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二章 一試便知 神秘厚禮(2 / 2)

小說:順明大師 作者:特別白

原來聽到關內有全殲韃虜數萬的大勝,過來的這支遼鎮部隊還以為韃子不敢出城,只能是固守,等看到對方大搖大擺的離開堡壘列陣,人人心中都是打了個突。

滿清軍隊在對陣遼兵的時候,已經有將近幾十年沒有先行守禦了,這次也是不例外,女真和蒙古一共是六百多騎兵都是上馬,驅動上前。

遼鎮兵士氣高漲,其他的技能卻沒有跟著高多少,依舊是對方在射程之外的時候,各色火器轟然亂放,聲勢巨大,效果幾乎是沒有。

等到騎兵衝到跟前,只有兩三名韃虜的騎兵因為馬匹受驚被從馬背上甩了下去之外,其餘的人最大的傷害就是被這火器的硝煙嗆得嗓子生疼。

這就已經是讓遼鎮的軍兵騷亂了起來,拿著火器士兵拼命朝著後面擁擠,後面拿著長短冷兵器計程車兵卻也不願意上前。

在弓箭的有效射程內,下馬步射,這也是韃虜的常見套路,六百多名騎兵從容下馬,張弓搭箭。

第一輪箭雨,這五千名士兵的佇列就從騷動變成了大亂,領兵的那名鑲藍旗的參領到這時候還是糊塗,明軍依舊是這麼草包,可今天卻有膽子來主動進攻,這其中到底有什麼陰謀詭計。

射箭達到了效果,六百名騎兵重新上馬抽出武器,朝著明軍已經開始混亂的陣線衝了過來,在後隊的那些步卒也都是跟著上來。

遼兵軍陣的大亂迅速變成了崩潰,彼此推搡,自相殘殺,每個人都想著快些離開這修羅場,快些逃走。

滿清計程車卒已經是衝進了陣中,開始大砍大殺,到處是慘叫和哭喊,那名領兵的遊擊比較倒黴,他本來是吳三桂的親信手下,也是知道了滿清軍隊在河間府損失幾萬的訊息,心中信心暴漲。

從前的列陣,這名遊擊從來都是在後方佈置,要跑自己先跑,今日裡卻因為信心暴漲,領著親兵家丁呆在了最前方,準備到時候衝上前去身先士卒的威風一次,也可以在自家將主面前賺些面子。

站在前面,等隊伍大亂的時候,想跑可就跑不了了,他的身後都是被無頭蒼蠅一般的潰兵堵住,根本就跑步起來。

可身後的滿清騎兵已經是衝到跟前,這遊擊在最後的時刻倒是有三分血性,領著手下的百餘名親兵家丁迎了上去。

這是今天唯一可以稱得上戰鬥的場面,但這百餘人的迴光返照並沒有帶動整個大陣的同仇敵愾,其餘的遼鎮士兵都是趁著這個機會抓緊逃跑,百餘人對千餘人,不可能有什麼奇蹟出現的。

戰鬥的結果當天晚上就到了吳三桂的手中,本以為韃虜兵馬士氣低落,自己派出這支部隊試探,就算是佔不到什麼便宜,也不會吃什麼大虧,誰想到此次敗的依舊和從前一樣,甚至更慘。

因為從前的部隊碰到韃虜兵馬的時候,稍有不對就要逃跑,儘管部隊崩潰,不過卻能在韃虜的真正總攻之前,跑的遠遠地,場面難看,死傷卻少。

可這次因為事先有了幾分把握,自覺地滿清兵馬已經不如從前那麼強悍,逃跑的時候未免就慢了幾分,而且有人還想上前戰鬥。

這麼一來,死傷自然就慘重了……

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心中驚懼,如果韃虜兵馬趁勢發動攻擊,恐怕勉強維持著的遼鎮局面就要全盤的崩潰。

不過這次吳三桂可以說是極為的幸運,因為在大興堡駐紮的滿清兵馬沒有什麼多餘的力量可以發動攻擊,緊接著就是皇太極在盛京猝死,滿清全境收縮戒嚴,防止有什麼不測的事情發生。

自然也就顧不得對新敗的遼鎮兵馬發動報復性的攻擊,這才是讓吳三桂喘過一口氣來,這場愚蠢的戰鬥倒是讓吳三桂明白了一個道理。

河間府山東兵馬全殲滿清三萬七千大軍,這場驚世駭俗,讓人不可置信的大勝,並不是韃虜兵馬變弱了,而是山東兵馬實力特別的強。

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自從意識到自己有實力來投機下注之後,就一直在琢磨著自己和手下的遼鎮兵馬投向什麼勢力才能保住眼下的這種勢力,或者是獲得更大的利益,他這種人腦中根本沒有什麼家國大義。

在這場戰鬥之前,吳三桂一直是在大明和滿清韃虜之間搖擺,他甚至還考慮過在河南湖廣之地越鬧越大的流民闖王和曹操一方。

崇禎十六年正月,遼鎮的軍頭們終於是明白了到底誰是最強的勢力,處於和滿清韃虜兵馬作戰最前線的遼鎮,比起大明的其他人更加深刻的能夠認識到,全殲幾萬韃子兵馬的山東軍隊到底是多麼強大。

實權的地方大將直接去和山東的李孟聯絡,畢竟會有種種的不方便,現在京師亂成一團,身居閒職的中軍府都督吳襄出面,可就不那麼引人注意了。

當然,吳襄派來的使者就是吳三桂在遼鎮的親信軍將,名頭不同,就能矇混過去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即便是中軍府都督吳襄派人來拜訪,對於山東來說也算是了不得的特例了。

大勝之後,除卻山東的地方官之外,其他過來的大多是地方上的豪紳大族,這些人或許身後是朝中的某位大佬,或許是其他省的文官武將,但過來拜訪的名義則都用的是民間的私下的聯絡行為。

只有這吳襄用的是官方的名義,或許是覺得這樣才能誠懇的表達出對鎮東將軍李孟的敬意。

和李孟所想的不太一樣,他以為吳家派來的使者沒準還要賣弄自己的身份,拿著自家在遼鎮的實力拿個架子之類的,沒想到這使者恭敬溫順的很,這支隊伍不能算小,差不多百餘人,十幾輛大車,自己花錢在濟南城內找了家客棧住著,在等候的這些天內,每天都是客客氣氣的上門詢問,什麼時候可以見到大帥。

不過來的是個吳襄的侄子,吳三桂的堂弟,換做吳木桓的,但也沒什麼軍職,在遼鎮開了大貨棧,藉著自己親戚的權勢發財罷了。

這樣的角色,李孟出去見面,那是自己跌了身份,讓這吳木桓等了三天之後,膠州營主簿袁文宏出面接待的他。

若是不懂規矩的人看來,將主不出面,而派個小小的主簿前來,這是失禮和瞧不起人的行為。

可對了解膠州營的人來說,主簿袁文宏出面,這已經是莫大的面子了,這位主簿的官位儘管不高,卻是鎮東將軍李孟身邊的機要文士,上通下達,算是一等一的內圈人物,見到了這主簿,所說所講,肯定能傳達到鎮東將軍李孟的那邊。

只是,能知道這些的也就是山東有身份地位的人,還得是有足夠身份地位的人物才能知道。

從吳木桓的表現上能看出來,要不就是他在來前做了足夠的情報蒐集,要不就是被他的主家命令態度要極為的謙卑,從袁文宏的觀察來看,應該是後者更多一些。

這吳木桓身上也有個五品的武將虛銜,可袁文宏進屋之後,吳木桓居然是大禮跪了下來,恭恭敬敬的問好請安,倒是把主簿袁文宏嚇了一跳,連忙上前扶起,心想這可是太不合規矩了。

“袁先生,我家老太爺和我家將軍派小人給大帥請安,並且恭祝大帥萬勝威武,將來必定公侯萬代!”

“貴方的好意,袁某一定轉達給我家大帥,還請放心!”

武人是最能清楚的認識到實力的差距,吳三桂派來的這個人完全是謙卑恭敬,處處把自家作為下人從屬來看待,可沒有什麼自持甚高的情況發生。

這就是大勝之後,膠州營絕強的實力所帶來的震懾和敬畏,袁文宏心中感慨,卻依舊是客客氣氣的應答。

雙方初次接觸,不過是表達敬意和好感,很多話不會深入,何況雙方都不是主事人,此時見面也就是互相客氣罷了。

按說說了幾句,留下禮品,這吳木桓就該告辭離去,但一直是知曉進退,圓熟委婉的吳木桓卻始終是不告辭,猶猶豫豫的說道:

“袁先生,初次前來,我們吳家不敢怠慢,特地備了重禮,只是……這重禮還是大帥親自收下為好……”

說這話的時候,吳木桓的神色頗為古怪,到底要送什麼厚禮,如此鄭重其事的,實在讓人好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