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2 / 2)

小說:伐清1719 作者:晴空一度

至於後面怎麼去發展,寧渝也想的很清楚,無論是玻璃還是白糖工藝,本身難度並不算大,但問題是需要透過合理的銷售渠道,將生產出來的這些東西賣出去才行,這一點是需要時間的,因此先讓崔玉慢慢折騰著。

剛剛回到安慶之後,寧渝又是馬不停蹄找到了李紱,將自己在武昌這一番經過詳細告訴了對方,重點自然便是將來要在江南制定新的工商條例,從而達到扶持工商的目的。

李紱的臉色有些凝重,他自然明白在眼下這個時候,想要推行該條例會有多少的阻力,對於寧渝的想法,他卻是覺得有些過於急躁了。

“大都督,工商扶持雖然有必要,可是眼下這個時候是不是太著急了?畢竟工商行業到如今也沒有一個穩定的支撐點,若是大都督執意如此,怕是吃力不討好。”

說白了,眼下的工商行業的背後,都是那些地主鄉紳們支撐著。所謂的扶持工商地位,他們自己就不願意同意,如果寧渝強行把他們抬到桌子上來,未免有些高看了。

寧渝苦笑著搖搖頭,輕聲嘆道:“李先生,你可知我這一路東進,背後的幾十艘船裡都裝著些什麼嗎?”

“想來應該都是火槍火炮這一類器物吧……”李紱輕輕點點頭。

寧渝擺了擺手,苦笑道:“火槍火炮者,不足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全都是我們的軍糧,將來這些軍糧要支撐到我們拿下江南,除此之外,便是軍中需要的一些雜物罷了。”

“除了火器以外,其他的軍糧和軍內雜物,全都是湖廣的那些商人給我們籌集到的物資,他們希望我們能夠趕緊拿下江南,這樣他們掏出來的銀子才不會打水漂。”

寧渝隨手拿起了一杆新制成的漢陽造燧發槍,烏黑的槍管上反射著光,看上去竟然有幾分美感,可是每個人都知道,這根槍管裡所發射出來的東西,將會致人於死地。

“想要造成這杆漢陽造燧發槍,前前後後需要的工序多達數十道,若是一個熟練的鳥槍匠人自己打造,或許要兩個月左右才能製成一杆,可是如今在漢陽槍炮廠裡,一千個熟練的鳥槍匠人,再加上兩千個普通的匠人,一個月能製成五千杆左右。”

李紱若有所思,他有些明白寧渝想要說什麼了。

寧渝感慨道:“這便是我為什麼一直要強調工商的力量了,很多事情是現在的復漢軍可以做到的,比如花一年的時間建立了漢陽槍炮廠和漢陽鐵廠,可是在其他的很多方面,光靠眼下的復漢軍還不夠。”

李紱輕聲道:“大都督的想法,我大概是明白了……只是眼下,這第一步卻好說,可是將來這亂子恐怕小不了。”

寧渝無奈道:“將來的事情將來再說罷了,只是眼下咱們不去做,有的人可就想著去做了。再說咱們畢竟是一路造反起家的,這點動盪還算不了什麼,北方的那位爺,眼下才是真正的焦頭爛額呢。”

一想到雍正此時的處境,寧渝心裡便有些痛快,這人就是這樣,若說自己慘也就罷了,可是要有一個人比自己更慘,那心裡反倒好受了許多,畢竟這幸福感都是對比出來的。

不過與寧渝想的不一樣,如今的雍正不光是焦頭爛額,幾乎可以說是腹背受敵。先別說外面的復漢軍和策妄等人,就連京師裡的大臣們,對於雍正的感官就不太好,大夥原本都希望來一位老八那樣愛惜名聲的皇帝,這樣大夥可以該繼續撈錢的繼續撈錢,該玩女人的繼續玩女人。

可是眼下卻不一樣了,雍正不比其他皇帝,他也愛惜自己的名聲,可是他更愛惜大清的祖宗基業,為了保住這份基業,他已經在心裡怎麼想著折騰自己的官員們了。

實際上剛剛上位的雍正皇帝,為彰顯自己勤儉愛民的形象,已經專門下旨停了直省貢獻方物,並且打算繼續高舉康熙的大旗,更定歷代帝王廟祀典,並且下詔稱古今圖書整合一書尚未竣事,宜速舉淵通之士編輯成書。

可是在這些事情做完以後,雍正就開始磨刀霍霍了,他很快便下旨地方,凡是直省倉庫虧空,限定在三年內補足,否則逾期將會治罪。

這一舉動與晚年的康熙是完全不同的,康熙好名聲,為了一個名聲虧點也就虧點了,可是雍正卻沒有這個資本虧點,因為他的國庫裡都已經不到五百萬兩白銀了,要是再虧點,大清國連褲子都虧沒了。

一場轟轟烈烈的追欠繳行動算是展開了,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是雍正對於戶部的那些勾當瞭解的一清二楚,他心裡清楚地方上交給戶部的稅銀,在這個過程中都會被人扒一層皮,到最後罵名雍正擔了,可是國庫還是空空蕩蕩。

為此雍正親自派出了怡親王允祥和吏部尚書隆科多,二人專門負責來查清賬目,結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卻是嚇一跳,更是把雍正都快氣出血來。

原來光是一個戶部,虧空的銀兩就高達二百五十萬兩,而像那些肥差衙門,比如什麼內務府、河道衙門,還有織造衙門,這裡面藏著的虧空更是嚇死人,稍微一捅就是一個天大的窟窿,正等著雍正來填。

雍正的臉色漆黑如墨,他狠狠將奏摺摔到了群臣面前,望著這些畢恭畢敬的大臣發出怒吼聲。

“一幫狼心狗肺的東西,朕的大清,就是被這幫子狗東西給吃空了!”

“著戶部的虧空,由戶部歷任的官員來賠,家產賠光了就讓他們的子孫後代繼續賠,逐年補齊,一文錢都不能少!”

“還有其他衙門的,你們自己好好拾掇拾掇自己的心肝腸胃,看看自己是個什麼樣的東西!”

大臣們跪在地上眼觀鼻,鼻觀心,卻是沒有人站出來說話,只是眾人心裡都清楚的一點,那就是大清朝這一回,可真正的是內憂外患都湊齊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