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 秘密潛入(1 / 2)

小說:三國之袁紹 作者:光榮小兔

袁熙當前以及今後最大的敵人,自然便是曹操。

後世的人們,都覺得曹操平生最關鍵的官渡之戰中,戰勝了袁紹,其中具有極大的偶然性,將其歸結為運氣使然。

但其實在巨大偶然性背後,卻也埋藏著深層次的必然性。

曹操偷襲烏巢以少擊多,幾日內接連數戰,長途奔襲,竟然還能擊潰在袁紹經驗豐富的大將淳于瓊,本身就說明曹軍從士氣和戰力,並不弱於袁軍。

“公乃留曹洪守,自將步騎五千人夜往,會明至。”

長途跋涉一天多,還能有餘力正面擊敗袁軍,本身就說明了很多問題。

但問題來了,袁紹軍為什麼敗了,單單是因為大意嗎?

對於曹操突襲,袁紹軍的應對是以攻對攻,結果張郃高覽兩員大將奔襲曹軍大營,相同的距離,面對的還是傳說糧盡的曹軍,卻無法打下來。

然後張郃高覽攻打不進曹軍大營,聽說淳于瓊失敗,立刻投降了。

《三國志·武帝傳:乃使張郃、高覽攻曹洪。郃等聞瓊破,遂來降。紹眾大潰,紹及譚棄軍走,渡河。

這裡面隱含的內情,很是耐人尋味,張郃高覽是攻擊方,即使打不下曹營,退走是沒問題的,但為什麼聽到烏巢失守,淳于瓊被破,就馬上投降了呢?

這有可能是他們怕回去被問罪,但考慮到袁紹幾乎沒有處罰過敗軍之將的先例,那另外一種可能便是,張郃高覽覺得,烏巢丟了之後,袁軍就沒有希望了。

於是所有的事情指向了一個可能性。

袁紹軍其實糧食也並不充足。

因為後世官渡之戰,是袁紹擊敗公孫瓚後,因為曹操佔據司隸的舉動,冀州被迫開戰的,其兩次大戰前後相隔不到半年,所以這場大戰背後的真相,很可能是冀州根本沒有恢復元氣。

以至於袁紹軍籌備的軍糧,根本不如其所宣揚的那麼充足,很可能是為了鼓舞己方士氣,故意放出的假訊息,以至於烏巢被破後,知道內情的張郃高覽喪失了信心,立刻投降。

於是問題回到了最初,為為什麼富庶的冀州,還不如連年戰亂的兗州戰爭動員來的充分?

答案呼之欲出,對於戰時來說,全民皆兵的的體制,即使更加原始落後,也能最大限制壓榨潛能,從而過看似更為優越的政體。

先進的生產力,對於落後的生產力,無疑是有優勢的。

但先進的生產關係,卻不一定能壓制落後的生產關係,相反的例子,卻比比皆是。

落後的部落制遊牧民族,擊敗了封建制的巔峰農業王朝,曹操的屯田奴隸制,壓制了袁紹士族地主為主的農莊制,也是如此。

更何況袁紹底下計程車族地主心並不齊,不僅懷著私信內鬥,更有吃裡扒外的牆頭草,這些人在袁紹強大時尚且能老實些,一旦袁紹落敗,很多人便會轉投他人。

當然,河北士族之中,也有不少從一而終,最終身死的,比如審配等人,但他們卻改變不了一個事實,便是曹操的做法,確實能在漢末的亂戰中,最大限度的壓榨出地區和百姓的潛力。

而當時施行仁政的劉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曹操連續擊敗,只能倉皇逃跑,便是一個例證。

在亂世之中,單憑理想的人,是很難走到最後的,這是時代的悲哀,也正因為如此,堅持理想,始終如一的他們,才會在史書中如此璀璨,即使經過了塗抹,也難掩其中光芒。

郭嘉和袁熙的分歧,便在於此,郭嘉一直堅持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袁熙對郭嘉的很多建言,也認為其實是解決問題的最優解,但卻對於袁熙這曾經接受了現代社會思想薰陶的人,卻是很難接受並付諸行動的。

在這漢末亂世之中,大部分平民百姓,其實是不被當做人看待的,由此而衍生出的計策,往往都是以犧牲其生存權為前提。

袁熙並不怪郭嘉,因為他知道,處於這時代的人,並不能脫出這時代的侷限性,要和他們講人人平等,同工同酬,勞動致富,男女平等,只會被所有人都當做瘋子。

但正因為如此,袁熙覺得,自己既然來到了這個時代,自然要做點不一樣的事情。

憑他的那點微薄之力,也許無法改變歷史大勢,但稍稍讓其車輪軌跡改道,少碾死些生命如同螻蟻的百姓,便算是心安了。

雖說如此,但以袁熙目前的實力,想要對付全民皆兵,租賦一大半都用於戰爭的曹操,想要憑藉一場大勝擊敗曹操,是不現實的。

如今他要做的,便是細水長流,慢慢給曹操放血,直到曹操將領地內的潛力全部挖空,難以為繼的那一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