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年前有個了結(2 / 3)

“知道了。”

可張周不一樣,他既是都督府中勳臣,也是兵部尚書,更是皇帝絕對的智囊。

李東陽道“那讓王用敬以如何的論調?這罪……若真要論起來,只怕……”

使得他在告辭離開時,腳步都顯得很輕盈,那感覺就好像找到了人生的第二春。

在港口做事,是沒獲得多大的權力,但因為是在張周手下做事,這其實是一種政治資源。

好似在說,伱問得太多了,這不是你所應該關心的。

皇帝坐在案桌後,因為房間通了暖氣,皇帝精神頭還不錯,幾位大臣進來後都會覺得有些燥熱。

每年皇帝都會以正旦給大臣假期,最起碼也是十天。

光在我面前表態?

不直接上奏去跟皇帝說的話,在我聽來都是屁話。

李東陽也很簡單跟王軾交談幾句,似就沒牽扯到跟謝遷的案子,卻婉轉表達了讓王軾自己看著辦,不要隨波逐流。

臘月二十四。

明明謝遷做事不對,可以認為是有罪的,也可以認為沒罪,但朝中人卻除了上聽處,異口同聲覺得謝遷無罪,這在皇帝看來是怎樣?豈不是說朝中人都是穿一條褲子的?

這是為了告訴他,二人是一條心的,相當於是一種投誠表忠心的方式。

譚佑一時語塞。

“甚好,甚好。”

如果讓北方邊軍一家獨大,就算把京營也給訓練起來,還是大明朝的不安定因素,一旦邊軍作亂,那所謂的“勤王”將毫無意義,因為大明地方將士的作戰實力,跟草原韃靼騎兵還有很大的差距,更別說是與裝備了先進武器的邊軍相比了。

譚佑想了想。

譚佑繼續道“謝閣老平時於朝上,插科打諢開罪的人可不少,且很多時候都是倚老賣老,卻未曾想如此會對朝綱有如何影響。在北方用兵事時,擅論軍政用兵之道,且不顧前線將士安危,如此之人當以法論,方能懾人心定軍威。”

說大了,那是死罪,說小了,起不到效果。

劉健道“不要刻意去授意,讓他自行斟酌,以他在朝這麼多年,難道身為刑部尚書,連這點分寸都沒有?去到乾清宮之前,給他一點暗示便可,也切不可授意太多留下話柄。”

譚佑起身道“不但是在下,連同軍中許多同僚,都是如此看法,都督府內已有多人上奏請以此為例,言官不得干涉行軍之事。若是蔡國公您能出來主持大局,牽頭聯名的話,最好。”

譚佑感慨之餘,卻好似還想光熱,顯得很熱切道“蔡國公,在下與英國公之間也有些舊交,卻說他人在寧夏,卻是託人找到在下,說是有機會一定要跟您說說他的情況。他年老體邁,很想回京城任差,再或是這港口之地,或也是他所希望前來。只要跟魏國公一樣便可。”

譚佑嘆道“在下也知道英國公是有些……矯情了。換了一般人,能去西北領兵,也是一種福氣啊。”

張周搖搖頭道“此番從薊州鎮也調動了兵馬過來,若真有人敢作亂,也不會任由其如此。話說這北方除了邊軍之外,地方上的將士很少配備火器,他們就算鬧事,也不會把動靜鬧得太大。”

“這……”譚佑道,“說到遼東戰事,在下聽聞,新近會從京營、山東等處,調遣數萬兵馬來此,並從此處渡海東進,可目前城內能安置這些軍士的地方太少,在下能調遣的人也少,實在是幫不上忙。”

劉健道“除了上聽處,沒人覺得於喬有罪?”

“嗯。”李東陽點頭,“到底都是給面子的。”

譚佑也是舍遠求近,直接來找張周問詢。

這在他看來,那就是自己表態有用,讓張周覺得他是值得信任的,不然為什麼張週會給他一同參與練兵和演兵的權力呢?

這意思是,除了內閣三人受到內廷邀約召見之外,還有6完、林瀚和王軾三人,再就是司禮監目前的三人,也就是陳寬、李璋和韋彬。

這就是想為自己爭取權力。

……

這是為了體現跟張周是一條心的,譚佑居然主動去貶損張懋。

譚佑道“在下倒認為,謝閣老有瀆職、擅言軍政之罪,有禍亂朝綱之嫌,若公論,自當嚴辦。”

或者說,你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居然問我這種問題?可知道我甚至不會在身邊人面前談及此事,何況是跟你這種半生不熟的?

“公事公辦,陛下沒讓我參與其中,謝閣老是否有罪,或是罪幾何,自有朝廷公斷。事不關己啊。”張周打個哈哈。

本身港口的事情,就是由兵部來負責的,而張周作為兵部尚書,既相當於譚佑的頂頭上司,爵位和軍職上還比他高,他要聽命行事。

……

他這才知道,原來譚佑不是為了來他這裡探聽虛實,而是為了跟他表態的。

皇帝讓朝中各衙門來商議謝遷的罪行,卻並沒有將這件事牽扯到都督府,或許在皇帝看來,由一群武人去商議一個文臣的定罪是有些荒唐的,所以這件事壓根就不打算讓武官來參與議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