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晚餐(1)(2 / 3)

克食二盤、蒸食四盤、豬肉四盤、羊肉四盤。

這是傳統的正席一共38品。

然後慈禧太后還會配一桌“添安膳”,就是照著這個規格再來一套不同的;加起來一共8o品左右。

再加上皇帝、皇后、后妃進的,還有慈禧自己的小廚房準備的,也就是1oo品上下。

一頓飯上1oo多道菜,如此奢靡的風氣;使清朝的達官貴人浸泡在吃喝玩樂之中,清朝不滅亡天理難容。

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後慈禧太后西逃,當天的晚餐卻寒酸得跟劉皇后夜宿白鶴寺沒有多少區別。

問題是慈禧是在出逃路上的無可奈何之舉,劉皇后卻是有可奈何情況下節衣省食;要給天下百姓樹立一個勤儉節約的榜樣。

19oo年,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城;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等少數皇室成員倉皇外逃。

在慈禧太后出逃的第一天為了安全起見,這個掌控華夏江山半個世紀的老女人喬裝打扮成一個漢人老太太。

為了填飽肚子,她生平第一次吃了煮玉米。

為了解渴,慈禧太后和宮女們一同啃咬帶汁水的玉米秸稈。

除此之外,第一天晚上的住宿場所居然選擇了昌平境內一個比較破敗的寺院。

由於附近村莊住的都是回民,因為民族習慣上的不同;他們輕易不會接納外族人過夜,慈禧一行才選擇了寺廟打寢。

慈禧一行人在荒廢的寺院中安頓下來後,宮女們找來喂騾子的盆子清洗之後打來水;讓慈禧太后等人清洗一下臉部——寺院中找不到碗、盆等工具,也只好這樣將就一下了。

什麼叫鳳凰下架不如雞?此時的慈禧太后就是。

一行人安頓下來後,大家最關心的就是晚飯如何解決的問題了。

因為是在逃亡路上,有些地方即使有錢也買不到現成的食物;拋頭露面問題自然要交給大太監李蓮英、崔玉貴去做。

慈禧太后這個人們心目中的所謂主子,這時候是指望不上的;宮女們不適合拋頭露面;太監便就當其衝。

大概一個時辰後,李蓮英提著個大茶壺;託著幾個粗藍花水碗,崔玉貴抱著個盆;拿幾雙筷子。

兩人快步走進寺院裡面來,一進寺院便就大門緊緊關上防止土匪、強盜來襲擊。

寺院裡一片安靜,李蓮英、崔玉貴這才大步流星地回到慈禧太后跟前。

李蓮英慈禧,鄭重其事道“主子,這果腹的東西實在是太難找啦!我們兩人好話說了一籮筐,恨不得給人家跪下來;當地人才給我們一點吊命的稀粥,您看看!”

李蓮英一邊訴說,一邊將大茶壺拎上來;大茶壺中是涼茶,茶水是深褐色。

慈禧喝了兩口,光緒皇上喝了一口就不喝了。

兩人似乎覺得實在喝不下去,才斷然按住冒火的嗓子眼。

慈禧最後說了實話,說茶水真不如馬尿;估計在慈禧太后口中涼茶水這樣的味道根本無法入口,要不是渴急了她哪裡會去喝馬尿。

崔玉貴端的是一盆粥,但這不是一般人家熬的米粥;而是當地的一種小吃——小豆粥。

小豆汁需要把小米和豆子混合一起煮熟,用涼水再把它投涼了;要過好多遍涼水,投得越涼越好,爾後用勺子在碗裡舀著吃。

人餓了最希望吃稠的,不餓時才喜歡喝稀的。

出逃的第一天晚上,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皇后等都是吃的是這樣的小豆汁;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飯菜。

當然,在平生經過這惟一一次飢餓之後;慈禧太后等人也已經放下了臉面,吃下了一大碗這種低等的飯。

吃完飯後,茶壺、茶碗等不必送還,原主不要了;因為回民不用漢民用過的東西,尤其是炊具和茶具。

出五關斬六將是關雲長,吃米湯粑一炕也是關雲長;人生就是這樣的榮辱難定,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真是亙古不變的至理名言……

鋪蓋面是蜀人的明,把麵糰揪成一小疙瘩一小疙瘩的面劑子;然後擀成餃子皮一樣的寬扁麵條,下到鍋裡煮熟;美其名曰“鋪蓋面”。

鋪蓋面顧名思義就是像鋪蓋的被子那麼長那麼寬,跟關中人把麵條叫“褲帶面”、“biangbiang面”類同。

鋪蓋面的特色是寬、厚,吃到嘴裡筋道、耐爵。

把擀好的鋪蓋面下到滾水鍋裡煮上1o煎撈出來盛在碗裡,擱上青菜;配一碟子油辣子鹽醋汁蘸著吃,便是響徹寰宇的蘸片面;那味道才叫一個美噠噠。

梁爺爺把煮熟的鋪蓋面給小皇子趙受益弄了一小碗。

小皇子只有五歲,在楊淑妃照料下情有獨鍾地拿起了筷子;小皇子拿起筷子夾了一片鋪蓋面,楊淑妃指導他在調料汁中蘸一下。

小皇子依法炮製,把夾在筷子上的鋪蓋面在調料汁裡蘸一下送進嘴裡;油潑辣子鹽醋汁的辣味,頓時刺激得小皇子在地上跳彈;可他那張小嘴卻不停地咀嚼著說“這個好吃!這個好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