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詠蛙一首驚四座(2 / 2)

朱元璋似乎對朱棣的狀態充滿了疑惑。而劉伯溫作為出題者,他心中也充滿了矛盾。他原本想為朱棣出個簡單的題目,也許他能做出一打油詩來應付一下。但他的內心又覺得這並不可能,畢竟朱棣還是個年幼的孩子,他的學識尚淺,要做出一符合意境的詩來並不容易。

教書先生在一旁坐立不安,他心中抱怨著這個麻煩的差事。他只是在課堂上講解了一些詩句,還沒有教到做詩這一步呢。如果朱棣做不出來,他擔心自己會受到皇上的責備,甚至會因此失去官職。

朱標也瞭解這個教學進度,他自己也才剛剛開始學習詩句的講解。現在這幾個幼學都還沒有學完,就要他們做詩,這確實有些過分了。他也準備開口求情,但朱元璋卻已經揮手示意他們安靜下來。

“小四,就按劉先生說的做。”朱元璋的聲音在大殿內迴盪,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威嚴。

朱棣深吸一口氣,他開始在腦海中回想起一些前世的詩句,希望能夠找到一些靈感。他知道這是他的一個重要的考驗,也是他的一個機會。他必須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這件事。

時間在慢慢過去,大殿內的氣氛越來越緊張。朱元璋的臉色漸漸變得有些陰沉,顯然他對朱棣的答案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朱元璋的臉上漸漸露出不耐煩的神色。他心中也開始疑惑,這個孩子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做出一好詩呢?

而在這個關鍵時刻,朱棣忽然想到了一個前世偉人的詩句,心中頓時一喜。他組織了一下語言,然後開口說道:“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此時的劉伯溫,臉色猶如秋日的湖水,波瀾不驚。他雙眸深邃,猶如古井不波,卻在聽到朱棣的詩的開頭時,眼中閃過一道明亮的光輝,彷彿星辰在黑夜中驟然點亮。他的手微微顫抖,以至於杯中的茶水也跟著泛起了漣漪。

朱標在一旁看著劉伯溫的反應,心中明瞭,這詩不同尋常。他暗自鬆了口氣,這詩的意境深遠,語言優美。而朱元璋在初聽時也給予了高度評價,但隨後卻陷入沉思,顯然在思考這詩背後的深意。

過了片刻,劉伯溫率先點頭讚歎:“好詩!這詩以池塘裡的蛙叫和綠蔭樹下的蟬聲為線索,描繪了夏日的夜晚。透過對比蛙叫和蟬聲,凸顯出詩人獨特的意境和心境。尤其是最後一句‘春來我未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更是寓意深刻,表達了詩人的自信和傲骨。”

朱元璋聽後也點了點頭,表示認可。他看出這詩雖然簡單,但卻蘊含著深刻的意境和情感。這證明朱棣並不是一個平庸之輩,而是有著獨特的才華和思想。

朱元璋聽完,沉思了片刻,他審視著朱棣,心中疑惑重重。這個兒子平日裡並不張揚,也沒有特別表現出過人的才智。但今天這詩卻讓他刮目相看。他忍不住問:“這詩你是從哪裡學來的?”

朱棣心中一緊,他可不想暴露自己前世的記憶。然而,他冷靜思考後,慢慢開口:“父皇,這詩是孩兒自己創作的。我只是在書中看到一些詩句,又經常聽到宮內的荷塘裡蛙叫,有所感觸後便時常磨練。”

朱元璋聽後,對朱棣的才智和創作能力感到驚訝。但他同時也疑惑:這個孩子平日裡並沒有表現出過人的才華,為何此時卻能做出這樣的詩句呢?

這時,劉伯溫插話道:“皇上,微臣曾聽說詩有感而,乃是內心真實情感的流露。四皇子能做出這樣的詩句,說明他內心豐富,對事物有著敏銳的觀察和感悟。”

朱元璋聽後點點頭,表示認可。他看著朱棣,心中想著:這個孩子確實有些不一般。他沉聲說道:“小四,這詩做得很好。只是你剛才說這是你對照荷塘和蛙叫有所感觸而創作的,那你能告訴朕,你詩中的‘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是什麼意思嗎?”

朱棣心中暗自叫苦,但表面上仍保持著鎮定。他想了想後回答:“父皇,這句詩描繪了荷塘中青蛙獨自坐於池塘之中,如同虎踞山林。而綠蔭樹下則是青蛙休養生息的精神寄託。”

朱元璋聽後滿意地點點頭,表示認可。他看著朱棣的眼神中透露出對這個兒子的讚賞和認可。他不再懷疑朱棣的才智和能力,決定以後要更加關注這個兒子的展。

這時,馬秀英看著朱棣,心中感到無比欣慰。她知道這個兒子已經展現出了不凡的才華和冷靜的態度。她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朱棣會成為一位學有所成的賢才,而不是庸碌無為的王子。

總之,這次考核讓朱棣展現出了不凡的才華和冷靜的態度,也讓他成為了皇室關注的焦點之一。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他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和機遇。

在朱元璋的氣消了之後,門外跪著的兩個人被召進殿內。朱元璋站起身來,語重心長地說道:“我小時候家裡很窮,沒有機會讀書識字。我的高祖和父兄也都是睜眼瞎,無法讀寫。我甚至為了生存,去當了和尚。但即使如此,我到現在也還是有很多字不認識。所以我希望你們能夠接受好的教育,將來幫助太子治理天下,不要被下面的官員矇蔽了。然而,你們卻沒有珍惜這個機會,在這裡打鬧,這是多麼不成體統的行為啊?作為兄長,老二和老三,你們應該帶好頭,不要讓弟弟們跟著你們學壞。天下剛剛統一,我們的路還很長,我們要努力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不要再出現第二個我這樣的睜眼瞎。”

老二和老三聽後,連忙點頭稱是,但究竟聽進去多少,卻要打個問號。朱元璋自然清楚他們的心思,於是他說:“你們自己好好反省一下吧。”然後離開了學堂。

朱標在走之前,輕輕地拍了拍朱棣的肩膀,給予他鼓勵。而劉伯溫在離開之前,則略顯深意地望了朱棣一眼,然後跟著朱元璋離去。

此時,朱棣注意到老三眼中閃過一絲嫉妒。他知道,這個兄弟並不滿意自己的表現,也許會找機會在背後中傷自己。然而,朱棣也明白,在這個新的環境中,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生存下去。

朱元璋沿著院子外的石子路走來,停在池塘邊。他仔細地觀察著水中的青蛙,腦海中迴盪著朱棣的那詩。他微微笑了,從他的笑容中可以看出,他對這個兒子的才華和聰明感到無比的驕傲和欣慰。

貧苦的出身讓他對自然有著深刻的瞭解和深厚的感情。他曾親自觀察過各種生物,包括青蛙。雖然今天看到的青蛙與以往所見的並無不同,但今天的感受卻與往日大不相同。因為朱棣的詩,他看到了青蛙,也看到了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劉伯溫見此,也走上前來,恭敬地說道:“恭喜聖上,四皇子天資如此,又有壯志之心,將來肯定能夠輔佐太子的。”朱元璋點了點頭,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和思考。

朱元璋轉向劉伯溫,問道:“關於皇子們的教育,你有什麼建議沒有?”劉伯溫聽後,沉思片刻,然後說:“皇子們的教育,臣有一點意見。據臣觀察,四皇子及以上應該換個老師了,他們入學的時候年齡已經大了,對事物已經有一定能力了,如果按部就班的教授幼學,可能今天的場景還是會生。而且這位先生威望不足,小的皇子還可,大皇子們則不一定會那麼好教授的。”

劉伯溫的話讓朱元璋陷入了深思。他明白劉伯溫的意思,他的兒子們已經長大了,他們對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如果還是按照以前的方式教育他們,可能無法引起他們的興趣。而且,如果老師的威望不足,大皇子們可能也不會那麼好教授。這確實是一個問題,需要認真考慮。

朱元璋不由得嘆了口氣。他以前的事情都是馬秀英安排的,現在自己也不得不親自參與進來。這讓他感到有些疲憊和無奈。然而,他知道這是他的責任,他必須為兒子的未來負責。也是為整個大明朝未來負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