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玄 第163節(1 / 2)

小說:郅玄 作者:來自遠方

捨棄田產房屋固然可惜,留下來麻煩卻會更多。

從北安國的告示可以看出,庸侯和出逃的氏族早晚還會回來,就算庸侯不回來,繼任者也會出自他的血脈。雖言國人有逐君的權力,但以庸侯的作風,事後報復定會猛烈無比。

不捨手中田產,不願離開庸都,等到情況變化那一日,無異於引頸就戮。

北安國開出的條件相當不錯,去了有田有房,稅比趙地,無需為生計發愁。願意前往草原還能領到牛羊雞鴨,更能免兩年稅。這樣的好事簡直是天上掉餡餅,做夢都想不到。

回想之前過的日子,對比告示中給出的好處,絕大多數庸國人都下定決心,咬牙捨棄國內的一切,和親族一起踏上遷移之路。

令人吃驚的是,原本留在庸都的幾家氏族帶頭前往草原,而且是舉族遷徙。看他們的架勢,基本上去了就不打算回來。

他們從告示中看出許多東西,國人庶人忽略的要點,久經政治鬥爭的氏族家主不會忽略。

在做出決定之前,幾位家主私下見面,聚到一起商議,都認為前往草原是最好的出路。

北安國是大國,國內氏族素來驕橫,和西原國不相上下。他們投奔過去,處境會十分尷尬。不至於無法立足,想要融入進去卻是千難萬難。

與其去北都城做個邊緣人,不如賭上一回,全族遷往草原。

郅玄和趙顥在草原建城,事情早已經傳遍各國。

建城之初條件艱苦,一切都是從無到有。如今情況不同,從往來的商隊口中傳出訊息,草原雙城雄壯恢弘,勝過許多諸侯國國都。城內有專門開闢的商坊,城外有礦場工坊,還有大片無主之地。

商人說得再好,城池到底竣工不久,又是深入草原,在多數人看來難免有些貧瘠。但這也意味著機遇,有幸抓住,家族非但不會衰落,反而能更上一層樓。

“國人庶人能領畜禽,我等不與其爭,以錢絹購買。”

庸國和北安國相鄰,庸國氏族大多清楚北安國的經濟情況。能一次給出數量龐大的牛羊雞鴨,絕不是北安國的手筆,最大的可能是西原國。

西原侯和公子顥結成婚盟,趙顥要安置投誠的庸國人,郅玄在能力範圍內進行幫扶,很是合情合理,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庸國朝堂烏煙瘴氣,在外人看來,庸侯和國內氏族都是爛到根子裡,全都無可救藥。

然而,這幾家氏族能躲過暴亂,平安留在都城,足見家族中不乏聰明人。

他們看出事情背後有西原侯的影子,說不定後續還會參與更多。認真思量,都認為遷往草原是上上之選。

去往草原,展現出應有的價值,有極大可能獲得西原侯和公子顥庇護,遠勝去北都城開始另一場勾心鬥角。

最重要的是,庸侯現在北都城。

國君昏聵貪婪,被國人逐走是自作孽。可身為臣子卻和暴亂的國人站在一起,還要一同轉投別國,怎麼想都有些尷尬。

去草原能避開庸侯,對家族今後的發展也十分有利,如何選擇,幾名家主都是心中有數。

決定既下,庸都迅速變得喧鬧起來。

氏族的馬車排成長龍,車上滿滿登登都是金絹和糧食。

考慮到草原的生存環境,各家把傢俱全部帶上,連門板都一併拆走。若非房子是夯土結構,實在很難移動,估計會將“舉家搬遷”具象化,扛著房子一起走。

氏族帶頭,國人庶人受到啟發,蒐集木料裝訂大車,家中能帶走的一樣不落。瓶瓶罐罐不提,墊床板的泥磚都沒留下半塊。

王宮大門敞開,逃走的氏族家中也乏人看守,卻沒有遭遇哄搶。明知庫房中堆滿糧食,鎖頭能輕易砸開,依舊無人動手,糧食始終沒少一粒。

有人提出分糧,立即有老者出面制止。

“我等逐君是國人之權,奪糧卻會觸犯律法。如今投向他國,試問誰願收留一群無視律法規矩之人?”

北安國來人留在城內,目睹一切,鄭重提筆記錄,對庸國人的言行十分佩服。

等到出發當日,庸都城門大開,以幾家氏族為首,滿載的車隊魚貫而出。

城內牛馬有限,部分大車由人力拖拽。從拉車人身上的衣物可以看出,其中有不少是奴隸,八成還是氏族逃奴。

對此,北安國來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庸國人也當沒看見,任其跟在隊伍中,和眾人一起離開。

車隊行進途中,陸續有隊伍加入,大多是揹著包裹的村民。他們聽到訊息,接連從出逃氏族的封地趕來。

庸國稅賦冗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收成還不夠交稅。

庸都的情況無需贅言,日子能過下去就不會發生國人暴動。封地中的情況更加糟糕,豐年亦有餓莩。實在活不下去,許多人只能捨棄田地,逃入山中做了野人。

暴亂的國人孤注一擲,堅持要投奔公子顥,只為能尋一條活路。

隊伍越向前走,加入進來的人數越多。等抵達預定地點,蜿蜒的長龍已然看不到盡頭。

庸國雖小,國人庶人加起來也有十幾萬,加上跟隨隊伍的奴隸,足足超過三十萬。

這麼龐大的數量,趙顥不可能獨吞,也不具備獨吞的條件。除去約定交給郅玄的部分,北安國氏族也能沾光,或多或少,大家都不會落下。

不過趙顥提前說明,氏族必須依照約定行事,給庸國人田產房屋,奴隸也要妥善安置,不能隨意餓死。

不願錯過如此大的好處,氏族們答應得十分痛快。不過是些許房屋田產,通通沒有問題。

在約定地點,早有數隊車馬等候。

庸國人將在此處分開,或前往草原,或去往北安國內。

由於人數太多,過程難免嘈雜,還曾出現短暫混亂。隊伍中的庸國氏族主動站出來,幫助來人整理隊伍,儘可能解決麻煩,不使遷移出現問題。

耗費三天時間,各支隊伍分配完畢。

顥城和玄城遙遠,前往草原的隊伍最先出發。由幾家氏族帶頭,隊伍中的國人庶人如同有了主心骨,行動算得上有序,沒有發生任何混亂。

這一幕被詳細記錄下來,分別送往郅玄和趙顥手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