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失敗的分而治之

徐輝祖上報,詳細說明了北平的真實情況,同時也不建議對朱棣採取強硬手段,建議採用溫和的分而治之的方式,在朱棣周邊廣封王,遏制朱棣的勢力擴大。

朱元璋在接到了徐輝祖的上報後,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皇孫朱允文見狀,小心翼翼地詢問生了什麼情況。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說道:“徐輝祖上報說,燕王在北平的經濟實力已經越了大明半壁江山,糧食儲備也逐漸與金陵地區相當。這對於我們大明王朝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朱允文聽後,也感到事態的嚴重性。他沉思片刻,然後說道:“祖父,孫兒認為,我們可以採取以德懷之、以禮制之的策略。先,我們可以派遣官員前往北平,宣揚皇恩浩蕩,以德行感化燕王及其部下。同時,加強禮儀制度的建設,讓燕王感受到朝廷的威嚴和尊重。”

“如果這樣不行呢?”朱元璋追問道。

“如果以德懷之、以禮制之的策略無效,”朱允文繼續說道,“那麼我們可以考慮削減燕王的地盤,削弱他的經濟實力。這可以透過調整行政區劃、減少他的賦稅收入等方式來實現。當然,在採取這些措施時,需要謹慎行事,避免引起更大的動盪。”

“如果這樣還是不行呢?”朱元璋再次追問。

朱允文深吸一口氣,堅定地說道:“如果削減地盤仍然無法遏制燕王的勢力擴張,那麼我們就只能採取更為極端的措施了。我們可以廢置其人,甚至舉兵伐之。當然,這是萬不得已的選擇,需要充分權衡利弊得失。”

朱元璋聽後,微微點頭,對朱允文的建議表示了初步的認同。然而,他深邃的眼眸中卻閃過一絲疑慮。這位歷經風雨、從草根崛起的皇帝深知,政治上的事情往往復雜多變,即使策略聽起來再完美,執行起來也可能漏洞百出。

他嘆了口氣,緩緩說道:“允文,你的建議很好,考慮得很周全。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策略在執行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比如,以德懷之,燕王若是不受感化,又該如何?以禮制之,他若是公然違抗朝廷禮法,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削減地盤、廢置其人,甚至舉兵伐之,這些都需要有充分的理由和準備,否則只會引起更大的動盪。”

朱允文聽後,陷入了沉思。他知道祖父的顧慮是有道理的,自己之前的建議雖然聽起來完美,但確實沒有考慮到執行過程中的種種困難。他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這個問題,尋找更加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朱元璋看著朱允文沉思的樣子,心中也感到一絲欣慰。他知道,這個年輕的皇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只要他肯用心去思考、去學習,未來必定能夠成為一位有作為的君主。

朱元璋心情煩悶,步履沉重地走到太廟。這裡供奉著他深愛的馬秀英和朱標的靈位。他站在兩人的靈位前,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疲憊和孤寂。

他輕輕地撫摸著馬秀英的靈位,自言自語道:“秀英,你最疼愛的兒子如今確實大有出息。他將封地建設得比金陵、揚州還要繁華,他治下的百姓豐衣足食,無憂無慮。他手握重兵,威震一方。可是……可是我們之間卻充滿了猜忌和防備。這是為什麼?難道權力真的能讓人變得如此陌生嗎?”

朱元璋的眼眶溼潤了,他痛苦地搖了搖頭,又轉向朱標的靈位,緩緩地說道:“標兒,如果你還在的話,也許這一切都不會生。你的弟弟一直都很敬重你,視你為榜樣。可惜……可惜你當初太過急躁了。如果那個密探沒有引起他的警覺,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對峙和紛爭。”

他沉默了片刻,彷彿在等待著什麼回應。然而太廟裡只有寂靜的風聲和他的嘆息聲。朱元璋繼續說道:“標兒,如果你在天有靈,就告訴我應該怎麼破解這個局面吧。我不希望我的兒子們為了權力而互相殘殺,我不希望看到大明王朝四分五裂、各自為政。我只想讓這個家團圓和睦,讓大明王朝繁榮昌盛。”

朱元璋的聲音越來越低沉,最後變成了喃喃自語。他在太廟裡待了許久,彷彿在尋求內心的平靜和慰藉。然而,他知道這個局面並非那麼容易就能破解的。他需要時間去思考、去謀劃、去行動。

朱元璋在深思熟慮之後,終於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他下詔設立寧藩和遼藩,分別將朱權和朱植封為寧王和遼王。這一舉措的背後,是他對朱棣日益增長的勢力的擔憂,以及他希望透過分而治之的策略來牽制朱棣的野心。

朱元璋深知朱棣的才華和威望,在北平的經營下,他的勢力已經逐漸越了大明王朝的半壁江山。這樣的局面讓朱元璋感到不安,他擔心朱棣的野心會進一步膨脹,最終威脅到大明王朝的穩定。

因此,朱元璋決定採取行動,他希望透過設立寧藩和遼藩,將朱權和朱植分別派往邊疆地區,以此來分散朱棣的注意力,並削弱他在北平的影響力。同時,這也是對朱棣的一種試探,朱元璋想看看他對於這一舉措的反應和態度。

詔書下達後,整個朝廷都為之震動。朱棣自然也接到了這份詔書,他對於朱元璋的意圖心知肚明。他知道這是父皇對自己的一種牽制和試探,但他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滿和反抗。相反,他選擇了沉默和接受。

朱權和朱植抵達北平後,受到了朱棣的熱情款待。朱棣表現得非常高興,彷彿三位兄弟之間沒有任何隔閡和猜疑。他設宴款待兩位弟弟,席間談笑風生,氣氛十分融洽。

在送別朱權和朱植前往各自藩地的路上,時值冬季,沿途的雪景如畫,美不勝收。朱植看著窗外的雪景,突然提議讓朱棣作一詩來助興。他笑著說:“四哥年幼時曾以一詠娃詩驚四座,又是大儒宋濂的弟子,文才肯定非凡。”

朱棣聞言微微一笑,他並沒有推辭,而是凝視著路邊的雪景,沉思片刻後緩緩吟道: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他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詩句中透露出一種蒼涼和豪邁的氣息。朱權和朱植聽後都為之動容,紛紛稱讚朱棣的文才不減當年。實質內心都被震驚了,這位四哥果然所圖非小!霸氣側漏!

在送別兩位弟弟後,朱棣站在雪地裡目送著他們遠去。他的眼神深邃而堅定,彷彿在告訴自己:無論前方有多少困難和挑戰,他都必須堅持下去,直到實現自己的夢想。

兩個藩王到達各自的王府後,他們很快現情況與預期截然不同。原本在他們想象中的權力佈局和實際現狀有著天壤之別。先,他們試圖調動當地的駐軍,但卻現自己根本無法指揮這支軍隊。

經過深入瞭解,他們驚訝地現駐軍的軍制並非明朝傳統的衛所制。相反,這裡採用的是一種全新的編制,即兩個鎮為單位的邊軍。這種編制使得軍隊的指揮和管理更加集中和高效,但同時也削弱了藩王對軍隊的控制力。

更讓他們震驚的是,這支邊軍的上級機構並非地方官府或朝廷,而是一個名為“北部戰區”的直屬機構。戰區指揮部設在大寧,負責全面指揮和協調邊軍的行動。然而,這個戰區指揮部卻直接受北平徵虜大將軍營的指揮,也就是燕王朱棣的指揮。

這一現讓兩個藩王感到十分沮喪和無奈。他們原本希望透過控制當地駐軍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權力,但現在看來,這個願望已經落空。他們不僅無法調動駐軍,甚至連對軍隊的影響力都微乎其微。

而這邊完全沒有朱權和朱植的政治力量,名義上兩人是王爺。該享有的東西都能享有,可以去軍中閱兵,有儀仗隊。可以過問政務,但是朱元璋明確規定了藩鎮不能再過問民政,朱棣那邊是有一套成熟的文官體系控制了北平中樞以及部分縣。所以那道聖旨對他來說就沒有作用。而且他從一開始就沒有過問民政事務!所以兩個藩王就只能空有名頭!

朱元璋在接到奏報後就明白分而治之久成了一句空話!而那兩個藩王連招兵的錢糧都沒有,更不用說建立軍隊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