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2 / 2)

小說:伐清1719 作者:晴空一度

“前番之事當引以為戒,八旗新軍才是我大清需要倚重的力量,朕以為,八旗新軍不光要練,還要大練!至於一應錢糧缺口,或許可以裁撤綠營,諸位臣工以為如何?”

圖窮匕見之時,反倒是沒有人開口說話了,唯獨張廷玉與徐元夢對視了一眼,均看到了對方眼裡的憂慮。

不光是張徐二人產生了憂慮,就連怡親王允祥都覺得有些不妥,道:“啟稟皇上,奴才以為這八旗新軍自然是要練的,可是這綠營是否暫緩裁撤……若是貿然裁撤綠營,恐怕會導致天下動盪……”

大傢伙都是讀過史書的,當然明白這雖然裁員是高風險的事情,像當年大明王朝驛卒李自成丟了工作之後,很快就幹上了造反這個職業,最終導致大明王朝被徹底滅亡,才給滿洲撿去了一個大桃子。

不過平郡王納爾蘇卻跳了出來,他負責編練八旗新軍,自然樂於見到綠營被裁撤,當下便高聲道:“啟稟皇上,奴才以為綠營裁撤實乃善舉。畢竟這新軍編練需要消耗的銀兩,實在是不一般——”

“大清若要編練十萬八旗新軍,光是洋槍就需要十萬條,每條合銀兩三十五兩白銀,十萬條便是三百五十萬兩,不過想要造出這十萬條洋槍,咱們現如今的槍坊可不夠,需得擴建和招募人手,大概前面需要六百萬兩白銀,每年還需要一百萬兩白銀來維持……至於火炮一項,按照這個演算法也需要八百萬兩銀子,這二者加起來,前面光是白銀都要一千四百萬兩……就這還不算軍餉、軍衣還有後勤輜重,若是加起來,恐怕不會低於三千萬兩!”

三千萬兩白銀,絕不是一個可以等閒視之的數字,就好比去年大清一年的歲入也才三千萬兩白銀,這還是建立在江南在手的前提下,如今沒了江南的銀錢,怕是腰斬一半都有可能,在這種情況下,用什麼去承擔目前的三千萬兩?

當然,納爾蘇這個演算法是有很大的問題的,就好像現在的復漢軍也是養了十萬軍,可是隻用了七百五十萬兩,後面的費用更是每年只需要三百萬到四百萬兩左右,這其中的原因除了軍功田制度以外,還有便是雙方的行政效率和廉潔程度了。

就好比復漢軍的燧發火槍,在改進之前只需要白銀七兩,後來雖然經過了升級,變成了漢陽造火槍,效能和穩定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可是銀錢費用卻只是提升到了十五兩左右,等到大規模投產後,更是能夠降低到十二兩到十三兩。

而大清三十五兩的火繩槍其中有多少水分,也就不言而喻了,不過好在這種新式的火槍是由西洋人做了背書的,雍正也去親自觀看過的,因此心裡還算比較放心,可若是他知道復漢軍這邊火槍的質量和造價時,怕是要氣吐血來。

說到了錢的事以後,大夥也就不再言語了,這個時候要是編練新軍,那麼舊軍肯定是要砍的,否則就算把整個大清朝刮個底掉,也負擔不了這麼多的開銷。

張廷玉心知雍正已經下定了決心,當下也就不再堅持,嘆口氣道:“綠營糧餉原本也不高,如今大清的綠營前番已經摺損了二十多萬人,如今不過只剩下了三十多萬人罷了。這三十萬人加起來每年的糧餉不到一千萬兩銀子。”

說起來,綠營的待遇是真心差到極點,馬兵一個月給二兩銀子,戰兵每月給一兩五錢,守兵每個月一兩銀子,關鍵是這是順治初年制定的糧餉標準,之後便一直沒變過,康熙年間的時候由於米價低廉,倒也能維持家庭生活,可是如今都什麼光景了?

沒了江南和湖廣的米糧,糧價眼看著要衝到四兩一石的水平了,別說養活家人,就算是養活自己也不夠了。

然而就這麼點牙縫裡的錢,雍正此時也不想放過了,他輕輕點頭道:“綠營戰力羸弱,實不堪戰,徒耗糧餉,南方綠營暫且不動,北方綠營可緩緩裁撤之。”

“當然,節流還不夠,大清還需得開源,方能籌集到足夠的銀錢……”

雍正沉吟了一番,卻是重新看向了列位大臣,當然最主要是看向了張廷玉,畢竟誰讓張廷玉是戶部尚書呢?

其實說起來怎麼弄錢,其實法子並不是沒有,大清缺錢可不等於天下缺錢,至少這攤牌和捐納還沒有開始呢……無非就是誰來開這個口的問題,當然,開口的那個人,將來也是背黑鍋的絕佳選擇了。

“奴才以為,或可勸商捐納……另外可以加徵三餉……或可一解危局。”張廷玉跪在地上,冷靜說道。

這兩個法子其實也是很常見的招數,無非就是朝兩撥人要錢罷了,捐納是找大商人捐款,而加徵三餉自然便是找農民要錢了,特別是加徵三餉,其實就是重新把明末的政策給撿起來,把上面的灰塵吹一吹又重新拿來用了。

何為三餉?即遼餉、剿餉與練餉,都是明末時朝廷飲鴆止渴的舉措,其中遼餉加派是為後金入侵,遼東戰事緊急,軍餉不足而起;剿餉是為鎮壓農民起義籌措軍費;練餉為鎮壓農民起義練兵所用,在民間又被稱為三大徵。

在滿洲入關後,攝政王多爾袞深知三餉之弊,聲稱:“前朝弊政,厲民最甚者莫如加派遼餉,以致民窮盜起,而復加剿餉,再為各邊抽練,而復加練餉。惟此三餉,數倍正供,苦累小民,剔脂刮髓,遠者二十餘年,近者十餘年,天下嗷嗷,朝不及夕。”而後便將三餉給廢除了。

不過後來到了順治年間,大清也沒有執行廢除三餉的政策,依然是沿徵未改,其中特別是遼餉中的九厘銀,不久即被編入《賦役全書》,作為田賦的正額予以徵收,也就是說一直到今天,這個遼餉都是沒有停過的。

雍正當然知道三餉的弊端,這個時候若是再加徵,恐怕真的會逼得烽煙四起了,因此他想了想,覺得還是商人的錢好要一些,當即便否了加三餉的提議,而是同意了找商人捐納。

可是問題又來了,大清的商人雖然都是肥豬,可是不代表他們腦子笨啊,這個時候要是找他們刮油,都跑到復漢軍那邊了咋辦?

張廷玉可是知道的,自從復漢軍的江南工商總會成立後,不少北方的商人都跑到江南去了,這可不是因為他們心懷漢人,還不是因為江南對商人不苛刻,若是朝廷這個時候,再開啟捐納,估計剩下那些商人也怕是要跑路了。

“奴才以為,或許可以開礦禁還有開發滿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