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各安其位(1 / 3)

小說:長命女 作者:我想吃肉

“太子殿下讓太子妃看著辦, ”小宦官低聲對太子妃說,“吳王病得有些沉重,殿下走不開。殿下說, 既已娶妻,這事兒就交給您了。”

太子妃心中打翻了五味瓶, 什麼滋味都有, 不及細品便擺正了顏色:“知道了, 上覆殿下,我必妥善照料良娣。”

小宦官笑道:“是, 奴婢即去回報殿下。”

太子妃衝著小宦官急匆匆的背影發了片刻的呆,很快問道:“宮中的舊例是什麼樣的?”

桓嶷之前既無妻也無子, 自然就沒有怎麼對良娣的“舊例”, 要問就得問仁孝太子的時候。仁孝太子除了阿鸞還有過兩個孩子,其中一個也是庶出,不過都夭折了。

太子妃不等回答就說:“罷了, 我去請教大嫂吧,”轉過頭去對朱良娣道,“你安心養胎, 我去去就回。”

太子妃此時就坐在朱良娣的床邊, 朱良娣也聽到了小宦官轉述的話, 勉強笑笑:“哪裡就這麼金貴了?不急的, 您……”

太子妃擺擺手, 拍拍朱良娣的肩膀:“一家人, 不要這麼生份。”語畢起身, 留下朱良娣看著她的背影發呆。

太子妃原打算婚後過個幾天再接手東宮的事務,今天才是新婚第二天,庶務還沒上手,一切都顯得那麼的匆忙。與之相較的,她的堂姐前太子妃陸氏那裡就安靜成了另一個極端。(敲黑板,前後倆太子妃都姓陸,現任太子家的寫太子妃,前任太子家的就寫姓氏以示區別了哈。)

陸氏住在李淑妃那裡,生活的重心就是撫養女兒,閒時雖也種種花、看看書、撫撫琴,但是一切娛樂都是靜態的居多。聞報堂妹過來,陸氏驚訝地道:“她不是才走?怎麼又過來了?可是忘了什麼事情嗎?”

通報的侍女也不知道,搖搖頭:“看起來有些焦急。”

“快請。”

前後兩任太子妃見面,都是唏噓。太子妃等不得,問一聲:“大嫂忙不忙?”得到陸氏:“我是最閒的一個人。”的回答之後,太子妃稍客氣兩句,便直指正題:“恐怕大嫂以後要忙起來了,我有許多事情要請教大嫂的——東宮良娣有了身孕,照例是怎麼個處置的辦法?”

太子妃問東宮的舊人未必就不能問到舊例,但是她的心裡有些不安,至少堂姐是“自己人”,見個一面自己心裡能舒服一點。

陸氏愕然:“朱良娣?”

“是。”太子妃低下了頭。

陸氏沒有先說舊例,而是說:“若能有個兒子,是你的喜事。”

輪到太子妃驚愕了:“什、什麼?”說完又覺得這話說得不對,太子有了兒子,太子妃也得跟著高興才是。轉了一轉才想到,堂姐只有一個女兒,哪怕有個庶子呢,現在的處境也不至於這般尷尬難熬。

“是啊。”太子妃訕訕地說。

陸氏道:“先前的舊例都有檔,不過世易時移,你也不要膠柱鼓瑟才好。誰也不會喜歡一個泥塑木偶不是?”

太子妃深吸一口氣,將臉上定出一個笑容來:“謝大嫂指點。”

未及告辭,李淑妃回來了。如今後宮以她為尊,許多事情都要她操心。今天不是李美人和王才人對著掐了,是王才人與王才人慪氣了。桓琚的後宮裡有兩個姓王的才人,其中一個是當年凌庶人還是賢妃的時候賢惠地向桓琚推薦的,另一個就是桓琚的新寵。兩人重了姓氏位號,宮裡為了區別,就得給前面加點修飾語。好死不死,兩人都住掖庭,口上不積德的人就管先前那一位叫個“老王才人”。

平時講講就罷了,當面說著就打臉了。更可氣惱的是,桓琚昨天要王才人侍寢,也不知道怎麼傳的話,把“老王才人”給召了去。這位“老王才人”還不到三十歲,也是個美人兒,桓琚無可不可。被截和了,可將另一位“正經王才人”給噎住了——她原本琢磨著趁太子娶妻皇帝高興,想討個美人來噹噹。

老少兩個才人在掖庭抬頭不見低頭見,以往點頭之交,少的也沒把老的當對手。今天不一樣了!就在太子新婚第二天,桓琚高興地說“雙喜臨門”的時候,後宮兩個王才人在掖庭狹路相逢了。

李淑妃就是去排解這場糾紛的。【宮裡什麼時候這麼亂過?】李淑妃的心情也不大好。

姐妹倆站起來迎接李淑妃,李淑妃的臉色才變回來:“咦?這……”不是已經走了嗎?是有事嗎?

陸氏忙將太子妃的來意簡要說了,李淑妃笑道:“那是你們夫婦的喜事了。”頓了一頓,還是提醒了太子妃:“三郎是個有心的人,你與他一心,他是會知道的。急他所急,想他所想,看他親近的人都是什麼樣的,自己心裡有個數兒。人吶——”

語意悠悠。

太子妃又表示領訓。

李淑妃扯出一抹笑來:“你還新婚,千頭萬緒,穩住,回去吧。人是不能躲事情的。”

“是。”太子妃打起精神來,轉回東宮。東宮裡有人面有喜色,有人面帶憂色,太子妃只當沒看見,拿從陸氏那裡打聽到的“舊例”,命人翻出舊年封存的卷宗來,比照著加了一些,用來安排朱良娣。

她回來得很巧,前腳回來,後腳桓琚就派人賜了不少東西,太子妃也一一地都轉給了朱良娣。趁勢就接掌了東宮的家務事。

朱良娣有孕,在宮裡動靜也就這麼大了,普天同慶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太子妃,也沒有沉浸在這件事情裡,她上手就開始清點起了家當。東宮的收入支出頗有盈餘,太子妃先看支出。簡單的說,看桓嶷的錢是從哪裡來的,就能知道東宮的倚仗是什麼。看桓嶷的錢都花到什麼事上、花到誰身上,這些就是桓嶷看重的事、喜歡的人。

倚仗不錯,大頭是國家制度、桓琚的賞賜。其餘是桓嶷自有的一些私產及臣下的孝敬,最近的一項大收入就是慶賀太子娶妻。這些太子妃不能完全支配,東宮有一班人專門管這個,她能干預其中的一部分。

除開維持東宮的日常開銷,桓嶷會補貼東宮的官員、一些朝中清廉的大臣,然後就是給桓琚進貢,李淑妃的生日,梁滿倉夫婦年節生日的賞賜。朱良娣與兩個孺人則除了份例之外,並不曾得到桓嶷什麼額外的賞賜,她們的父母在年節的時候則有一筆賞賜。

除了這些,桓嶷大筆的開支有兩項:其一、照顧仁孝太子的遺屬,其二、給他三姨。這二者每季都有固定的豐厚賞賜,以及只要桓嶷想起來了,就愛給她們錢帛珍玩。這二者也沒有虧待桓嶷,李淑妃在後宮裡戳著,多少幫著忙,太子娶妻,梁玉一次就奉上了絹五千匹。

太子妃在心裡畫了兩個圈兒。

心中有個數,太子妃就不再翻賬本,轉而問接下來東宮還有哪些應酬。世上總不缺見風使舵的人,太子妃既不失場面,底下的人也就少偷奸耍滑:“還有設宴款待東宮屬官。”

太子妃道:“知道了。”她得等桓嶷回來問問,需不需要她接屬官們的家眷。此外還有東宮的人員,這是個水磨功夫,急不得,得先觀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