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幫,也是害(2 / 2)

待遇差別就是這麼大。

說白了他程敏政就是個軟柿子唄?

李東陽作為內閣大臣,還是次輔,不定什麼時候劉健退了,他李東陽就是首輔,文臣攻訐李東陽的風險多大?那些士子也要為自己以後入朝當官著想,得罪了李東陽,他們的仕途只怕是一片黯淡,就不用想著在京官任上混,可以直接尋摸著往南京或是地方任上去找官缺。

“以臣看來,程敏政還是吃了不善官場交際的虧,或者說,有人在整他,而他自己卻茫然無知。”

張周說出了他的看法。

旁邊的戴義和蕭敬等人,都是屏氣凝神。

公然談及朝中文官的派系之見,除了張周之外,旁人還真沒法這麼說。

這也體現出了張周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作為皇帝的私人顧問,如果什麼事都分析得中規中矩,那皇帝還問他幹嘛?

“程敏政,唉!”

朱佑樘提到這個人,便滿是感慨。

因為皇帝也後悔告訴別人,他對程敏政很欣賞,想把程敏政提拔入閣,也後悔固執要安排程敏政為會試主考。

“陛下,其實程敏政更適合治學,而不適合做官。當然這是臣一家之見,若是他經歷此事之後,能及時醒悟,主動請辭,留在京城開班授徒,到時臣一定多去找他拜訪,問詢學問上的事情。”

張周笑著提出一個未來的設想。

讓程敏政致仕。

當作對他的懲罰,但也不讓程敏政離開京城,而是讓其留在京師去治學,而張周也說了會去當旁聽的學生。

張周其實已很明顯在為程敏政說話了。

而皇帝心中,也傾向於要保程敏政,皇帝也不希望程敏政被一件沒有證據的鬻題案,而要落到被投進詔獄拷問,被整到身敗名裂的地步。

朱佑樘道:“朕已在朝堂放出話,要徹查此事,那朝臣估計輕易是不會罷休的。”

皇帝很瞭解那些文官的尿性,落井下石這套他們做得最絕,歷史上皇帝也是先下了華昶、唐寅和徐經三人的詔獄,程敏政是在十幾天之後才被收押的,皇帝甚至對參劾程敏政的奏疏留中不發,就是在遲疑。

結果最後還是被文臣裹挾,最後不得已將程敏塞進詔獄,然後程敏政就在裡面受到非人的待遇,最後雖無證據證明程敏政參與鬻題,但也因為程敏政收受了徐經所給的金幣,而被革職,出獄沒幾天便死於拷問的創傷。

“陛下,臣有一策。可以讓他寫一份東西,自陳在最近半年來,不避嫌疑的情況下所做的錯事,再將這份東西拿去跟華昶或是應考的舉子進行對質,文武大臣也可旁聽,並以此來斷定是非。”

張周要做的,其實就是讓程敏政早點“認罪”。

認收受金幣的罪,認跟徐經談論會試的罪,如此既是保程敏政一條命,其實也是在保唐寅的前途。

張周想說,老程啊,能幫你就這麼多。

誰讓你不是文官主流呢?

非要在會試上出那麼難的題目,讓考生犯難,別人不攻擊你攻擊誰?你出點簡單的題目,大家興高采烈作答完畢,各憑實力去爭,不也挺好?非要用你所謂的才華,用題目就把那些士子分個三六九等,不會的甚至都要交白卷……

你這不出事才怪呢!

戴義問道:“張先生,讓程學士認錯,這可能嗎?這近乎相當於認罪。”

張周笑道:“他若不認,可以提示他一下,告訴他哪些地方做得不對,由陛下提點,正戳中他的軟肋,他若抵賴那就是自取滅亡。”

“提示?”朱佑樘笑了笑,擺擺手,“秉寬,虧你想得出來。看來你早就能算到他的過錯都在何處,也想到如何提示,能令他自陳其錯了吧?”

張周道:“臣就是想提醒他跟士子來往,還讓門子設下相見門檻的事。”

朱佑樘微微頷首道:“好,如何提示,由你來定。朕採納。但是朕不太明白,你為何……要幫他?”

“陛下,這是幫嗎?”張周裝出很驚訝的樣子。

朱佑樘笑道:“秉寬,這可不是你的性子,朕能覺察出,你雖是在讓他認錯,但究其根本,還是讓他免於牢獄之災。”

張周慚愧一笑道:“這都被陛下識破,看來臣還真不適合當個有城府的文臣。其實臣要幫他,除了是為自己早些洗清嫌疑之外,也是不想令事態擴大,讓陛下和朝廷為難。同時……臣還覺得,程敏政乃大明柱樑,哪怕政壇不需要他,學界也需要他,而唐寅也是可造之才,臣還欠了他一個解元。”

張周也想過這個問題。

本來他都已牽扯其中,應該儘量避嫌才是,到底自己應該在鬻題案中扮演什麼角色?

但若就此不理的話,程敏政身死,徐經和唐寅一生不得再考會試,歷史上少了潛在的治世能臣,卻多了一個詩畫雙絕的話題人物唐伯虎……讓歷史沿著本來的走向發展,也不是不行。

但張周又覺得。

不正是因為自己的出現,才能讓這個大明更精彩?

自己既然來了,為何還要給歷史留遺憾?

改變就改變了,本來以自己的方式去改變歷史,也是穿越者們的意義所在。

(本章完)

喜歡大明第一貢生()大明第一貢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