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章 撤離(2 / 2)

小說:封侯 作者:高月

“陳慶說他答應的事情不會反悔,他還說讓將軍堂堂正正撤離,不要和他玩小心眼,否則他就不能保證將士家眷平安離去。”

李成心中嘆了口氣,將士家眷被扣為人質,以後的事就不好說了,但此時箭已上弦,他不得不發,現在再反悔已經來不及。

李成只得把自己和將士的命運壓在陳慶的承諾上了,他喝令道:“出發!”

兩萬五千大軍浩浩蕩蕩出發了,三千騎兵護衛著二十輛馬車位於隊伍中間,不多時,大軍來到北城門,北城門已開啟,城頭上站滿了手執弓箭的宋軍士兵,冷冷地望著大軍穿城門而過。

兩萬五千大軍走出了北城門,沿著官道向北疾速而行,不多時,隊伍便消失在濃濃的夜色之中。

但就在敵軍大隊十幾裡外,唐騫率領一萬騎兵遠遠跟隨,一直保持著十幾裡的距離。

李成得到了稟報,他立刻明白這是宋軍的監視騎兵,應該不會對自己發動攻擊,他立刻喝令道:“傳令全軍,加快速度!”

天亮矇矇亮時,李成的隊伍走進了宋樓鎮,宋樓鎮就位於潁昌府和開封府的交界處,它屬於開封府鄢陵縣管轄,這就意味著李成按照約定離開了潁昌府。

不多時,唐騫也率領一萬騎兵掉頭向許昌縣奔去……

西軍已經解除了許昌城的戒嚴,兩萬五千軍隊已經出城,城內就算留下小部分士兵也翻不起浪,況且陳慶還警告了李成,不要玩小動作,士兵們的家眷可是人質。

儘管解除了戒嚴,但城內依舊十分安靜,行人稀少,城內店鋪幾乎都沒有開門。

西軍貼出了安民告示,所以參與協防守城的民夫一律赦免,不予追究罪責,安撫百姓不必擔心,正常生活,同時西軍在城內賑粥,需要之人可以去領。

大街上已經搭起三座粥棚,軍隊開始賑粥,雖然大街上很冷清,但領粥的百姓卻在每座大棚前都排起了長隊。

陳慶最關心的還是倉庫,倉庫是一座城中城,位於縣城中部,周長約八里,佔據了許昌縣三成的面積,倉庫內最多的便是糧食,畢竟潁昌府是中原第一產糧州府,屯糧五十萬石,這個數量已經超過汴梁了,只是別的物資比汴梁少得多。

還有兵甲弓弩,大概能武裝三萬人左右,從這裡可以看出李成帶兵的特點,寧精勿多,他把三萬民夫全部都轉為軍隊,城內就有五萬大軍了,但這樣的軍隊也最容易被擊潰。

一旦雙方擺下戰場,軍隊甚至就會不戰而潰,三萬民夫轉換來的軍隊會有什麼作戰能力,讓他們守城也會被西軍很快找到弱點而攻佔城頭,所以兵不在多而在於精,李成深諳其中的道理。

還有火油、火藥、布匹、生鐵、銅錠、藥材、茶餅、桐油、木材,還有帳篷、戰鼓、旗幟、營柵等等物資。

但陳慶發現沒有銅錢和金銀,也沒有綢緞。

倉庫主管解釋道:“絲綢沒有存庫,以前曾經有過一萬多匹綢緞,被李成派人運去臨安賣掉了,全部換成布匹運回來,倉庫的布匹就是他用綢緞換回來的,一共五萬匹。”

“本地產的布匹沒有嗎?還有銅錢和金銀呢?”

陳慶追問道:“是不是昨晚他分給了士兵或者家眷?”

倉庫主管嚇一跳,連忙解釋道:“昨晚絕對沒有分配給士兵和家眷,沈通判說和殿下達成協議,要封閉倉庫,所以就沒有開啟倉庫門,直接封閉了。”

“那你解釋一下原因?”

倉庫主管擦一把額頭上的汗道:“金銀是不會有的,所有官倉都不會有,四王子有嚴令,各地金銀都要送往汴梁,不準私存,銅錢是用來發軍俸,但不夠,所以用布匹來衝抵,所以銅錢也不會有,所有布匹都用來補充發軍俸了。”

這時,張曉走過來笑道:“殿下,我和蘇知縣談過了,還真不錯,殿下要見見他嗎?”

陳慶點點頭,“我現在就去縣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