不能讓百姓多吃一粒米在百姓那裡便是庸才,菩薩心腸卻不能讓百姓多積一寸麻在百姓這裡亦是無用。”

看著眾人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時知繼續道:“我大良地域遼闊,物產豐饒,東南西北山川河流各有特色,一方水土養一方百姓,四季風雨各不相同,諸位若是為官可有把握用自己的才華和道德讓百姓不忍飢、不受凍?只要能做到管他是才是德選出的官,在百姓那裡已是德才兼備的好官。”

時知的話其實沒有正面回答她對科舉考試的看法,但這個本來就是無解的,她來自千年之後的時代,那個時代做任何事都要考試,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專業標準。

然而現在還只是冒出個考試的雛形,這已經是人類歷史的大進步,時知不能跟這一群剛學會走的人說,科舉考試內容太過片面,除了抑制世家和鞏固皇權起到很大作用,用它挑選治國人才有很大缺陷吧。

這是認知不對等的,時知沒辦法違心對此時用詩詞歌賦能力選官的科舉考試去推崇備至,她只能這樣轉移話題,把做官的標準和百姓需求放到一起。

老百姓很實在的,只要你能讓他們吃飽穿暖那你就是有能力又有品德的棟樑好官,扯一堆沒用的幹什麼,四書五經教你做人的道理可教不了你怎麼給老百姓謀福祉。

就時知個人看來科舉制是個很偉大的想法,但它弊端同樣巨大,因為它太過重“文”,讓所有優秀的人才全部都去學四書五經了,這嚴重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

以前九品中正制用得是品德,現在科舉制用得是才華,目前來看九品中正制輸了,但問題是科舉制就贏了嗎?

這倆後期發展的一個是為世家服務一個是為皇權服務,都脫離了它本身應該起到的作用。

聽了時知一番話,在坐的都有些觸動,而尤以王釗最甚,他之前就感覺時知和旁人不同,這會兒他更懷疑崔家是不是真要出個聖賢了?

“女郎是以為科舉考試要改革?”開口的是寧江書院的學子,時知聽這聲音耳熟,這不會是那天毒舌回懟寒門學子的那位仁兄吧?長的倒是眉清目秀看著溫溫和和。

一下子把中心思想點出來,這位看來平日閱讀理解滿分,但時知卻不能承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