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海船入海(2 / 2)

小說:大宋小農民 作者:沭河小花生

馬上就到新年。

嵐山郡的學堂已經放了假。但這些孩子並不願意回家。

在學校裡住的暖和,吃的飽滿。最主要是他們可以學到更多知識。

這些知識不同於之乎者也,這些知識比詩詞歌賦更實用一些。

他們學著如何修建碼頭,學著如何製造海船。

學著如何去找出事物的規律,然後歸納總結,尋根溯源,在向外蔓延…

當然,他們也學習朗讀唐詩,前人宋詞。

潘小安告訴他們,在追求數理化變革的時候,也不能忘了語言之美,文字之美,繪畫之美等等。

只有對美有了認識,有了追求,有了挑剔,才能創造出更美好的東西。

這些孩子雖然只在此學了半年,但每一個人身上的氣質都生了明顯的變化。

潘小安不要求他們做錦繡華文當狀元。甚至於不要求他們一定要做出什麼成績。

“你們只要不荒度光陰,撿上自己感興趣的學習研究,就不算辜負我的一番苦心。

我的苦心不要求你們回報,只要你們能過的更好一點。

再有餘力的時候,能幫一幫後來的人,你們便算是東夷學府合格的學生。”

所以,這個學堂看起來極為鬆散,但每個人都在很努力的學習。

潘小安還給他們預留了一筆研究經費。

如果有哪個學生,他有奇思妙想,且能把它說個頭頭是道。

潘小安便會給他們幾兩銀子,讓他們去把這件事做成。

這樣一個學校,這樣一群不務正業的孩子,成了嵐山郡的笑話。

但這些孩子臉上的笑容,自信,意氣風,又美好的讓人嫉妒。

這次出去航海,便有十個喜歡造船和喜歡地理的學生跟隨。

“想要做成大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兩者缺一不可。”

潘小安每夜書寫到深夜。

他把自己所認知的基本理論,都寫在紙上,彙整合書。

但他唯獨沒有在語言和漢字上下功夫。

這些啟蒙教育,古人做的可比他好。

之所以孩子受眾少,是因為學習知識是一件耗費銀錢的事情。

便是潘小安讓適齡孩子免費來學,很多家庭也捨不得浪費這一個勞動力。

而要想改變這些人的觀念,說不如做。

只有讓他們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他們的觀念才能慢慢改變。

但這個過程,就是經過一千年也難以扭轉。

所以,潘小安對這件事並不執著。

思想觀念的形成,還需要引導,但那是要等到站在高處的時候才可以做。

潘小安現在還沒有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

而想要尋覓一個志同道合的人來幫他,更是難遇也難求。

潘小安寫書的時候,並不避諱秀珍。他知道,秀珍已經將他的很多手稿抄了出去。

對於秀珍的做法,潘小安反而有些高興。

有一種被動學習的方法就是,自己看書本十遍也記不住,但考試時瞄上一眼別人的答案,就會記好久。

潘小安很希望能有人拿著這些手稿,去鑽研去探索。

只有形成這樣一種意識,一種氛圍,很多事物才能從量變到質變。

但在今晚,潘小安決定要找秀珍聊聊天。

“珍娘,你且等一下。”

秀珍一愣,她不知道潘小安要找她談什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