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以科舉為戰場,隔空交手(一)

過近半年的精心準備,朱棣在北平已經穩固了自己的地位。然而,他並沒有涉足地方的政務事務,這一舉動明顯地向朱標傳達了一個資訊:他深知自己的職責所在,會專注于軍事事務,不越權干涉其他領域。

朱棣的這種做法既體現了他的政治智慧,也展示了他對朝廷權力結構的深刻理解。他明白,作為一位將領和潛在的皇位爭奪者,保持對軍事事務的專注是他的要任務。透過不過問地方政務,他避免了與文官集團的潛在衝突,確保了自己在軍中的權威和影響力。

與此同時,朱棣也積極響應了朱元璋的號召,專注於擴軍備戰。他明白,隨著朝廷內部權力的更迭和北方邊疆的不穩定,未來可能會有北伐的需求。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他投入大量精力進行軍隊的建設和擴充。

在擴軍過程中,朱棣注重選拔有才能、有潛力計程車兵進行培養,提升軍隊的整體素質。同時,他也加強了對軍隊的紀律和訓練,確保軍隊在關鍵時刻能夠揮出強大的戰鬥力。

透過近一年的努力,朱棣不僅穩固了自己在北平的地位,還為未來的北伐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的專注和決心為明朝的軍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自己在未來的皇位爭奪中增添了重要的籌碼。

隨著北平地位的穩固和朱棣在軍事領域的專注,許鬆開始籌備北平書院,旨在提升當地的文化教育水平。作為書院的重要人物,許松向布政使提出了一個建議:鑑於朱棣作為藩王的身份及其在文化界的崇高地位——作為大儒宋濂的關門弟子,邀請他擔任書院的名譽祭酒。

許松向布政使解釋說,朱棣雖然身為藩王,但在地方上缺乏一個正式的管理職務,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聲望和影響力。作為宋濂的弟子,朱棣在學術界有著廣泛的人脈和影響力,他的參與無疑將為書院帶來更高的聲譽和更多的資源。

布政使在聽到這個建議後,經過深思熟慮,認為朱棣自出鎮北平以來,確實未曾過問過任何內政事務,甚至連許松自己去彙報時也是如此。考慮到朱棣的低調和專注,以及他在軍事領域的卓越貢獻,布政使認為給予他一個名譽職務,既可以為書院增添聲望,也不會對當前的政治格局造成太大的影響。

最終,布政使決定採納許松的建議,邀請朱棣擔任北平書院的名譽祭酒。這一決定不僅為書院帶來了更高的知名度,也為朱棣在文化教育領域提供了一個展現自己才華和影響力的平臺。

在北平書院的批會試訓班畢業之際,朱棣親臨現場,為學子們送上了自己的祝福與期望。在簡短的講話中,他強調了北平書院對於培養人才的重要性,並鼓勵畢業生們在即將到來的會試中全力以赴,展現出自己的才華與實力。

朱棣表示,北平書院不僅是士子們求學的地方,更是他們堅實的後盾。他承諾,書院將會為學子們提供必要的資助,確保他們能夠順利前往京城參加會試,展現出北平學子的風采。

為了支援北平書院和士子們的展,朱棣代表燕王府宣佈,將向北平書院資助三百貫寶鈔。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燕王府對於教育的重視,也為書院的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時,應邀出席的福記分號掌櫃孫正也表示,將捐資五百貫寶鈔以支援北平書院和士子們的學業。他的慷慨捐助不僅展現了商界的責任與擔當,也為書院和學子們提供了更多的資源和機會。

朱棣的講話和各界的支援,讓在場計程車子們備受鼓舞。他們紛紛表示,將不負眾望,努力在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為北平書院爭光,也為自己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天後,由燕山位派出5個護衛加北平衙門的兩個公差護送,北平方面合計1o6名舉人前往京城參加會試。

許松向朝廷奏報,伏惟陛下洪武之治,寰宇無事,文教大興。燕王殿下出鎮北平,承宣王化,勉勵士子,俾之參加京師科舉,實乃重視文教之典範。殿下崇儒重道,倡導文風,北平士子聞風而起,競相向學。此乃大明王朝文教昌盛之瑞兆,亦是我皇陛下聖明之德澤所及。

太子殿下承天祚福,仁慈聖明,篤學不倦,致力於文教事業,實乃國家之棟樑。臣觀北平文教之展,實有賴於太子殿下之英明領導與朱棣殿下之積極推行。臣深信,在陛下與太子殿下之庇佑下,北平之文教禮法必將日新月異,大放異彩。

臣許松不勝感激,謹以此奏聞於陛下,伏望聖裁。臣不勝惶恐之至,謹奏。

朱標在接到奏報後,懷疑自己看錯了,自己的這個弟弟不是去練兵嗎?不是聆聽地方政務彙報嗎?近半年了,也沒有聽說擴軍訓練完成進度如何和對地方政務的評價,反而幹起來文教。不過這也是好事。朱標批示通報天下。

在明王朝的京城,二月的春風帶來了生機與希望,萬物彷彿在這個時節甦醒,京城的街道也因為這個盛大的科舉會試而顯得熱鬧非凡。各地的學子們匯聚於此,他們或騎馬、或乘車,或步行,帶著滿腔的熱血與期待,準備迎接這場人生中的大考。

科舉制度歷經數百年,已經成為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這場會試不僅是對學子們學識的考驗,更是對他們意志、毅力和智慧的磨礪。透過這場考試,優秀的學子們將有機會進入官場,為國家效力,實現自己的抱負。

為了確保考試的公正與權威,朱元璋在主考官的選擇上頗為慎重。經過反覆斟酌,他最終選定了85歲高齡的翰林學士劉三吾擔任主考。劉三吾學識淵博,德高望重,他的參與無疑為這次科舉會試增添了不少光彩。

與此同時,曾在空印案中受到訓斥的胡惟庸也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科舉會試的籌備中。他深知此次考試的重要性,不僅關係到士子們的命運,更是他重新贏得朱元璋信任的關鍵。為了確保考試的順利進行,胡惟庸對選題、考場安全等事無鉅細地進行過問,力求做到盡善盡美。

然而,胡惟庸並沒有意識到,朱元璋對他的忌憚並非僅僅因為空印案一事。作為淮西集團的一員,胡惟庸在朝廷中的影響力不容忽視。朱元璋對於淮西集團的擔憂和防備,使得他對胡惟庸的信任始終難以完全恢復。

在這場科舉會試的背後,不僅體現了洪武朝文教興盛的繁榮景象,更隱藏著朝廷內部的權力鬥爭和複雜的人際關係。

北方士子則是集中居住在了福記客棧。福記免費提供了糕點等食物供士子們在考場食用,所以北方集團對此次科舉抱有很大希望。因為做足了準備,誰也不想輸了此次科舉。

以翰林學士劉三吾﹑王府紀善白信蹈為考試官,取錄宋琮等五十一名,經三月廷試後,以陳?為第一名﹑尹昌隆為第二名,劉仕諤為第三名,是為春榜。因所錄五十一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稱南榜。

隨著科舉會試成績的公佈,京城內外立刻掀起了軒然大波。南北方計程車子們議論紛紛,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南方士子自然為自己的同鄉們取得的優異成績而歡欣鼓舞,而北方士子則感到無比沮喪和憤怒。

在這個關鍵時刻,姚廣孝的社會調查部暗中安排了人員在看榜處煽動輿論。一個看似興奮計程車子大聲說道:“北方的文教確實不行啊!看看這些享受了那麼多福利的北方士子,竟然一個都沒有錄取,簡直是枉費了燕王殿下的苦心啊!”另一個士子立刻附和道:“是啊,聽說這燕王殿下曾經是大儒宋濂的徒弟,當年一詠蛙震驚四座。宋濂大人原本有意培養他成為大儒,可惜皇上另有安排,讓他去了北方。這些北方人如此不爭氣,簡直是丟了燕王殿下的臉啊!”哈哈哈

這些話立刻引起了在場士子們的共鳴,南方士子們紛紛點頭表示贊同,而北方士子們則感到憤怒和屈辱。他們開始質疑科舉考試的公正性,認為這是南方士子利用地域優勢對北方士子的打壓。一個也是安插在裡面的人開始說話了,這裡面肯定有舞弊,難道我們北方士子真的那麼差嗎?一個上榜的也沒有?

這不對啊!”人群中一位身材彪悍的北方漢子大聲叫道:“各位兄臺,你們好生看看,這榜上標明新科狀元陳?福建人、是南方的,榜眼尹昌隆江西人、是南方的,探花劉仕諤浙江人、也是南方的;本次科舉一共錄取五十二名進士,基本上全是南方人,這不是明擺著欺負我們北方的讀書人嗎?”,

“咦,這位兄臺說得沒錯,我也看到了,今年的主考官是翰林院學士劉三吾,他是湖南的,也是南方人。這樣看來,劉三吾是有意偏袒南方人啊!”旁邊的一位粗壯漢子附和著,“對,對,是這個理兒,不能就這樣算了,我們要告他們,到天子那兒告御狀!”人群中的北方學子群情激奮,不多時,在那名北方漢子的帶領下,數十名學子衝入貢院。他們都不知道這個人也是社會調查部的暗衛。

走,我們也去禮部衙門要個說法。京城裡面的北方士子開始了聯合,一些無論水平高低的人都認為自己必中,此次必是舞弊。

會試落第的北方舉人聯名上疏,跑到禮部鳴冤告狀,告考官劉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而在南京街頭上,更有數十名考生沿路喊冤,甚至攔住官員轎子上訪告狀。因此街頭巷尾各式傳言紛飛,有說主考收了錢的,有說主考搞“地域歧視”的,種種說法讓主考們說不清楚。

朱元璋和朱標正在養心殿討論此次科舉的事情,都覺得此次科舉肯定會取得極大的效果。朱標還彙報了朱棣在北平書院的講話和資助士子們上京。認為此次北方計程車子一定會有好的成績,起碼會有不少人上榜!

朱元璋和朱標端坐在明亮的御書房中,整個房間都充滿了莊嚴肅穆的氣氛。朱元璋身穿明黃色龍袍,目光如炬;朱標則是一襲青衫,儒雅中帶著堅定。兩人的眼神都緊緊地盯著眼前的劉三吾,這位年邁的禮部侍郎是這次科舉會試的主考官,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兩人的心。

主考劉三吾手持一份厚厚的奏本,步伐穩健地走到兩人面前,雙手高舉過頭,聲音洪亮地道出了科舉考試的結果。他的話語在空曠的御書房中迴盪,彷彿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

朱元璋和朱標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滿意和欣慰。五十一名貢生,這個數字在他們心中意味著國家的未來有了更多的希望。而會元宋琮,這個名字對他們來說還很陌生,但很快,他們將會了解這個年輕才俊的才華和抱負。

“宋琮?”朱元璋重複了一遍這個名字,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威嚴和好奇。

“是的,皇上。”劉三吾點頭回應道,“宋琮,江西人氏,年方二十有五,學識淵博,文章錦繡,此次會試中表現出色,被臣等一致推舉為會元。”

朱元璋微微點頭,表示認可。他深知劉三吾的為人公正無私,能夠被他推舉為會元的宋琮,必定有過人之處。他期待著這個年輕人的到來,期待著他能夠為國家的未來帶來新的活力和希望。

朱標則在一旁默默地記錄著這一切,他的心中充滿了對父親的敬佩和對國家的忠誠。他知道,這場科舉會試不僅是對學子們的考驗,更是對明王朝的一次檢驗。他期待著這個新科會元能夠為國家的繁榮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

朱元璋心中有點高興,這是對自己建國以來的最好肯定,他在想這一次北方士子錄取後,會進一步稀釋南方系文官的力量,同時一些官員下放地方後,也會為北方的社會經濟展起到促進作用。

朱元璋笑著對朱標說:“太子,你把名單拿來瞧瞧,順便看看老四的北平學院上了幾個人,叫人去給老四報個喜。”

朱標剛開始拿過名單看的還十分高興,但是看到後來時,臉色也漸漸的難看起來,畢竟他也不是政治雛鳥了,這份名單中的籍貫問題也被他現了,全是南方的人!一個北方的也沒有。他又翻過來看,什麼北平學院的推薦人選,就連北方的一個人也沒有!

朱元璋本來是等朱標看了再看的,但是見朱標臉色變了,便直接拿過來一瞧,也是臉色大變!全是南方人!相當於之前兩父子在這裡白討論也白高興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