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目改革(二)

時至今日,老楊仍然清晰的記得十幾年前記者生涯的一些往事。那一年,嫩江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臨江地區到處都在告急,到處都是水災。恰巧,市裡正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觀鶴節,老楊和朱亞男被臺裡派往飛機場,前去迎接全國各地演藝明星的到來。哪裡想到,在機場,所有的明星乾脆就不搭理你們地方的小記者,一個個戴著大墨鏡,繃著臉,就好像誰欠他們幾吊錢似的。

有什麼辦法,採訪任務沒有完成,大家只得跟著明星們的後面,追著人家往市裡跑。此時,迎面開來了十幾輛大卡車,上面站滿了人,車前面的橫幅明顯的寫著“抗洪救災”的標語。此時,我們感到很羞愧,家鄉的人們都在奔赴抗洪第一線,而我們卻與之相反,跟著明星的屁股後面跑。

“楊哥,我覺得臉紅,我們應該跟在對面的那個車隊呀。”朱亞男說道。

回到單位以後,兩個人跟部門主任金峰彙報了當時的情況,金主任特別讚賞兩個人的想法,支援他們前往抗洪第一線去採訪。許多年以後,每當金主任回想

起當年的情景,總是無限的感慨。那天,是週末,單位的同事都在準備回家,唯有老楊和朱亞男靜靜的站在單位的門口,等待著前往抗洪救災的現場。

那次,他們與市衛生局組織的醫療隊,去的是距離市區百里之外的碾子山區,那裡水毀嚴重,爆疫情的可能性較大,老楊他們趕到那裡時,已經是夜半時分了。匆忙的瞭解了一下當地的情況,他們就跟隨著醫療隊連夜出,趕往災區。

當時,道路被洪水衝得支離破碎,根本無法行車,大家只能步行前進。尤為艱難的是,經常遇見大小不一的洪水沖溝,小的還好辦,大的就難了。醫療隊在前面探路,遠遠望去,洪水已經沒過了腰部,回頭看看朱亞男的個頭,她要想過去,洪水起碼要漫過她的胸部。眾人不好說什麼,只是默默的看著她。

小丫頭牙一咬,抬腿就往水裡走去,大夥則呼呼啦啦的跟在她的後面。老楊緊走幾步,趕在了他們的前面,然後,回頭拍攝下來感人至深,難以忘懷的景象。

還有一年,那是一個三月天,大風雪下了一整天,晚間下班後,老楊加班正在趕製片子。這時,臺領導指令專題部派記者,跟隨市交警支隊雪夜千里大巡查,這項任務自然就落在了還在單位的老楊身上。

憑藉記者的專業敏感,老楊知道,這項工作雖然辛苦,如果用心,會拍出個好專題片。他就邀請還沒有離開單位的幾個同事共同採訪,沒有想到的是,大家都是為難的搖著頭,是啊,與生命安全相比,一部好的專題片又算什麼。

就在老楊自己要單獨出去採訪的時候,正好遇見剛剛採訪歸來的朱亞男,兩個人一交流,朱亞男馬上就要與老楊同行。老楊為難的指了指外面呼嘯的風雪,朱亞男驕傲的說,只有在艱難的環境下,才會彰顯我們記者的本色,而且,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我們記者及時出現在現場,什麼都別說了,馬上開路吧。

大風雪,在北方俗稱大煙泡,風颳著雪,雪卷著風,莽莽蒼蒼,鋪天蓋地,能見度特別的低,特別是在風雪夜,滿眼都是狂飛亂舞的雪花。傍晚出,第二天早上才返回市區。一路上遇見了各種各樣的交通問題,解救出來不少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意外傷害。

期間,為了使將來的節目更加的真實與精彩,朱亞男幾次現場出像採訪。由於風雪太大,颳得她根本就站立不穩,同行的交警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派兩個人趴在雪地裡,在她後面緊緊的抓住朱亞男的雙腿,這樣,才使她的現場主持完美收官。

迎著東方的曙色,在回來的路上,交警們感嘆道,一直覺得交警的工作是最辛苦的,沒有想到的是,記者這個職業同樣是一個高危的工作。採訪結束後,同行的交警們列隊朝兩個記者敬禮,表達他們對新聞記者工作的崇高敬意。

對於記者這個行業來說,你的採訪先要自己感動,然後才可以感動觀眾。老楊記得多少次,朱亞男都是鼻涕一把,淚一把的陪著採訪物件哭泣,感動的,同情的,傷心的。採訪結束後,她經常的自掏腰包請那些困難的人吃飯,給困難的孩子買吃的,穿的,還每年拿出幾百塊錢供養兩個家庭困難的學生上學。

老楊一直相信,好人一定會有好報的,果不其然,幾年後,朱亞男的心願一個一個的實現了,而問題也隨之找來了。他老公開了幾家汽車4s店,同時經營著幾個品牌的汽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的。他老公看著她做記者的操勞和辛苦,十分心疼她,既然你的兩個心願已經達成,是不是該回家相夫教子啊,咱們家又不差你那一點工資。

做記者辛苦,這是大家公認的,也是大家認可的。前些年社會風氣還比較好,記者的那麼一點小正義感還有機會得以揮。慢慢的,權錢的威力越來越在新聞部門得以彰顯,記者辛辛苦苦採訪回來的片子,領導一句話就給槍斃了。至於理由嘛,莫須有!

天長日久,此類風氣越來越嚴重,記者經常處在憋氣帶窩火的境地。別說是鐵肩擔道義了,就是替民眾鼓與呼都做不到,記者存在的意義又何在?

所以,象朱亞男這樣的富婆就來了一個優雅的轉身,老孃不伺候你們了,開始長期休假,反正又不在乎那麼一點工資。

可是,閒來聚會時,她仍然懷念著記者工作的生涯,雖然辛苦,卻痛並快樂著。她喜歡替百姓說話的感覺,喜歡被人們信任和期待的滋味。有時候她不無感慨,只要讓我做一個真實的記者,讓我說真話,不拿工資我也幹。

就衝朱亞男的這句話,小天承包的這個民生新聞欄目的主任,非她莫屬。

朱亞男沒有辜負老楊的期望,接手這項工作後,雷厲風行,馬上就開始組閣編採人員。先,節目主持人確定了兩個年輕人,業務拔尖兒,播音主持節目一流,他們都是被臺里長期便宜的使用,又不給人家一個合理的身份,甚至三險一金都不給。

由於在臺裡供職了好幾年了,再想離開已經失去了很多的機會,最主要的是失去了出去拼搏的勇氣。就在這上不上,下不下的尷尬境地裡懸著的時候,朱亞

男衝他們丟擲了橄欖枝,雙方一拍即合。

男主播叫範炬,大夥習慣稱呼他為飯局,女主播叫商惠,朱亞男直接把他們的名字改為小商,小販。節目開始時自我介紹說,本期節目由小商、小范(販)共同主持。這樣說即親切又詼諧,容易拉近節目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新成立的節目命名為《新聞前沿》,由於機制靈活,可以充分揮每個記者的主觀能動性,年輕的記者踴躍報名的特別多,而經驗老道的老記者猶豫的比較多,擔心工資待遇的問題。

朱亞男建議小天,先預支到崗職工一個月的工資,每篇稿件按照質量打分,並且每次的採訪都給一定數量的車補,對於社會反響較好的片子還要給予嘉獎。在這樣的良好待遇下,十名臺裡採編人員很快全部到齊。

按照節目的時長,至少還需要五名的編採人員,小天不想馬上招全,需要認

真考察,所以,小天暫時充當一線的記者,李瑞蓮也不甘落後,憑藉她的氣質、樣貌、聲音,雖然趕不上受過專業訓練的節目主播,但是,做一個現場出像記者,卻是綽綽有餘。

作為一檔節目的主管,朱亞男最先抓的就是節目的選題,雖然距離節目開播還有一段時日,但是,節目的策劃一定要走在前面。

面對十幾個新鮮的年輕的面孔,朱亞男不無嘲笑的說道,作為一個部門,每天在一起討論的,不是什麼家長裡短,而是應該社會關注的,百姓關心的,我們部門一定要形成這樣一個良好的風氣。我以前呆過一個部門,部主任幾年中開會的內容就是傳達臺領導的講話和要求,至於最關鍵的節目策劃,從來就沒有討論過。當然,我們都是同情他的境遇,也不想難為他,畢竟,他這個馬太小,拉不動我們這個大車。

然後,大家開始報採訪的選題,討論如何進行採訪。先是一個好人好事的選題,是關於一個計程車司機的故事。雖然他的家庭生活很困難,妻子*肌瘤多年,沒有條件去手術,但是,計程車司機卻經常助人為樂。比如,一天深夜,一個內蒙過來,因為外傷斷手的患者找不到醫院,他就拉著人家跑了幾處醫院,但是,由於醫療條件的限制,必須前往哈爾濱去治療,他就連夜趕往哈爾濱。跑了三百多公里,終於找到了合適的醫院,這個患者及其家屬還沒有帶錢,計程車的費用沒有收回來,他反而搭上了診療費。

喜歡行者如歌之天耀中華請大家收藏行者如歌之天耀中華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