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不容有失(2 / 3)

但其實意思很明顯……張周的勢力在宣大、遼東,韃靼等草原部族就是從張周的勢力範圍之外……三邊和薊州左右開弓。

張周的地盤不敢動,就拿秦紘、王憲等負責的傳統地盤開刀……韃靼人這簡直是在挑軟柿子捏啊。

馬文升道:“宣大和遼東這兩年鑄炮的數量明顯過多了,也該多往其餘各處調動,三邊之防備也應該加強。”

謝遷道:“之前朝中多番有人上奏請旨陛下停止開礦,如今卻要增加三邊等處的火炮屯駐,會不會……自相矛盾了些?”

馬文升面色不善道:“兵部可從未有過如此的奏請。”

“那是,張秉寬人在兵部,如今他也算是兵部的一員吧?”

謝遷又要展開他毒舌的一面,當他看到馬文升臉色不善之後,只好將頭別開,嘆道,“那就增加鑄炮,不就是開礦嗎?只要他張秉寬有本事,哪怕他把大明各處的礦山給刨爛了,罵名他一人擔!唉!多事之秋啊!”

……

……

謝遷自然能感覺到,大明九邊邊防這兩年很捉緊。

即便幾場大捷,但每次大捷也不過是殺韃靼人個一兩千的人馬,公侯伯都封了好幾個,但結合起來韃靼人損失也不過才萬數上下。

只是對比以往時期功勞變大,但完全還沒到對草原部族傷筋動骨的地步。

就這時候……還把張周派去南京……韃靼人“趁虛而入”也就不難理解了。

“內鬥,要鬥到什麼時候?”謝遷相對開明,這會也覺得張周不可或缺。

似又想起來,之前自己不支援去參劾張周。

惱恨那些同僚自己沒本事,還非要打壓張周。

等他回到家,也要整理措辭,準備來日早朝時跟皇帝上奏,請旨從三邊等處調兵……不得已而為之,也不能說為了保各處的秋收,就把寧夏西路等處給放棄了,也把皇帝主攻的戰略給改變……他謝遷不想當罪人。

“老爺。”一名僕人出現在謝遷面前。

“嗯。”謝遷看到府中人,心情有些不佳,正要進去準備整理一下,隨即想到什麼,“有事?”

僕人道:“老爺,二少爺回鄉了。”

“什麼?”

謝遷皺眉。

他的次子謝丕,一直都在京城讀書,也是謝遷覺得這裡的氛圍適合兒子將來考學,誰曾想謝丕居然自己跑了。

謝丕年十八,人已成婚,可說是京師世家子弟中絕對的佼佼者,但就是連鄉試還沒考過。

僕人低著頭道:“少爺走了三天了,這幾日沒見老爺回來,所以……”

“他為何要回鄉?”謝遷氣得差點要摔東西。

僕人把一封書函遞過來道:“這是二少爺留的信函,老爺,小的還有事,就先退下了。”

等謝遷接過書函,看過上面的內容,鼻子直接氣歪了。

兒子說是回餘姚,卻表明要趕去南京參加所謂的文壇盛會,還言及此生只有一次機會,錯過將會不存,還說什麼回餘姚之後會好好讀書,將來考學云云……

“沒一個省油的燈啊!”謝遷差點要仰天長嘯,“張秉寬啊張秉寬,荼毒人心莫過於爾!”

……

……

翌日早朝。

由馬文升和內閣牽頭,將楊一清赴任寧夏的事再於朝堂上挑出來,提到了如今寧夏出兵的困境,這讓朱佑樘面色很不悅。

昨天他剛跟馬文升商議了一下午,第二天內閣就好像知道了一切,並以困難之名要求各處調兵配合,就差說要收回主動出擊的旨意……朱佑樘豈能不氣?

“……諸位卿家便請說,寧夏兵馬不足,何處兵馬又充足了,可以調兵遣將?或是指出適合領兵的人選,朕也會酌情考量,以採納你們的意見。朕只要寧夏一戰能打出大明的威風,用誰,怎麼用,諸位可以暢所欲言。”

皇帝也來氣了。

你們光嘴上會說,各處調兵……你們也知道現在各處防備也都很緊張,兵馬從哪來?打仗的糧草和輜重從哪調?還有因為打仗影響了軍屯的秋收,將士們因為沒糧過冬,這責任誰來擔負?

嘴上說誰不會?還是務求實際吧!

李東陽走出來道:“陛下,先前偏關一戰,因為城關有損,從太原、大同等處臨時抽調近萬數兵馬增援防守,如今偏關關隘重修已就,可從偏關調遣兵馬配合寧夏一戰!”

“會不會來不及呢?”朱佑樘沒說不可,只問從偏頭關調兵去寧夏,會不會有點捨近求遠?

隨即朱佑樘又補充道:“從偏關到寧夏,最近之路是要穿過河套之地,中途會路過火篩駐牧之所,你們是認為火篩會配合大明出兵,還是覺得他不會給西征的大明將士製造麻煩?”

李東陽道:“偏關出兵,或不用馳援於寧夏,而北進於草原腹地,逼韃靼小王子撤兵。”

“圍魏救趙嗎?”朱佑樘道,“你們知道韃靼的中軍營帳在何處?還是說指望,可以跟一年之前奇襲威寧海一般,準確找到其部族後方所在?韃靼小王子說是傾巢而出,也不過調兵遣將四五萬,仍舊有絕對的主力足夠駐守本部營地,你們認為從偏關出兵多少,能達到圍魏救趙的目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