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栽花插柳(五)

小說:帝國再起 作者:張維卿

鄭成功應約而至,大軍便駐紮於鼓浪嶼。此番進兵,原本就是配合鄭彩收復海澄,鄭成功提早趕來,一邊繼續操練兵馬,一邊與鄭彩等人盤桓,糧草上面自有鄭彩、鄭聯兄弟負責,卻也省了南澳那邊的庫存。

自去年臘月起兵,鄭成功所部從九十餘人擴張到一千餘眾,再到後來的三千餘兵馬,家底兒無非是南澳總鎮府的庫存以及劫了自家的那十萬兩銀子。然則大軍靡費甚重,光是本色和折色的軍餉,每兵一年就要二十兩上下,光是出征的這支大軍計程車兵一年下來的軍餉就能達到七萬兩白銀之巨!

這還沒有計算各級軍官、幕僚和其他各色人等以及各種物資上的需求與其他花費,這對於只有一處南澳島的鄭成功而言是根本不夠花的。

現在配合出兵,吃著鄭彩、鄭聯這雙土豪的,南澳那邊的財政狀況也會輕鬆一些。只不過,想要以這一隅之地作為完成抗清的大業,花錢的地方還是很多,日常的開銷、海貿的投入、南澳鎮的新建,等等等等,這些都且不提,就連陳凱手裡的那個原本只有十來個工匠的軍器工坊也愈加的向著吃錢大戶的方向頭也不回的紮了下去。

“把架子豎起來,對,就是這,固定好了。”

軍器工坊的擴建工作已經在進行之中,未免耽誤到生產,陳凱將工坊用地分為新廠區和舊廠區,原本的舊廠區還在繼續打造武器,新近納入到軍器工坊的土地上,平整土地、夯實地基、很快就按照陳凱的規劃圖紙開始了房屋的建造工作。

陳凱目光所及,最早開始修築的那一排鐵匠鋪子中的第一間已經開始了上樑工序。只是與平日裡蓋房子有所不同的是,這一遭,卻是先行豎起了兩個架子,架子上有橫杆、有繩索、更有幾個圓盤式的東西,乍一看去彷彿繩索便鑲嵌在了裡面,而繩索的另一端繫著的則是這間房子的大梁木。

“我喊開始,你們就開始拉,別太快,也別太慢,聽我指揮。”

蓋房子的工頭大聲的吆喝著,過來服徭役的力役們有的扶著木杆,有的則是拉著繩索,待工頭的命令下達,隨著兩邊的力役的拉拽,大梁緩緩脫離了地面,以著平穩的趨勢向上方移動。

“左面的慢點,你們太快了……不對,慢太多了,再快點兒,使點兒氣力,保持大梁的平衡。”

橫的為梁,豎的為柱,大梁即主樑,是承擔一間房屋的房頂主要重量的梁木,其堅固和重量自也不匪。原本上樑,總要許多人一起上手,宋時將門種家就有一位名將碰上過蓋房子上樑時沒有足夠人手的窘境。不過名將終究是名將,總是有辦法的。其人乾脆自稱房子蓋好了就可以看戲,引得那些有心看白戲的百姓出力,倒也湊夠了的人手,沒有耽誤事情。

然而此時此刻,隨著繩索的拉動,上面的圓盤也在不斷的滾動。大梁在緩緩上升,可下面拉動繩索的力役卻比正常情況下少了將近一半。若是放在那時,大抵那位種家將也無需再去費心思編造什麼有戲看的段子了。

“這木滑輪怎麼總讓我覺得不是很結實的樣子呢。”

房梁還在上升,陳凱歪著腦袋,看著架子上他回想了好半天才從腦海深處挖出來的這對由動滑輪和定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在滿意於效果的同時,見慣了金屬工具的他卻也總是下意識的質疑木製工具的堅固。

“算了,先這麼弄吧,現在鐵匠的產能還是不足,造武器都不夠用,哪還有工夫折騰這些。”

看了一會兒新廠區的建設,陳凱又回到了舊廠區。那裡並沒有因為建設而造成太大的影響,僅僅是調了幾個木匠過去幫忙而已,不過隨著洪旭承諾的那些相關人等的先後抵達,本就不大的舊廠區便更顯狹小了起來。

陳凱回返舊廠區,工匠和雜役們只是點了點頭,便繼續著他們的工作。如此行徑,甚為無禮,但是無論陳凱,還是那些監工們卻無一人表示不滿,因為這本就是陳凱要求的,其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來回來去的行禮,會影響到生產效率。

新來的那個鐵匠顯然還有些不太適應,明明想要放下工具行禮,可是動作一半,卻似是突然想起了陳凱關於工作進行之中,見到上官僅以點頭示意即可的命令,反倒是兩頭不沾,甚是尷尬,還是停頓了一下子才重新恢復到鍛打的節奏之中。

新來的工匠,陳凱分別與他們談過話,更是讓那些原本的工匠們現身說法,其中湯全有原本就是總鎮府的鐵匠,對於官吏欺壓深有體會,宣講效果也很是不錯。迄今為止,軍器工坊裡已經有四組十二個鐵匠,十五個木匠,八個藤匠和兩個弓匠以及一個給武器上漆的漆匠,都在舊廠區裡按照陳凱的要求打造武器。當然,他們同樣可以享受到那些福利待遇,免了盤剝之苦。

洪旭許諾的工匠已經基本到齊,都是從南澳各村鎮裡徵來的,已經達到了這片佔領區的極限,甚至就連各村鎮裡也已經徹底沒有鐵匠的存在了,大抵也就只有藤匠應該還有上升空間。

四組鐵匠噼裡啪啦的敲打著鐵料,拋開湯全有,那三組鐵匠繼續打造長槍,而湯全有則已經開始打造了腰刀。

刀盾是這個時代中國戰場上步兵慣常用以破陣摧堅的兵器組合,一手持盾格擋敵方攻擊,一手持刀劈砍,老練的刀盾兵可以在跳躍滾動、閃展騰挪之間突入敵陣之中,肆意砍殺。步兵不同於騎兵那等離合之兵,無陣不戰,這是兵家鐵律,一旦陣型遭到破壞,那麼步兵就會很快的變成一盤散沙,大多情況下,勝負基本上也就敲定了。

刀盾的製造任務是鄭成功下達的,亦是對於這支軍隊的兵種配比不合理的重新調整。奈何陳凱這幾日一直在抓緊時間補充南澳鎮的缺額,還是等到洪旭從隆澳鎮那邊徵來的鐵匠進了工坊,他才抽調出了眾鐵匠中手藝最佳的湯全有來打造腰刀,只當是慢慢積累。

明時腰刀,有源於盛唐的雁翎刀、有承宋制的雁翅刀、有吸取蒙元武器長處而誕生的柳葉刀、更有傳自日本的倭刀以及各類仿倭刀,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名將戚繼光設計的戚刀,便是吸收了倭刀的一些優勢和特點,對本土刀具加以改良而成的。

鄭成功所部與其他明軍一般,士卒裝備的盡是柳葉刀。這種刀從刀身根部就開始彎曲,溫和的曲線沿著刀刃一體而成,刀尖部寬,強化了削力,步兵和騎兵都可以使用。

“回參軍的話,這等柳葉刀長三尺,重不足二斤,甚是輕便。”

輕便,不止在於腰刀,藤牌實際上也沒有多重。由於新廠區尚在施工,舊廠區面積有限,新來的藤匠們只得被安排在了院子的廊下。陳凱在舊廠區裡轉了轉,回到小院,藤匠們還在努力完成著本日的工作指標。

進到庫房,免了老鼠鬚子的起身行禮。陳凱隨手拿起了一面藤牌,並抄了一把腰刀。細細掂量著,比之腰刀自是要重上數倍,大抵六七斤重的樣子,但是作為一種防禦性質的武器,比起那些木製包著生牛皮的長牌、圓盾,反倒是還要輕上不少。

陳凱手中的藤牌,乃是用黃麻藤的藤蔑繞圈纏聯成圓盤狀,中央拱出,周簷高起,直徑二尺五到三尺之間。編織得甚是緊密,幾無空隙可言。據說,只有這樣,藤牌才能經得住敵軍的兵器敲打。

藤蔑是用桐油浸泡過的,柔軟堅韌,甚為耐用。內部有兩個以藤條編成的環,並連結一條橫木把手,是為肘套和手把。陳凱初來乍到之際就曾見過親丁鎮的操演,此刻左手手臂套入肘套,握住連著另一個環的木把手。左手持牌,若護衛狀,右手持刀,蓄勢待,倒也有幾分模樣。只是真若上陣,還需事先花費大量的精力來訓練,比之長槍手的成型度實在差上許多。

收刀入鞘,連帶著藤牌一起重新放好,看著庫房裡中的武器,成就感油然而生。然則待陳凱轉過身,正準備回返公事房的剎那,他的腦海中卻突然浮現出了一個荒唐的念頭。

明軍的這軍中武器,槍是柳葉槍,刀是柳葉刀,好像製作藤牌的黃麻藤也能用柳條來代替。陳凱突然現明時的軍隊原來是帶著柳葉套裝上戰場的,這對火德的皇明來說很是不利——三百年的火德把柳葉套裝都點了,燒成了一團灰燼,怪不得明末的武器質量低得甚至連當年尚且被侷限於遼東一隅的後金也不如呢。

喜歡帝國再起請大家收藏帝國再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