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老而彌辣(1 / 3)

小說:長命女 作者:我想吃肉

自釋褐以來, 起起落落三十載,紀申早已練就了寵辱不驚的本事。貶為邊州刺史確因他教子不嚴之故,心裡並沒有委屈。做官三十年,已是人情練達, 召他回京也不意外。一朝宣麻, 卻是他意料之外的事情。

拜相併不是有能力就能得到的榮譽,還與出身、運氣等等相關,天下為官清正有為者多矣,可以拜相者不過數人, 這不是論資排輩就能夠排得上的。而天下為官者大多有一顆宣麻拜相的心,紀申也不例外。

他本就到了入京述職的時候,今年也是依例而行,並無特別的期盼, 也沒有想過怎麼跑門路。半途接到旨意的時候還愣了一下, 又正正衣冠,接著上了他的舊車往京城來。到了京城,先到吏部去報個到, 緊接著才是被一口氣接到了湯泉宮。

如果是年輕的時候, 桓琚一定會從湯泉宮裡到京城, 在宮城裡正式接見紀申。現在卻只是讓紀申到湯泉宮裡來覲見, 紀申坐在車上,將事情從頭到尾想了一遍, 於自己的施政方案有了一個腹稿。

放到古早的時候, 凡拜相, 必得向君王闡述自己的主張,桓琚現在不問他的主張就召他回京,紀申自認需得準備好奏對。且他還在京兆任上的時候“四凶”橫行,拜這幾個酷吏所賜,不少官員受累被貶,彼時紀申就已經有了重薦他們的想法,不幸自己先被貶了。如今回來之後發現還有幾個他認為的人才還在家裡蹲著,而考核的年份又過了,必有黜落的不稱職之徒,何不以能者代之?

紀申列了一肚子的草稿,湯泉宮到了。

桓琚沒有回京,卻早早在殿裡等著紀申了。紀申一路收穫了不少熱情的寒暄,還與蕭司空打了個照面,已知黃贊留在京城輔佐太子,對於自己會被安排在哪裡心裡也有數了——恐怕是回京城。以他在京城幾番的觀察來看,宋奇雖然精明,京城的風氣卻有所倒退,京城需要人手。

步入殿中,舞拜,上面桓琚的聲音傳來:“你又清減啦!”

紀申抬起頭來,他雖頭髮白了,卻眼不花耳不聾,也看到桓琚的白髮多了不少。頗為嘆惜地道:“聖人今年氣色比去年好了些。”

桓琚賜座,將紀申仔細打量,見紀申臉上的皺紋又多了幾道,關切地問道:“身體還好嗎?”

“尚能為陛下分憂。”

桓琚笑道:“那就回京城去吧,幫幫太子,東宮的詹事你也兼起來,如何?”

紀申當然不能推辭,離席答應了。

桓琚這才意思意思地問到邊州的事情,越談越覺得紀申好用。楣州看起來熱鬧,還激得朝廷派出了大軍,領軍的二傻子還出了錯,又弄出一樁官司來。相較而言邊州比楣州離京城近不了多少,也有些流犯、逃犯,地方也窮、也偏僻,算來相似的事情不至於沒有,紀申到了之後不聲不響就把這些事都給解決了。

楣州打得火熱,邊州一片太平。直到楣州的事情平息了,朝廷御史四出巡視遠方,往邊州那裡只收獲了一堆卷宗而已——紀申都已經結案了。不但將流人裡非法的事情結了,還將這些流人所犯之事重新梳理,發現有冤情的也都整理出來交給了御史,請御史再去複查。御史所見,一片太平,很有些世外桃源的味道。

楣州有梁玉這個愛作妖的,帶去了新式的犁、織機之類,將當地老式的都淘汰更換掉了,還帶了些新的瓜菜的種子去種,又弄了水紡車(這個桓琚只聽過,還沒見到),除了種子與紡車,另兩樣紀申也已在邊州不動聲色就推行了。

楣州那裡又是挖渠又是修路,還支援拓展了以茶鹽換馬的貿易,都做得有聲有色。邊州沒有這個貿易的條件,路也修好了,水利工程也興建了,卻都是沒有這麼大的聲勢。

真真潤物細無聲。

【似紀申之般才是股肱之臣、國之柱石呀!】桓琚很感慨,看看紀申的白髮,想想自己也在為兒子操心,對紀申又真切了幾分:“紀公,我便將三郎託付給你啦。”

“臣敢不盡心!”

“不要這樣,不要這樣,坐下來,坐下來。咱們好好聊聊。”

臣君二人談了很久,桓琚先問紀申做了執政之後有什麼主張,這個紀申打好了腹稿,也只回桓琚一個字:“穩。”

穩定是最重要的,“四凶”作惡時間雖短,造成的影響卻是非常惡劣的。他們給人心蒙上了一層陰影,譬如梁家就遇到了親家不開門,遇到了當著親孃的面拷打兒子,遇到了閨女殺人。經此一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都要打折扣,沒個一代人忘不掉。風氣壞了。

再有,桓琚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帝了,手裡的官員老臣又到了換一茬的時候,這對人心也是容易有不利的影響的。且廢后的影響也不小,看起來是控制在了較小的範圍內,其實人心也有些浮動。

太子年輕根基也不深,桓嶷佔據著正統。但是,如果事事都按照禮法來,桓琚應該跟杜皇后相親相愛才對。對太子的培養也需要一個安定的環境。還有一條是紀申沒有說出來的——兩任皇帝的交接,也需要太平。

每一條都說到了桓琚的心坎上,桓琚不由問道:“我欲為三郎娶婦,你看什麼人合適呢?”

與皇帝商議太子的婚事也算是宰相份內的事情,紀申思索了一下,問道:“聖人是否猶豫不決?猶豫不決的原因是不是太子?”

“唉,不同的太子需要的太子妃是不一樣的。”桓琚嘆了一口氣。

紀申卻笑了:“聖人何必煩惱呢?此事極易——聖人不過是愛護太子,事事為他求全責備而已。若是不要十全十美,只要個八、九分呢?不去看細節,不去展望太多,只要一個太子妃,聖人眼下,要個什麼樣的太子妃呢?”

他就猜得到,聖人以為太子懦弱才想要一個既能幹又不會干政的太子妃,免得再出一個杜庶人。蕭司空等怕也是差不多的意思。紀申倒不這麼看,現在的太子能這麼穩地在東宮窩著,就不是個傻子。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反過來,一個人如果做了太子又有父親捧著,還能夠管得住自己的手、剋制得住自己的慾望,那他就不是一般人。

【聖人、蕭司空、黃侍中只怕是當局者迷,與太子朝夕相處,沒有覺出其中的變化來罷了。且不提聖人親自教導了數年,東宮為趙王時,也是仁孝太子一手教出來的,諸位百般誇讚仁孝太子,竟沒有想到他還有個親手栽培的弟弟嗎?】

桓琚聽了紀申這句話恍然大悟:“紀公說的是!”抓大放小嘛,抓住要點,先把要緊的條件滿足了,其餘的細枝末節,那就再議。他就是要一個穩一些的太子妃,講點道理、各方面都能接受,“穩”嘛!

桓琚笑道:“不愧是紀公!”一高興,便給紀申賜宅。京城安家不容易,好地段的房子也貴。紀申做京兆,可以帶著家眷住在京兆衙門的後院,做了宰相就得另尋地方。桓琚知道紀申手頭緊,對答又合意,便命人挑一處大些的宅院給紀申白住著。等紀申離任或者死了,這宅子再收回來,轉賜給新人,房子還是桓琚的。

紀申回京需要一個住處,也不推辭,謝恩領受了。

桓琚道:“你再在這裡留兩天,先看看這些刺史。唔,回京之後,代我先將今年入京的刺史、縣令篩選篩選。”桓琚對紀申的為人是放心的,至於兒子,誰還沒兩個傻兒子呢?算啦算啦,往事不要再提。

紀申領命,留在湯泉宮值宿的班房裡,每天陪著桓琚接見刺史,桓琚歇息遊玩了,紀申就被蕭司空抓去熟悉政務。做京兆尹與做執政還有不同,做執事紀申是個新手,也需要熟悉一下工作。期間,蕭司空也對紀申提到了太子妃的事情,紀申答道:“聖人也問過我,我也答了,想來聖人憶有決斷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