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玄 第131節(1 / 2)

小說:郅玄 作者:來自遠方

萬一遇到襲擊,牆後立即放下吊橋,木門架上門栓,牢牢封堵出入口。留在牆上的孔洞便於觀察敵情,也能作為攻擊的視窗,既能守也能攻。

在襲擊者看來,眼前的堡壘活脫脫是一隻無處下口的刺蝟。

郅玄的本意是建造工坊,怎奈計劃沒有變化快,在匠人和卒伍的努力下,各個工坊逐漸成為半村莊半軍堡的特殊存在。

以玄城為中心,延伸十數里,相同的堡壘星羅棋佈,如繁星拱衛明月,組成數道堅不可摧的防線,護衛正在建設的城池。

郅玄巡視堡壘,一邊驚歎匠人的巧思,一邊反省自己,純粹的工坊的確不合時宜。

在草原上建城,無論出於何種目的,都不能忽略周邊威脅。工坊發展出軍事性質是必然,這是出於安全考量,也是確保工程能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之一。

趙顥看過玄城外的建築,心中有所思量,返回顥城之後,立即組織起人手,在城外挖掘建造類似的地堡。

和玄城外的堡壘不同,這些地堡是純粹的軍事作用,配合沿河建造的驛站,成為顥城牢固的防線。

有這些地堡存在,大軍壓境也會被拖慢腳步。戰鬥力差一些的外敵都摸不到城牆,在地堡前就會被分割撕碎,成為駐守軍伍的戰功。

看過趙顥的地堡,對比自身,郅玄不得不承認,在同軍事有關的事務上,趙顥遠比自己敏銳,也有更強的行動力。不想被落下太多,他唯有端正思想,奮起直追。

建造城池的間隙,郅玄派人前往涼地,計劃在該地鑄造一批兵器,按約定交付給趙顥。

草原有銅礦也有鐵礦,但兩國氏族齊聚,還有各方探子,人多眼雜,實在不利於行動。在城池尚未竣工前,郅玄不打算惹人注目。涼地礦產的開採在計劃之中,且有洛弓坐鎮,郅玄相信他能處理得很好。

此外,因不久前的婚禮,草原上的狄戎被抓了一批,又遷走不少,使得涼地周圍呈現真空地帶,短時間內很難抓到戎人。不想涼地人閒著難受,必須給他們找點事情做。開礦鍛造是其一,保護礦場工坊是其二。反正這些人不樂意種田,與其整日裡無所事事,不如為鍛造事業添磚加瓦。

甲士攜帶郅玄的書信出發,飛馳趕往涼地。

郅玄每日前往工地和工坊,抓緊時間完善各項措施,遇到問題提前解決。之所以這麼做,是希望能趕在動身離開之前確認各項章程,提拔幹練人才,保證他返回西都城後,工程仍能有條不紊照計劃進行。

日復一日,郅玄忙得腳不沾地,每天頂多睡兩三個時辰,臉上掛了兩個黑眼圈,靠冷水才能打起精神。

巫醫和桑醫抓住間隙給他診脈,為保證身體無恙,親手熬煮湯藥,定時定點送上一碗,親眼看他服用。

湯藥十分有效,哪怕再苦,郅玄也要捏著鼻子喝下去。

偶然一次,趙顥看到他喝藥,在郅玄放下藥碗正被苦得皺眉時,忽然傾身靠近,在他的唇角舔了一下。

“甚苦。”趙顥道。

郅玄眉心跳了兩下,突然一把抓住趙顥的領口,把人拽過來,用力堵住對方的嘴唇。

他苦得舌頭髮麻,這位膽敢說風涼話!

既為伴侶,自當同甘共苦!

經此一事,郅玄發現趙顥不能喝苦藥,嘗過苦藥之後,一個人吃了足足半罐蜂蜜。郅玄看著都齁嗓子,他卻面不改色,一勺接著一勺,最後竟直接往嘴裡倒。

見狀,郅玄佩服之餘,腦子裡忽然冒出一個念頭:是不是該蒐集甘蔗榨糖。

西原國沒有甘蔗,北方諸侯國都沒有,絕大多數人恐怕見都沒見過。

南地諸侯國才有這種東西。

據史官回憶,他在家族的藏書中看到過相關記載,南幽國向人王貢柘,製成柘飲,味甘甜。

“此物唯南地生,北地罕見。”

聽著史官的講述,郅玄有九成肯定,“柘”應該就是“甘蔗”。只是條件限制,只生長在南幽國一帶,路途遙遠,運輸不便,想要大批次採購不是那麼容易。

想到要和南幽國打交道,郅玄不由得皺眉。

經過商隊和密紀被殺等事,南幽侯和南幽氏族令他不喜,甚至是厭惡。和這樣一個群體打交道,郅玄本能感到排斥。

原料暫時無法解決,製糖一事只能擱置。

透過這件事,郅玄發現史官的又一職能,各國史官都是家學淵源,博文廣識,簡直就是人形圖書館,還自帶問答功能。

發現這一妙用,郅玄雙眼放光,有茅塞頓開之感。

今時不同往日,他要搜尋資料,大可不必埋首書簡,召來史官詢問,當場就能得到答案。即使不能馬上回答,回去翻一翻家族藏書,或者和同行交流一番,很快就能給出回答。

人形圖書館如此好用,對郅玄來說,輕鬆的感覺簡直像發現新大陸,如同飛一般!

面對國君突來的重用,史官感覺壓力巨大。

他的本職是記錄,不是回答問題。奈何國君垂詢又不能不答,答不上來還要翻書,要麼就是給家中長輩寫信,尋求最準確的答案。

在這種情況下,史官不能放棄本職,又不能無視國君,唯有筆耕不輟,一心二用,一邊記錄一邊回答。

等到一天結束,回到家中,翻閱燒錄的竹簡,想起白日裡種種,史官又不免產生疑惑,對年輕的國君充滿不解。

郅玄遇到問題詢問史官,史官心懷疑問唯有請教親人。

史官提筆寫成書信,詢問家族中的長輩,原氏國君是否都是如此,還是唯獨一人特立獨行。

接到書信,長輩們面面相覷。

國君的行為的確古怪,可要說是太出格,又的確沒有。

史官的職責是記錄,但也沒有哪條規定說不許為國君參考。遇到國君詢問,還是和史料有關,自然要誠實回答。

問題多一些,應該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吧?

年輕人嘛,壓力大一些也是無妨。

接到家中回信,史官沉默許久,對燈獨坐,終於悟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