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渣爹爭天下 第178節(2 / 2)

對於百姓來說,富貴這是主動的拋棄了這些百姓。

連那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家都忍不住嘲諷:“這還沒幹什麼的,連自個兒的家都不要了。”

哪怕是街面上的百姓都看不過眼去,但是京城的馬車晝夜不停,拉金銀珠寶的馬吃力的向著城門口走去。

富貴這種行為不只是老百姓看不順眼,他的那些兒子們也有些看不順眼。

雖然戰況不利,這個時候離開也有一些逃跑的嫌疑。但是這些皇子們更覺得老頭子是想把江山拱手相讓。

畢竟這一次明珠親自指揮大軍前來攻打。明珠對於富貴來說不是外人,就血緣關係而言,還比較親近。

這些皇子們覺得老爺子就是變相的把江南讓給了江北。

到了這個時候,京城的所有矛盾尖銳了起來。不少人覺得富貴向南撤退就是一步臭棋。

還有那些讀書讀傻了的,就覺得富貴應該與京城共存亡才對。

這些人甚至認為,只有殉了江山的皇帝才能稱得上悲壯。才能符合這些人心目當中明君的典範。

哪怕撤退的命令已經下了,東西都已經開始起運了,這些人仍然不死心,在宮門口跪著,跪求富貴一定要守下去。

雖然這群人裡面確實有那幾位是為了天下蒼生考慮,是為了京城百姓考慮,然而大部分人都覺得富貴這樣逃跑有愧於祖宗,有愧於天下百姓,更重要的是有愧於自古以來對君王品德的要求。

甚至有些人暗地裡面進諫,說富貴該考慮身後事。

所謂的身後事並非是葬禮,而是死亡之後的名聲。史書的評價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尤其重要。

可富貴不在乎,富貴不要臉。甚至這個時候的富貴心裡面有一股癲狂的想法。

你們不就是想讓我成為你們想象中的那個樣子嗎?這些大臣就覺得皇帝高高在上,每日端坐在朝堂上,做一個泥胎菩薩會更好,根本就不應該說話。

可富貴心裡面想著我就要說話,我就要管理國家,國家本來就是我的,你們幹得好了也不過是臂膀而已。

這些讀書人都覺得富貴應該做一個明君,一個開國皇帝就應該是雄才大略。就應該有氣度,有格局,有魄力的。

富貴覺得自己確實有格局,有氣度,有魄力。

他甚至有魄力到要和那些心懷二意的臣子們拼個你死我活。有魄力放棄京城,拉這些臣子們在路上慢慢消磨了財富和生命。

每個人對富貴都有所要求,然而富貴覺得自己就不應該顧及他們。

他確實是有一些癲狂的想法,對於這個時候的富貴來說,他終於想明白了。

要麼流芳百世,要麼遺臭萬年。

一個泥腿子出生的街溜子,為什麼非要像那些聖人一樣?

甚至歷史本來就是晦暗不清的,有多少的真相被那些後世編撰的文字掩蓋了。哪怕自己這個時候真的是一個心懷天下的君王,就算秋葉真的把自己的平生毫無添油加醋毫無詆譭的寫了下來。

但是幾百年後總會有那麼一個手中握著筆桿子的人,給自己杜撰了一些事情。在某些目的下或歌頌或詆譭。

身後名對於富貴來說不重要。

就像一個街溜子為了生活所迫,求的不過是錢財。難道還要讓街坊鄰居給一個好名聲能抵得上半袋子麵粉還是一筐大餅。

就在富貴敦促撤離京城的時候,也讓那些百姓隨著遷徙隊伍一起走。

這些百姓裡面有不少不願意走。對於他們來說,改朝換代這種事情與升斗小民無關。

當地的一些大戶人家也不願意走,人離鄉賤。特別是本就在這裡居住的那些富貴人家。這些人想著他們和江北的女皇無冤無仇。那江北的女皇也不會把他們怎麼樣,相反想要在江南繼續統治,肯定要拉攏他們這些當地有勢力的家族。

直到最後,跟隨著富貴離開的人也不多,眼看著江南大軍兵敗如山倒。一次一次地組織起防線,又一次一次的被人家攻破撕裂。

特別是一次一次的戰報,能夠讓江南的這些君臣們知道林榮的指揮是多麼的精妙無雙。

他採用了一種波浪式的攻擊,陸軍水軍輔兵合併到一處,修橋鋪路,穩紮穩打。攻擊的時候就像是海浪一樣,一陣接一陣,力量磅礴,銜接的精妙。攻擊的人可以輪番休息,但是守衛的人卻疲憊至極。在這種攻擊下根本沒辦法長久地守著一處防線,只能有計劃地向後撤退。手中的土地一次一次的交出來。

而且像當年一樣,大軍在前面佔領土地,大量的官吏進入當地開始治理。當大軍向前撲的時候,後方在這些官員的治理下已經穩定了下來。

在富貴規定的最後期限,京城裡還有很多人不願意離開。

富貴在這些人的注視下帶領著近衛,在他自己規定的最後時刻出了京城。

回頭向京城看去,在這裡也住了不短的時間,對於這裡的風光富貴還是非常喜歡的。

然而不屬於自己的,終究帶不走。

富貴也沒有走遠,率領大軍在京城南邊幾十裡的地方紮下了營寨。

京城一旦被攻破,那就標誌著整個朝廷進入到了土崩瓦解的階段。富貴已經不再相信這些文官們了,甚至對於那些跟隨自己一塊打天下的老兄弟們也信不過了。

富貴要親自帶軍,親自指揮。

只可惜時間越往後推,當年一起並肩作戰的老兄弟們越少。富貴相信自己終究還是要倒在戰場上的。

明珠跟隨大軍一路向南推,終於到達了京城附近,這裡的抵抗並不強烈。

據說京城裡能撤走的都已經走了,沒有走的是不願意跟隨富貴一起離開的。

在明珠還沒有到達京城的時候,京城裡的大戶人家已經派出了上年紀的老人前來拜見。

來拜見的人也很有講究,有學問很高的老人家和種地種了很多年的老人家。前者代表鄉賢后者代表百姓,這是代表百姓的老人家明顯是沒什麼見識,在軍營裡瑟瑟發抖,說的是一口江南的土話,因為緊張,口齒不清,上不得檯面,他自己也知道,所以不問到就不開口。整個見面過程都是哪個衣服錦繡的鄉賢把持著,嘴裡說著北方的語音,在明珠跟前侃侃而談,時而謙遜時而卑微。

這些人來拜見明珠表達的意思也非常簡單,大家願意開門獻城。而且不斷暗示這是主動獻城,目的還是要“一點”好處。

明珠也是聽身邊的人講過這種手段,然而明珠還是有些看不上他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