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萬戶搗衣(1 / 2)

小說:三國之袁紹 作者:光榮小兔

張繡的酒席,不出意外地平淡且沒有波瀾,而且對賈詡的下落,他也只是隨口問了一句。

當他得知賈詡和曹操早有勾結,被袁熙拉出去訊問,結果身體垮掉,只能被送往他處搶救的託詞,也只是裝模作樣表示了一番惋惜,連賈詡被送到哪裡都沒有沒有問。

這種反應,讓袁熙頓時明白,張繡對於賈詡,應該也是頗為防範的,怕是賈詡在曹操挖張繡牆角之事中完全倒向了曹操,讓張繡對於賈詡起了戒備之心。

先前他能夠收留賈詡,一是因為可以用來聯手段煨,二是可以用來交好曹操。

但賈詡的利用價值,隨著段煨的戰死,曹操對張繡起了殺心而徹底變得一文不名,所以張繡拋棄賈詡也成了必然。

眾人其樂融融地擺了兩日酒,三方約定了攻守同盟,袁熙見部下修整完畢,便趁機向張繡告辭離去,劉備也隨之準備回到新野。

張繡聽到後,明顯是鬆了一口氣,袁熙和劉備軍給他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如今兩人主動離去,倒是省卻了他的一番功夫。

張繡將兩人送到城外,見劉備袁熙回了大營,方才回城,順便把城門關了。

劉備騎在馬上,回頭看到宛城如此模樣,嘆道:“但願張將軍能和備盡心北伐吧。”

袁熙出聲道:“孫伯符有些可惜了。”

劉備心頭一跳,心道這明顯指的是衣帶詔的事情,最後到底還是避不過此事,澀聲道:“此事頗多隱情,還望使君海涵”

袁熙搖頭道:“正因為玄德公仁義,所以才進退兩難,我倒是覺得這事情沒什麼。”

“說實在,對我來說,天子在曹操手中,是最差的結果,我寧願他能在玄德公庇護下。”

“孫策遇刺,怕是其中也有些隱情,想來哪有那麼巧的事情?”

劉備也深有同感,嘆道:“真是天不佑大漢,多事之秋,天下大亂,從漢武到光武,代漢者的讖語流傳數百年,導致每次天下動盪,便謠言四起。”

袁熙心道確實如此,說來這個讖語出自漢武帝,爭議很大,有人認為可能是斷句的鍋。

這些人認為原話是“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斷句應該是“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意思就是漢家皇帝這麼多代,都是高尚的。

但也有人認為這都是附會,如果漢武帝是這個意思,那這麼多代皇帝之後呢?

且不論漢武帝是怎麼想的,不過這讖語就這麼流傳下來,從王莽到劉秀,再到袁術李傕,都說應讖之人是自己,這對於動亂之中得人心影響,是極為深遠的。

袁熙自然知道劉備提這句話的意思,也是在暗暗試探自己,畢竟袁熙也參與到了讖語造謠的當中,劉備當然有所耳聞。

他思慮一轉,隨即笑道:“聽聞玄德公喜得貴子,還沒有來得及恭賀,真是件極好的事情啊。”

劉備沒想到袁熙突然提到此事,但還是掩飾不住嘴角的笑意,“承讓承讓,說來備雖然虛長几歲,但長子還不如使君兩位公子大,真是慚愧啊。”

袁熙微笑道:“先到晚到,到了就是好事。”

“有些時候想想,人生百年,除了做一番事業,如果不留下子嗣,確實人生總覺得不甚圓滿。”

“所以為人父母的,對孩子起的名字,都包含了最真摯的期望。”

“我長子袁叡,期望其能深明而思,通曉事理,次子袁謙,期望能遜讓守敬,君子禮交。”

“未知使君長子起名了沒?”

劉備差點一口氣沒憋住,對方繞了一大圈,怕是在等著自己?

他自然給孩子起了名字。

劉禪。

這名字旁人聽了,馬上便明白是什麼意思了,所以劉備現在秘而不宣,只有最親近的寥寥幾人才知道。

劉備不覺得這些人會背叛他,袁熙這是湊巧問的,還是透過什麼手段知曉的?

想到對面有觀星高人的傳言,劉備心裡頓時有些洩氣,這難道是對方觀星觀出來的?

袁熙可是按著曹操打的人,而自己對曹操保持不勝,兩邊差得也太多了,加上觀星之術,對方這是在暗示自己什麼嗎?

劉備心裡嘆息一聲,他是個聰明人,猜測怕是袁熙隱隱告誡自己,人誰會沒有野心,給兒子起名尚且如此,如果覬覦天下的機會擺在面前,誰能不心動?

自己和袁熙的關係,會不會將來變成曹操和袁紹那樣?

劉備努力將這個念頭趕出腦海,曹操此人背信棄義,行事百無禁忌,自己要是這樣做了,和他有何區別,自己的仁義,難道只是掛在嘴邊的託詞嗎?

想到這裡,劉備抱拳道:“使君數次相助備於水火,備銘記五內,此等大恩,備不敢忘也。”

袁熙回禮道:“玄德公過謙了,天下人中,公是少有的君子,我若不相信公,還能相信誰?”

兩人相視大笑,雖然以後的事情誰都不能保證生什麼,但起碼在今後很長一段日子裡,兩人還是要報團取暖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