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 布佩恩條約(1 / 2)

在媒體報道或者書本雜誌上來說,科學進步就是一個片語,它平淡無奇。

實際上推動科學進步的,是數不清的錢。

不是每一次針對科學的研究都能得到正面的回應,很多時候做不到這一點,研究的方向錯了,或者配套的科技限制著,最終投入的資金都成為了一種技術的累積。

累積,不是成功,它只是為了成功進行必要的儲備,從投資者和回報來看,短時間裡至少是虧本的。

越是尖端科技,越是如此。

越是人們需求的東西,研究的人也就越多,投入的錢也就越多,湧入這個行業的人也越多。

如果說有什麼是全人類共同的願景,那一定是生命的長存。

無論是窮苦人,還是社會上流人物,他們都渴望著能夠活得更久。

從人類文明誕生之初,追求永生似乎就刻進了人們的基因中。

或者反過來說,人類乃至生物基因中本能的存在著對永生長存的渴望。

每年,都會有大量的富豪,政要,甚至從一些秘密賬戶中轉入大量的資金到一些尖端的醫學研究當中,在人們無法透過神學獲得長生時,他們本能的把目光轉向了醫療。

也許醫療無法讓人類真的永生,但能最大限度地讓人們活得更久一些。

早些年一部名為《多面人的科幻電影上映,故事裡的外星人能用先進的科技和人類進行換腦,隱藏在人類之中。

這部電影也給醫學帶來了很大的啟,人類的衰老和死亡基於器官的衰老,那麼如果給人們換上全部嶄新的器官,人類是不是就不會死了?

於是有關於器官移植的課題一直在各種富豪政要,各種明裡暗裡的資金支援下不斷推進,在動物身上人們已經開始有所得。

不過成功率還是比較低,一直有一些問題在影響這些課題的前進,比如說排異問題。

人們始終在解決這些,有科學家認為,也許十年到二十年時間裡,器官移植就能趨於成熟,在五十年內,將能成功的運營到臨床。

五十年……太久了,威克利夫先生可等不了五十年。

在一次新的會診之後,威克利夫先生留下了他的主治醫生,兩個人單獨在一起。

“我最近感覺我的心臟越來越無力……”,威克利夫先生的臉色有點青,他的表情也很難看。

醫生點了點頭,“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有些人會快一些,有些人會慢一些,我們不能精確的判斷出一個具體的時間,但是你的情況的確很不好。”

威克利夫先生站起來,走到了窗邊,看著陽光下那些在草坪上奔跑的孩子,臉上露出了一抹嫉妒。

“你們說的手術……是指心臟移植嗎?”

醫生也沒有隱瞞,“如果你的情況到了必須做手術的程度,那就意味著吃藥也很難控制,你面臨的選擇只有兩個。”

“做手術嘗試可能不到百分之五的成功機率,或者放棄所有治療迎接死亡。”

心衰這種東西它不像其他的玩意,有些切了就切了,心臟不跳了,說什麼都沒有意義了。

就連干預都沒有什麼好辦法干預,換一顆健康的心臟似乎就成為了唯一的辦法。

威克利夫先生沉默了一會,“我不打算放棄我的生命,我有一個想法……”

看在錢的份上,醫生耐著性子,“請說,我在聽。”

他轉身看向了醫生,眼神有些逼人,“為什麼我們不直接在人的身上進行實驗,這比在動物身上研究應該更快應用到人類本身身上!”

話是如此沒錯,動物這種東西,研究得再好,哪怕成功率百分之百了,到人類的身上也會存在很多的問題。

那麼為什麼不從一開始,就在人類的身上進行研究呢?

醫生乾笑了兩聲,“威克利夫先生,我能理解你對你現在身體的擔憂,可你提的這個問題……”

他搖了搖頭,“我們還沒有完全的掌握這些技術,貿然用於臨床會造成大量實驗人員的死亡,而且它違背了道德。”

威克利夫先生抬起了手,阻止了醫生繼續說下去,“我不在乎道德,也不在乎別人會不會死,我只關心,萬一到了必要的時候,我有多大的機率能活著。”

“你可以和醫院的高層,那些專門負責研究這些人的聊一聊,我有辦法給你們提供一些合適的場所進行研究。”

“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早就該死了,卻還活著,這或許就是他們能活下來的原因!”

醫生點了點頭,沒有繼續爭辯什麼,他隱隱有一種感覺,或許這件事能成功。

科學的進步總要有人付出,醫療科學的進步更是如此。

“我會轉達的,威克利夫先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