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2 / 2)

小說:伐清1719 作者:晴空一度

此話一出,寧忠景和崔萬採不由得心裡一動,看來這一場腥風血雨,馬上就要來了。

寧渝在之後的兩天時間裡,開始不斷接見下面的一些臣僚,從政事堂到樞密院,再到監察院都要刷個臉熟,畢竟他常年在外,還有很多人確實沒有見過,這對於寧渝來說並不利,無論是什麼人,還是要做到心裡有數。

“大都督,屬下吏科主事郭修到。”

新任的吏科主事郭修一路急急忙忙趕了過來,眼下復漢軍馬上要草創一國,很多規章制度還沒有徹底定下來,因此政事堂的一些主事官員都已經忙到跳腳。

政事堂前任吏科主事被派到了新開闢的浙江,去做了浙江的布政使,而新任的吏科主事郭修,並非名門出身,實際上他也是出身於寒門,但是勝在思維敏捷為人正直,早年間也跟著寧忠源做事,頗受看重,因此在這個關鍵時候便領了此職。

“郭修,眼下諸省官員安排可曾妥當,是否已經全面鋪開?還有後備的人才選拔是否已經開始?對於這一次的科舉中舉人才是否做好了相應的培養計劃?”

寧渝的每一個問題都問得很慢,足夠保證郭修聽得一清二楚,可是這對於很多官員來說,這種問話方式,同樣也是一種心理上的壓力,特別是很多隻知道讀死書的官員,更是無法做到這樣的臨場隨機應變。

只是郭修卻顯得十分從容不迫,儘管他十分清楚眼前這個年輕人的身份,可是也沒有半點的緊張之色,直接開口道:“啟稟大都督,目前鄂、湘、贛、皖、浙五省官員已經全部就位,深入到各府、縣以及鎮一級,目前地方上總體來說還算比較安定,因此這些官員的就任還算順利。”

“後備的人才選拔也已經展開,相關的人才將會從基層官吏當中進行選拔,然後還有利用到復漢軍的政務大學和軍內的退役人才,以保證後續人才的充足。至於科舉人才,目前各部觀政到明年開春基本結束,到時候會針對下一步繼續安排。”

郭修回答得不慌不忙,這讓寧渝也感覺到幾分滿意。只是對於郭修提到了地方安定問題,寧渝頭也是清楚的,早在一個月前的時候,江南地方上的一些縣便出現過動亂,大多都是在當地士紳的鼓動下,出現了反抗復漢軍的情況,當然在復漢軍的刺刀下,這些所謂的動亂也只是旋起旋滅罷了。

在目前的地方政權的制度上面,寧渝並沒有做太大的調整,畢竟一國制度根基也不可能輕改,到時候若是改的不倫不類反倒是徒惹人笑話,因此目前復漢軍的地方政權制度依然沿用過去的制度,可以說是保持原狀。

在寧渝的設想當中,每佔領一個地方一定要好好消化當地,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復漢軍在這一點上做的遠遠還不夠,畢竟復漢軍崛起太快,像湖北和湖南二省畢竟是有根基在的,再加上聯合了大量計程車紳,因此吞下去倒也沒有特別費力。

可是對於江西、安徽以及浙江三省,畢竟是新納之地,還沒辦法徹底進行消化,因此寧渝的要求也就沒那麼高,最主要的是打擊忠於滿清的地方勢力和團練勢力,特別是地方士紳的私人武裝,更是寧渝打擊的重點。

像之前江南地方上的動亂,便是這些地方勢力不甘心的緣故,因此寧渝也算是吸取了教訓,在復漢軍全面佔據浙江後,並沒有一步直接佔據福建,而是開始針對已有的底盤進行鞏固。當然在這一過程中,要給出許多好處,也要亮一亮復漢軍的大棒。

所幸的是南方諸省原本對清廷的忠誠度就不夠,大傢伙心裡也知道江南只是清廷手裡的會下金蛋的雞,遲早有一天會被徹底宰殺,因此這裡並沒有多少官員士紳對滿清殉節。大傢伙也頗為知情知趣,在復漢軍來了以後還是比較配合的。

“地方綏靖一事,其首要責任便在於選官,因此吏科一定要牢牢把握住選拔原則,記住不要把人一棍子打死,現在人才難得,只要不是那等害民殘民的官員,復漢軍還是要講究一定的方法和原則。”

寧渝說的這番話,其實也不是空穴來風,因為自從復漢軍興起之後,一些人便有些昏了頭,在選拔人才的時候開始講什麼德才兼備,這才寧渝看來簡直就是個大笑話。

因為在這種體制下選拔出的人才,可能德行是有了,但是才能估計就兩眼一抓瞎了,然而在寧渝看來,一個啥也不懂的好人,最多也只是一個擁有良好做人品質的廢物,並不能勝任地方上的複雜工作,因此更加強調才能,才能寧渝想要表達的重點。

“屬下明白,懲前毖後,方為用人正道。”

等到郭修退去之後,寧渝也開始考慮到了將來的政務問題,目前的復漢軍嚴格來說跟清廷地方區別不大,制度基本相似,而人才選拔渠道變化也不是很大,這樣得到的結果頂多是一個清廉度更高的地方政府,但是對於清廷存在的固有積弊改善上卻沒有絲毫的好處。

實際上在如今的大清,地方積弊之深重是相當可怖的,這種積弊往往會造成官府和百姓的撕裂,特別是在針對於縣級以下的統治上,更是反映得淋漓盡致,從宋明以來計程車紳共治局面,並沒有得到一個根本上的改善,長期以往就會造成中央權威的流失。

特別是前明之亡,在這方面是吃了很大的虧,政令不出縣城的局面幾乎貫穿了整個大明,這就造成了很嚴重的一點,那就是中央對地方的把控變得越來越弱,能夠從地方上挖掘的財源也就變得越來越少,以致於大明中央的可用財稅變得非常低。

清廷雖然在這方面是吸取了大明的教訓,他們針對地方上的財稅是做了改革,使得中央財稅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這一點是比大明強上一些的,但問題是也只是強上一些,原因就在於受到了生產力的限制,並不能做到徹底掌控地方基層,地方依然是需要士紳來實現共治。

寧渝心裡明白,自己如果想要徹底掌控地方,除了抑制地方士紳的權力之外,更重要的一點,便是將目前的官員體系再擴大十倍,將底層官員直接深入到鄉鎮體系當中,可是想要做到這一點,所需要擴大的財稅基礎可就不止十倍了。

說到底。生產力和錢沒到位的時候,寧渝擔心再多也是空的,因此現階段要做的頭等事,還是要多撈錢,只有錢到位了,這事情也就好辦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