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滅亡香銷詞歿(1 / 2)

中國歷史上很難找到宋代這樣奇葩的朝代,兩宋的滅亡幾乎如出一轍:北宋助金滅遼,之後自己滅於金;而南宋的滅亡則是從助元滅金開始的,之後自己滅於元。這一方面說明無論北宋南宋,其軍事實力在當時的世界上只能作為卑微的配角,另一方面也說明苟安的南宋從來沒有吸取歷史教訓,他們不知道自己頭頂上一直高懸著一把利劍。

公元1235年,一直高懸在南宋朝廷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終於落了下來。

家祭如何告乃翁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北宋的滅亡是從宋助金滅遼開始的,而南宋的滅亡則是從宋助元滅金開始的。

蒙古原本是金朝統治下的一個小部落,頭領接受金朝官職。而到十三世紀,金朝的統治已經日趨腐朽,走向滅亡的深淵,而蒙古的勢力卻在逐漸強大。

從金大安三年(1211年)至天興三年(1234年),蒙古對金展開了強大的進攻。成吉思汗在滅亡西夏之後就想移兵滅金,但是此時他病死了。成吉思汗遺言囑咐應迅速滅金,並說“宋金世仇,必能許我”,要求後人取得南宋的幫助協力滅金。

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年),蒙古將領速不臺率軍三萬圍攻汴梁,金朝十萬援軍在鄭州全軍覆沒。汴梁外無援兵,內無糧草,金哀宗率眾逃往歸德(今河南商丘),後又逃往蔡州(今河南汝南)。

天興三年(1234年)二月,蒙古與南宋聯軍對商丘發動了最後的攻擊,金哀宗見大勢已去,自殺身亡。

南宋終於借蒙古之手,消滅了宿敵金朝。在戰前,蒙古與南宋約定,金亡之後,河南東部的一些地區歸南宋所有。但是也許是對金戰爭的勝利衝昏了南宋君臣的頭腦,使他們過高估計了自己的能力。在元軍撤離之後,宋軍長驅直入中原,沒有經過戰鬥就收復了汴梁和洛陽。但是,飽經兵火摧殘的中原幾乎已赤地千里,軍隊根本無法得到給養。蒙古掘開黃河大堤,合圍宋軍,宋軍大敗。南宋與元的戰爭就這樣揭開了帷幕。

戰爭從1235年全面爆發,至1279年崖山保衛戰南宋徹底滅亡,歷時近五十年。很難說清這五十年的苦難究竟有多深重,因為,哀號和淚水是無法用文字記錄的,更無法用史官的筆再現。

1271年,忽必烈稱帝,改國號為元。1274年,元軍二十萬沿江東下,直逼臨安。元軍所到之處,宋軍或逃或降。1276年,元軍兵臨城下,謝太后帶小皇帝宋恭帝投降,臨安被攻陷。

臨安失陷之後,大臣陸秀夫、張世傑等人在福州擁立端宗為帝。端宗在逃亡途中去世,陸秀夫又擁立七歲的趙昺為帝,這個氣數已盡的小朝廷一直在廣東一帶堅持抗元。1279年,元軍與宋軍在崖山決戰。宋軍大敗。陸秀夫見突圍無望,揹著八歲的趙昺跳海自殺,不少宮人與大臣也隨即跳海。據史載,以身殉國者達十餘萬人。南宋終於滅亡。

十三世紀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最領先的科技,最繁盛的社會,終於在悽風苦雨中,無奈地降下了帷幕。中國終於再一次“統一”了。但是,這樣的統一,在當時的人看來,其酸楚與悲涼卻是無法言表的。

元朝建立之後,南宋遺民林景熙一次讀陸游的詩,當他看到《示兒》中的“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時,悲憤莫名:現在,九州終於“同”了,可是陸放翁哪裡能想到,此“同”並不是彼“同”啊!也許,林景熙這首《書陸放翁詩卷後》是含著眼淚寫出來的吧,因為,這最後四句,分明已是字字血,聲聲淚!

青山一髮愁濛濛,干戈況滿天南東。

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個多災多難的古老民族,總有那麼些人,在經歷了無數的毀滅性的打擊之後,仍然能從血泊裡踉踉蹌蹌地站立起來,擦乾臉上的血痕,再次前行。這不是因為他遭受的打擊不夠大,蒙受的災難不夠深,而是因為在他被擊倒在地上的時候,他抬起了頭,看見了無數的身影在雲端高傲地站立,看見了無數的目光,透過陰沉沉的暮靄,凝視著自己。從這些身影和目光中,他得到力量。希臘神話中巨人安泰的母親是地球之母泰雅,每當巨人被擊倒的時候,母親就會透過地面重新給他注入力量,只要他還站在地面上,這力量就源源不斷,永不枯竭。站在這片大陸上的這個巨人也和安泰一樣,只要他還在這片土地上,哪怕遍體鱗傷,哪怕九死一生,那些身影都將攙扶起他,那些目光都會擁抱著他,使他再次站立,繼續前行,直到他自己也成為雲端的一員,用自己的身影和目光,溫暖支援那些後來的人。

文天祥就是這樣的人。

在他的《正氣歌》裡,給我們羅列了那些雲端的身影,那些永恆的目光: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