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崩塌(二)(2 / 2)

小說:帝國再起 作者:張維卿

算上勸降的那天,噶達渾被黃梧一連拖了三天都沒能渡過豐溪河。這還是在豐溪河水量較少的正月,若是放在雨季,估計黃梧都可以在縣城裡高樂,只要隨便派少量明軍守住渡河點便可以等著這群旱鴨子過來挨刀子。

三天的時間轉眼過去,戰機轉瞬即逝的道理噶達渾當然明白,自是一個心急如焚。然而,沒等他突破明軍防線,壞訊息就先來了——已經前出到廣信府城的前鋒鎮,與早前在鉛山縣與他們交手的督標第二鎮、中衝鎮、後衝鎮這四鎮兵馬順著他來時的路圍了上來。

原來,黃梧在忽悠噶達渾的同時便派了人去向前鋒鎮求援。餘新自然是義不容辭,而在他們赴援的途中,又與東進追擊的鉛山偏師聯絡上了。於是,這四個鎮的明軍便齊頭並進,如一個鍋蓋似的將已然落入主廚黃梧手中那口名為豐溪河的大鍋的八旗軍盡數“煲”了進去。

後面的事情,已經無須信使贅述了。只是事後,明軍從俘虜的口中得知了噶達渾的計劃,著實嚇了一跳。

這件事情也同樣使得陳凱脊背涼——並非是鄭成功的主力有可能會被噶達渾包抄後路,他相信憑著鄭成功,無論是破釜沉舟與清軍主力決一死戰,還是先行吃掉噶達渾,再行尋求戰機,都還是有不小的機會奪取勝利的。讓他感到後怕的是,前出永豐縣的明軍總兵的名字叫做黃梧,就這麼簡單!

陳凱記得他剛剛來到這個時代時,腦海中清晰地記得歷史上鄭氏集團前後出過兩大叛將。其一,便是施琅。施琅對於抗清事業最大的破壞,就是他率領清軍水師攻陷了鄭氏集團據守的臺灣島,將漢人抗擊異族侵略的最後火種熄滅。

但是在此之前,施琅對明軍的戰績卻是乏善可陳。一度因為兵敗被丟在北京城中投閒置散,窮困潦倒到了要靠妻子做女紅補貼家用,換言之就是吃軟飯,可見當時的清廷即便是在嚴重缺乏優秀水師將領的情況下對其也並不待見。甚至,到了三藩之亂結束後,在有黃錫袞、姚啟聖等名臣的支援下,他仍舊一度被那個後人評價為“明鄭廖化”的劉國軒擊退。

相較前者幾乎是全憑著清廷龐大的體量才得以取勝,另一個叛將黃梧卻是憑著自身的能力便做到了一個戰績彪炳。

黃梧原本平和縣衙役出身,靠著殺知縣反正的功勞投入鄭成功麾下,數年下來,已是一鎮總兵。永曆十年六月,黃梧獻海澄降清,致使海澄淪陷,明軍的大本營中左所暴露於清軍的兵鋒之下。而且,海澄作為鄭成功長期經營的6上要塞,對閩南清軍展開攻勢的屯糧之所。這一手兒下來,明軍再次囤積的價值數百萬兩白銀的軍械糧餉,一下子便盡數落入了清廷之手!

憑著這樣的功勞,清廷在驚喜之餘直接冊封其為海澄公。

一個公爵而已,在明廷爛爵的當下似乎算不得什麼。可是有清一朝,相較滿蒙的王公遍地走,拋開對南明降將的政策性封賞以外,漢人這正意義上只出過定南王孔有德、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平西王吳三桂和義王孫可望這五個王爵,公爵也只有他和年羹堯、孫士毅、嶽鍾琪四人而已,加在一起也沒能達到兩位數。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那等於滿清幾有再造之功的重臣,如袁世凱那等最後篡清成功的權臣,終其一生也僅限於侯爵而已。至於施琅,哪怕是在攻陷了臺灣之後,還是靠著暗算姚啟聖,獨吞了平臺大功,才強強拿到了一個三等靖海侯的侯爵爵位。

更加誇張的是,包括黃梧在內的這九個王公之中,王爵最早的在永曆六年隨著李定國兩撅名王就不存在了,最遲的到三藩之亂結束也被清廷黜奪。公爵,更幾乎都是冊封沒過幾年就被清廷以各種理由削爵,只有他一家是真正的世襲罔替!

這並非是幸運那麼簡單,事實上滿清這等吃人不吐骨頭的政權也絕不容得作為主體民族的漢人有幸運二字存在。

黃梧在降清後於福建戰場上屢立戰功,成為了頗為讓鄭氏集團頭疼的對手,使得鄭成功始終難以在福建開啟局面。另外,他那臭名昭彰的“平海五策”,其中的前兩策構成了清廷以遷界禁海這等血腥政策來打擊鄭氏集團的理論基礎,對貿易型重商主義的鄭氏集團造成了極其致命的傷害。甚至,他建議殺害被俘的鄭芝龍等人,以及挖鄭家的祖墳,無疑是加重了鄭成功的病症,乃是鄭成功最終病故於臺灣的催化劑之一。

卓越的才能和功績,尤其是在三藩之亂中他和他的後人選擇了站在清廷一方的堅定立場,才得以實現了這樣的例外。在他有生之年,清廷多次嘉賞,追封祖上、賜金興建祠堂、晉太子太保、授一等公並準襲十二次、賜金匾。死後也賜予了“忠恪”這樣的美諡。

黃梧為清廷屢立戰功的那些年,也恰恰是施琅被投閒置散的那段日子。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黃梧在三藩之亂期間病逝,就算是黃錫袞拜相、姚啟聖主持平臺,清廷十有八九也不會優先考慮施琅這麼個鄭氏集團的手下敗將,而放著忠誠可靠且能謀善戰的黃梧不用。

此人,對於鄭氏集團、對於抗清大業的巨大危害遠不是一個區區的施琅所能比擬的。所以,當陳凱誅殺施琅後,便興起過防患於未然的心思。

奈何,那時候黃梧尚未反正,一個小小的衙役,連個品級都沒有,天命知道那傢伙在哪兒貓著。而他從浙江回來之後便長期負責廣東戰場,軍務繁忙不說,與在隨後投入鄭成功麾下的很多文官武將都沒有什麼交集,這裡面自也包括黃梧。以至於到了後來,隨著局勢的不斷轉好,他更是一度把這個傢伙給拋之於腦後。

等到鄭成功突破清軍在衢州南部的防線,陳凱在看到了鄭成功在軍情通報中提到了戰事順遂,會派遣前鋒鎮和英兵鎮前出廣信府的事情,才猛地想起黃梧這個傢伙。於是,他連忙下了命令,讓杜輝、蔡巧和柯宸梅一旦現噶達渾逃竄,就立刻撲上去。哪知道,結果卻更好的成就了黃梧圍殲四千八旗軍的大功。

“黃總兵能夠力挽狂瀾,堪稱智勇雙全,是我小視豪傑了。”

信使是黃梧派來的,陳凱相信眼前的這人會一五一十的把他的話複述於黃梧。他相信,黃梧能夠得到他這樣高規格的評價後,一定會更加努力的與清軍作戰。

畢竟,哪怕是那個海澄公黃梧,比之如今的陳凱在明清戰爭中的分量也不是一個重量級的。知名度上,更是僅憑著一個“文明世界的英雄”便更沒有了比較的意義。能夠得到陳凱的讚譽,對於現今還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的黃梧而言,只怕是要樂得連爪子都不知道該往哪擺了。

誇讚,確實不乏有功利性的成分在。但更重要的是,一旦想到就連黃梧這種歷史上的大漢奸都選擇了與八旗軍浴血奮戰,那麼衢州的大戰應該也不會出現什麼不容樂觀的意外狀況了吧。

“這是個好兆頭啊。”

喜歡帝國再起請大家收藏帝國再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