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七章 大戰開場(2 / 2)

小說:順明園專案 作者:特別白

可看見對方的那幾十門大炮,一切的心思都是煙消雲散了,你就算是回營據守又能如何,對方的大炮還能轟不開嗎,索性是全軍出營,拼吧。

眼下給韃虜大軍的選擇,除了全力死拼之外,還是全力死拼,根本沒有其他的選擇,奉命大將軍阿巴泰擺頭看著兩軍對峙的空隙,不管是左邊還是右邊,都留出了大股騎兵逃走的空間。

但看見對方的騎兵數量也是眾多,如果自己貿然逃跑的話,疲憊之兵對上對方經過一晚上充分休息的馬隊,被人在身後掩殺追擊,恐怕下場會極為的麻煩,他在心裡嘆了口氣,也只有拼了一條路可以走。

在對方的陣線壓迫下,奉命大將軍阿巴泰甚至連從容的佈陣都無法完成,而且他手下的部隊,也只有滿蒙的騎兵隊了。

奉命大將軍阿巴泰所排出的陣型是,滿八旗和蒙八旗在右翼,而僅存的漢八旗和草原上跟過來的那些蒙古散兵則是在左翼,這般派兵佈陣,除卻是指揮明晰方便,強側、弱側之外,就算是萬一到潰逃的時候,屬於滿清的部隊和不屬於滿清的部隊分的明白,到時候逃跑也不用互相的影響。

對面明軍大陣的歡呼一浪高過一浪,李孟騎著馬在陣前兜了一圈,這才是回到了中軍的位置,整個計程車氣都是被調動了起來,接下來就可以開打了。

李孟和身邊的一名親兵吩咐了幾句,那名親兵急匆匆的騎馬趕往軍隊的右翼,右翼一陣騷動之後,千餘名騎兵出列,先是從右向左橫著賓士,在馬匹奔跑的過程中,開始調整隊形和位置。

等這千餘騎到了正中的時候,已經變成了三百騎一隊的三隊,其餘還有些零散的騎兵跟在後面。

這千餘騎的帶隊軍官把手中的騎矛舉起放下,算是對主帥李孟的致意敬禮,然後高舉騎矛,在半空中虛畫了幾個圈。

這些剛停下的騎兵就開始朝前運動,每隊三百騎兵,這陣型拉的即開,每一列就是五十人,每隊六列,而且這三隊不是前後列隊,而是並排而行,在同一排上足一百五十騎兵,這樣的陣型,寬度很大。

被人看在眼中,等於是直接的壓了過去,頗為的駭人,所有人的騎兵還是保持著豎立的模樣,馬匹是在小跑的狀態,步幅很小,佇列頗為的整齊。

一時間戰場上頗為的安靜,滿清兵馬都是目瞪口呆,心想明軍一開始居然就是用這個架勢來打,按說應該是用火炮來轟打或者是步兵陣線前壓才對,第一步就是騎兵衝陣的架勢,這自信未免太大了些。

如此自大,必然有自大的本錢,滿蒙八旗的官兵都是把昨日的驕嬌二氣丟下,謹慎異常的來應對對方的攻擊。

“祿忽臺,帶你的人,把這些漢狗打回去,先佔個頭彩!”

開戰之時,第一次小規模的戰鬥接觸,對接下來戰鬥的影響很大,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就是這個意思。

韃虜的大軍至今也只是承認眼前這明軍的火器和步卒的確是強悍,但要是論起騎兵來,這些從小在馬背上的戰士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承認自己技不如人。

祿忽臺是兩紅旗的一名佐領,首戰之時倒也不能用那些草原上跟過來的蒙古炮灰,還是要上精銳,正紅旗和蒙八旗的幾百騎兵組成了將近一千五百人左右的隊伍,大呼小叫的出陣列隊。

雙方的距離比起昨日登州軍和滿蒙八旗的部隊對峙時候的距離稍微遠了一點,差不多要一里多一些,膠州營的馬佇列陣慢跑,還要奔跑些距離才能到達,佐領祿忽臺把自己的尖頂皮盔兜帽扣上,悶聲悶氣的吆喝了聲,身後的大隊也都是跟著動了。

面對對面的明軍騎兵列隊衝來,祿忽臺率領的滿蒙騎兵卻不是排列成隊形,而是散兵佇列的形態緩緩的靠前。

祿忽臺回身大聲的喊了幾句,他率領的這一千五百餘騎兵離開本陣一段距離之後,稍微聚攏,然後呼啦的散開,猛地的朝著前面兜了過去,看起來好像是雜亂無章的模樣,只是騎兵和騎兵之間距離拉開的非常大,隊形極為的鬆散。

騎兵排成整齊的佇列硬碰硬,固然是會有效果,但敵我雙方都會有很大的死傷,而且眼前滿蒙兵馬計程車氣低落,祿忽臺心中覺得,要和對方硬碰的話,未必會直面其鋒,搞不好自家的兵馬也要潰散。

不若是排成散兵的陣線兜過去,殺傷對方的方隊的側翼和後面,對方是騎兵結隊衝陣的架勢,肯定不會散亂,行動的方向不會為側翼和後面的攻擊而輕易的做出改變,等跟著對方殺傷到一定程度了,自然就可以殺散。

雙方大軍今日這是第一次的交手,都是派出一支小部隊來試試對方的斤兩,不過眼下怎麼看起來,排列著整齊隊伍的膠州營騎兵是要吃虧,而散兵的陣線卻越拉越開,眼看就要把膠州營的騎兵隊包裹在其中。

按說走過了這段距離,膠州營的騎兵也該小幅度的加速了,如果馬匹一直是這般緩緩的踱步,突然加速的話,根本跑不起來,總要有個加速的過程,跑熱了身體,才能徹底的加速到最大。

可一直到現在,膠州營排列成隊伍的這股騎兵還是保持著慢速的前進,好像是眼前這根本不是戰場,而是訓練的校場。

行動越是緩慢,祿忽臺率領的千餘名輕騎就越發的覺得心中沒底,這幾天遇到的明軍實在是千奇百怪,讓人根本摸不清虛實,戰場上的種種應對,完全是不按照套路出牌的戰法,從前在關內關外戰鬥的時候,根本沒有見過這樣的明軍。

在滿蒙大軍的本陣,阿巴泰已經開始準備下一波的戰鬥,大隊的騎兵排列好陣型,在左右翼做好準備,軍官頭目們都是各就各位,等待著主帥的命令,準備隨時投入戰鬥。

這麼不緊不慢的前行,也就是說,如果上前包抄攻擊側翼的話,對方很容易就能轉向對敵,輕騎的突擊和襲擾側翼,都會失去突然性,對方也能從容的反擊迎戰。

但既然出擊,總要上前作戰,明軍既然是拿著騎矛,向來是準備衝陣,那就用遠端兵器來攻擊就是。

祿忽臺在那裡大聲的發下命令,騎兵既然已經是散開了,他能命令到的也就是和他一邊的同一個方向,滿蒙的騎兵都是放下了兵刃,拿出了弓箭,控制住馬匹,反正明軍的騎兵方隊不緊不慢的行動,也不會擔心跑遠了。

騎射要想保持準確率,一定要讓自己的坐騎儘可能的沒什麼顛簸,按照明軍的兵器,在距離三四十步的距離上拉弓射箭,射完之後應該是可以從容的撤走。

散開的韃虜騎兵以明軍緩慢行進的騎兵方隊為中心,猛地匯聚過來,有的拿出了弓箭,有的則是手持著彎刀,長槍,準備進行攻擊。

這明軍騎兵方隊的首領高喊了一聲,馬隊立刻停下,在馬上的鐵甲騎兵們都是從馬鞍邊上的褡褳處抽出了一杆火銃,鋸短了火銃槍管的火銃,不需要馬匹轉向,在馬上的人端著火銃轉向,扣動扳機,射擊。

鋸短槍管的火銃有效射程在五十步到六十步之間,在這個戰場上足夠了,四面圍過來的滿蒙騎兵,沒想到這些拿著長矛的明軍騎兵沒有來肉搏,卻掏出了火銃,衝過去的時候,不管或快或慢,都是講究個迅速突然。

可到了跟前的時候,滿蒙的散兵集中在幾個方向,看見對方舉起火銃,想要轉向回身已經是來不及了。

沒什麼意外,火銃在意料中打響,衝在最前面的騎兵都是被從馬上打翻了下來,這時代的火銃,第一輪打過之後,就是燒火棍了,不再有任何的威脅,這個道理和明軍交戰多年的滿洲兵馬當然是知道。

前排的騎兵慘叫著從馬上跌下去,後面計程車兵沒有感覺到恐懼,反倒是用馬靴的後跟狠狠的踢打馬腹,催動馬匹向前,到了跟前,就可以肉搏砍殺了,另一邊拉弓射箭計程車兵也是不退,反倒是要靠前些發射。

方隊排列的緊密,騎兵和騎兵之間的距離很近,外圍的火銃打完,內圈的膠州營騎兵把上好了彈藥的火銃遞了出來,遞出來之前還檢查了下火繩,吹了口氣,看看是不是在燃燒,第二輪的火銃又是打響。

後面的韃子騎兵根本沒有收住馬,還在準備著靠前攻擊,誰想到明軍騎兵方隊計程車兵又是抄起第二杆火銃,又是轟然大響。

祿忽臺手下的騎兵只是覺得委屈至極,每個人都覺得有小時候被人搶了心愛的東西,可卻無論如何搶不回來的感覺,這實在是太欺負人了,怎麼還有第二把火銃拿出來,這還有的打嗎!?

再後面的韃子騎兵無論如何也不敢繼續靠前了,也有人賭這明軍不可能再有第三根火銃拿出來,有的前衝,有的後退,亂成一團,不過明軍的佇列橫豎都有縱深,火銃想要打,在內圈的遞到外圈來就是。

第三輪,或者更準確的說外沿的膠州營騎兵打響了第三支火銃,不管是前衝還是後退的韃子騎兵都是被打的人仰馬翻,慘叫聲連成了一片,再也沒有人想要賭對方還能不能拿出第四支火銃來。

好在韃子騎兵的陣型已經是變得疏散,掉頭轉向頗為的容易,一時間亂糟糟的向外狂奔。

第四杆火銃傳遞到了外圍射擊的膠州營騎兵手上,有些倒黴鬼沒有跑的出射程,還是被火銃射擊掛到,直接是從馬背上仰天就倒,屍體被馬匹在地上拖拽著繼續向前奔去。

也有拼命的韃子騎兵靠近了,在有效的射程內,把手中的弓箭射了出去,可弓箭打到明軍騎兵的環臂鐵甲上,根本射不穿這層防禦,雙方距離最近三十五步,膠州營沒有任何的損失,韃子的滿蒙騎兵死傷四百多人。

陣中亂成一團,雙方小部隊的一接觸,韃虜的騎兵已經是大敗,可阿巴泰所在的大軍本陣卻根本無暇顧及著一些,兩萬多人的滿蒙兵馬突然間開始騷動混亂起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