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2 / 2)

小說:伐清1719 作者:晴空一度

“千帆競渡徵碧波,長纓在手縛蛟龍!”

寧渝高聲誦唸著這句詩,他的目光亦在眾人中流轉,“今日出徵,朕將會在南京城等待為你們慶功!”

……

婆羅洲,作為南洋的一塊熱土,它與華夏早早就結下了緣分,早在東晉時期,便有高僧法顯由印度求得佛法,迴歸中國途中經過南洋,曾有一提及耶婆提,即當時華夏人對婆羅洲的初始認知。

在經過了上千年的時間發展後,有許多華夏人都因為種種原因,乘坐海舟到了婆羅洲進行生存,因此在這塊土地上,不僅僅有大量的土著酋邦,也有許多華人在此地生存,他們保持著華人的本色,說著華夏人的語言,生活習俗上亦與華夏人相同。

當寧千秋帶著隨從們沿著婆羅洲西岸,從卡普阿斯河汊流與蘭達河合流點上岸的時候,在他的面前出現了一片擁擠、骯髒、雜亂的場景,只見上千個大大小小的窩棚林立其中,當然也有一些用磚石建成的房子出現在裡面,只是數量上非常少。

在這些破舊與雜亂的建築群當中,有一重傳統的中式院落,雖然比不上江南水鄉的精緻,可是在這異國他鄉,卻顯得十分另類,甚至讓人有些瞠目結舌,很顯然在這裡建造傳統的中式院落,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寧千秋身上穿著一身粗布衣衫走到岸上的時候,只見早就有兩人在此地等待,他們身材矮小,臉龐黝黑,先是望了一眼寧千秋的腦袋,接著才笑一笑道:“之前來的漢人,腦袋後面都留著辮子,現在沒看到辮子,反倒讓人有些不太習慣了……”

“無妨,都是華夏兒女,早就不用留辮子了。”

其中一人笑了笑,“對對對,都是華夏兒女,大人這邊請。”

說著話的功夫,這二人便帶著寧千秋一行人,穿過了密密麻麻的窩棚,朝著中央的中式院落行進,寧千秋抬眼望去,只見那些居住在窩棚中的人,大部分都是漢人,其中還有一小部分當地土著,所有人的臉上都帶著些許菜色。

在路途中經過一番簡單的交談,寧千秋才明白了過來,這二人都是婆羅洲本地漢人大族吳家的人,一個叫吳阿生,一個叫吳阿炳。

吳家原本都是明鄭遺民,當年隨著鄭氏投降清廷之後,他們不甘心受到剃辮的侮辱,便選擇潛逃到了婆羅洲,集聚了大量的漢人力量,成為了婆羅洲的一方勢力。

寧千秋此行前來婆羅洲,便是存著拉攏他們的心思,讓他們能夠成為寧楚所用,為將來婆羅洲的局勢打下基礎,其中關於婆羅洲的情報自然是越多越好。

“大人,自從前幾年開始,這逃到婆羅洲的漢人卻是越來越多了,他們就是沒有剪去辮子,後來入鄉易俗,大多也都給剪掉了……”

吳阿生一邊帶路,一邊指著四處的窩棚解釋,他微微感慨道:“最開始的時候,還是臺灣那些地方活不下去的賤民,後來連浙江和福建那邊,都有許多人坐船過來,他們歷經千辛萬苦來到這裡,無非就是要討條活路。”

寧千秋微微點了點頭,他當然明白這裡面的緣由,說起來還是當初統一之戰造成的影響,使得不少無地農民選擇了直接逃到婆羅洲,他們所求的並沒有別的,只有一份安寧和太平,因此在當時環境惡劣的情況下,不少人都移民來到了這裡。

相對於比較健談的吳阿生,吳阿炳則顯得沉默了許多,他始終都站在前面帶路,將寧千秋等人引入到了院子中,只見從院子裡出來一名中等身材的壯漢,他快步走到了寧千秋的面前,隨即深深彎腰行禮。

“啟稟寧大人,草民有失遠迎,還請大人莫怪。”那壯漢話雖是這麼說,可是臉上卻帶著幾分戒備,神情也十分凝重。

寧千秋並不在意壯漢的態度,只是負手在背後道:“你們當年都是延平王的遺民?”

“正是……”

“既然都是明鄭遺民,為何又潛藏於山野之間,甘願做那普通百姓呢?”

壯漢臉上浮現出一絲苦笑,“當初延平王都未曾興復大業,靠我們這些人又能做得什麼大事?索性逃到了這南洋之地,好生過日子便是。”

寧千秋微微一笑,隨後卻搖了搖頭,“你們都是真漢子,若是早上幾年,不如讓你們加入我復漢軍,實現我復漢偉業,只不過眼下清韃已經被徹底驅逐,倒也無需你們出力了。”

“如此也好,只要我漢室重興,先父祖他們也會在地下安息。”壯漢終究悠悠一嘆,他卻是想起了當年父祖的囑託,不免心中有些黯然失色。

在當年的那批仁人志士當中,並不缺乏那等希望王師有朝一日能夠北定中原的人,只是隨著時光的消逝,他們終究無法看到這一天。

寧千秋沉聲道:“今日,我大楚將會重臨南洋,你們是否願意助我一臂之力,將南洋化為我天家之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