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揚帆(2 / 2)

朱佑樘回頭看了李榮一眼。

你個老太監,居然質疑朕的秉寬在信口開河?

張周笑著指了指道:“李公公,真不是言笑,傳統的織布機也有一些弊端,我也經過改進了,這是飛梭,有了飛梭,織布便無須人手去增加橫線,以後應該發愁的不是缺少女工,或者織布慢,應該擔心草棉不夠用了。”

草棉也就是棉花。

在華夏曆史上,提到“棉”,其實更多是木棉。

一直到宋元之後,草棉才逐漸成為百姓日常禦寒之用,但因為織布效率低下,棉花多也是用以作為填充物使用,明太祖時就規定每農戶必須要種植一定的草棉,以保證軍需和百姓日常所用,草棉也算是大明很重要的經濟作物。

“那倒是挺有意思的。”

朱佑樘知道那機器不過是個織布機,對自己沒危險之後,也終於敢走過去,好好觀察一番。

但見布匹在沒有人織就的情況下,便一點點產生,並開始逐漸成布卷,朱佑樘也會覺得很神奇。

……

……

因為織布的房間很吵,朱佑樘也只是簡單觀察之後,便與張周到了工坊旁的實驗室內。

“秉寬,這織布機,你準備幾時推廣開來?”

朱佑樘作為皇帝,當然知道大明百姓對於衣食住行的需求。

種植糧食這種事,暫時看來還無解,開墾荒地沒那麼容易,剩下的就是從海外找尋新作物,這也需要時間。

但若是在織布效率上起來,會極大改善大明百姓穿衣的制約,畢竟對於一般人來說,一身普通的粗布麻衣穿個十年八載的都是正常的,縫縫補補又一年,甚至有人一件衣服穿一輩子,在很多地方也都有。

張周道:“陛下,要推廣還是要先能製造出那麼多的織布機。臣的想法是,先以官辦的織布工坊,招募女工回來進行學習和訓練,等她們學會之後,織布機數量增加之後,再逐漸推廣到民間。過個幾年,爭取在大明每個大一點的州府,都會有織布工坊,所產出的布匹也可先用於軍需排程。”

“對對對,先保證西北將士的用度。”朱佑樘聽了之後大感欣慰,“西北過去數年也早就跟朝廷提出,要更換軍服等,但哪有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呢?若真能做到大批次的織布……那大明布匹還不是想用多少有多少?”

李榮笑著提醒道:“陛下,您忘了張先生所說的?到時應該擔心草棉不夠用了。”

朱佑樘道:“是該做出一定的改善。回頭下旨到各地方,增加種植草棉的田畝,以後由朝廷來收購,以保證棉農不至於有損失。”

張周道:“陛下,光靠官府採辦還不夠,應該派專人進行採辦才可。否則要靠地方官的話……只怕會打擊到棉農的積極性。”

“嗯。”

朱佑樘大概明白張周的擔憂。

這是上層跟底層之間溝通的斷層,如果全靠地方官府的話,這種割裂還會加劇。

只有皇帝直接派人去,才能最大程度改善這種狀況,但這也並非是一勞永逸的辦法,畢竟辦事的仍舊是人,所謂的制度也都是人在執行。

……

……

說完了織布的事,朱佑樘坐下來,顯得很感慨道:“秉寬,去南洋的船回來了,帶回不少東西,有你需要的,應該會在一個月之後,送到京城來。”

張周拱手道:“多謝陛下掛心。”

朱佑樘道:“而今要派船去西洋的話,你看是否合適呢?”

朱佑樘這是先做決定,再來問張周的意見。

之前張周已經跟他規劃過,讓他知道,原來在海外還有一片很大的領地,甚至比大明的領土都要大,而且地廣人稀,更重要的是那邊的人近乎與刀耕火種,沒有馬匹、牛羊這些牲口,甚至連輪子都沒有,甚至一些有幾百萬人口的大部族,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更沒有鐵器,甚至連青銅器都只是作為貴族裝飾之用。

這樣的部族,簡直是一打一個準,派幾千人的軍隊,就能征服一整個國家。

歷史上,阿茲特克人、印加帝國都是被歐洲殖民者靠幾百人征服的。

所以朱佑樘才會有那麼深的執念,要把海外之地納入到大明的版圖……

張周道:“以江南造船上的上奏,按照臣圖紙所造的大船,到現在仍舊未造好,只是造出幾條中型的船隻,若是要遠洋航行的話,只怕要先等到二月之後。但臣又怕,在未來數月之內,正是海上颶風橫行之時……”

既要出海,張周就要把出海的所有困難說清楚。

不是說派出船隊,就一定能收穫回報的,萬一船隻一去不回,從此之後連音信都沒有,別到時被朝臣賴在我頭上,說是我把他們給害的。

朱佑樘點頭道:“海上風大浪大,若是再遭遇到極端的氣候,出任何意外都是有可能的,但也不能因噎廢食,秉寬你不是說了,那西洋的領地,已有一些外族人發現,並且他們會在未來去征服那裡?要抓緊啊。”

張周道:“陛下,臣的想法是,第一次出海,主要先探查海外之地的位置,並順利找回臣提出的幾種糧食作物根莖、種子等,以方便大明廣泛種植。為以後出海做準備。”

“那幾時出海?”朱佑樘好似急不可耐。

張周見皇帝如此簡直,也就沒什麼避諱了,道:“陛下,有船隊下南洋的經驗,配合幾條新船,哪怕規模小一些,即刻便可下令出海。”

“好。”

朱佑樘道,“朕早就在等了,若是能透過一次出海,根本改變大明的國運,並以此來征服四海,甚至比征服北疆的韃靼異族更有意義。秉寬,你可有航海圖?”

張周笑道:“其實在臣北上還京之前,已留下了航海圖,甚至還留下了不少出海的圖志,包括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的方略。只要有足夠的火炮和火銃,還有幾百名將士,要從海外順利帶回想要的東西……就看天公是否作美了。”

(本章完)

喜歡大明第一貢生()大明第一貢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