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發展大計(2 / 2)

本來遼東巡撫是以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調過去就行,但現在是以右副都御史調任,等於說遼東的防務是提高了一級,這就比薊州、巡撫保定、內三關、寧夏等處的巡撫官級要高,跟宣府、延綏巡撫平級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劉健關心重點不在韓重身上,他道:“這楊鵬,倒是跟張秉寬來往過多。據說還曾一起到過江南?”

謝遷笑道:“是有這麼回事,那陸完是張秉寬的人,本以為將他換下來,遼東應該做一番整理,結果掉頭換了個跟他親近的內官過去,這有講究啊。”

李東陽則搖頭道:“中官跟外臣之間,就算再聯絡,又能到如何的程度?張秉寬不怕言官參劾他?”

謝遷道:“陛下授意,就算參劾又如何?這幾年,張秉寬遭受的非議就少了。”

正說著,外面有敲門聲,卻是有中書舍人給送進來兩箱子的奏疏,由謝遷過去說明,讓抬到了旁邊。

“怎這麼多?”謝遷好似抱怨一句。

李東陽拿起幾份看過,道:“有從通政使司剛送來的,還有一些是留中的,陛下最近批覆奏疏有些懈怠,尤其是在西北戰端開啟之後,關乎到江南、江贛、湖廣等處民生的奏疏,陛下在批覆上都有遲滯。司禮監如今好像也正在動盪中……”

劉健則盯著一些奏疏道:“陛下對最近言官的奏疏,好像連開啟都未曾開啟過。”

本來內閣擬定了票擬的參劾奏疏,本來是什麼樣子的,送回來還是什麼樣子。

謝遷道:“那這是何意?陛下要讓我們重新擬定票擬?”

“等著吧。”李東陽道,“手頭上把剛來的,先處置完畢,至於那些耽擱時日的,必會有上諭告知如何處置……等等,好像有關西北的……”

話說了一半。

劉健把大部分的奏疏基本上分門別類。

然後他跟李東陽一樣發現了“問題”,那就是涉及到西北軍政的奏疏,有很多既沒有批覆,也不在這批送回來的奏疏之中,甚至連最近的西北地方奏報,也並不在內閣亟待處置的奏疏之中。

“希望別是最不好的預想。”謝遷提了一句。

說話之間,還往文華殿的方向瞅了一眼。

那邊正是“上聽處”的位置,從上聽處成立之後,內閣這三人就怕皇帝以上聽處來分內閣的權,之前皇帝也曾提過要把軍務大事交給上聽處,但因上聽處首席大臣張周並不常在上聽處內,皇帝對其餘上聽處成員的信任度又不高,以至於上聽處如今最多是有知情權。

部分大事會召見上聽處成員問及意見,上聽處暫無直接決斷權。

現在皇帝差不多也到了要落實的時候。

……

……

研武堂內。

王瓊這天拿到了張周給他的“教案”,由他帶著朱鳳、林庭、劉瑾等人,去給在京研武堂成員開“戰策”課。

這次的課堂是辯論課,所辯論的就一個議題,韃靼人會不會“趁虛而入”,若是韃靼人會來,從哪個方向發動攻勢,以及應當如何做防備。

辯論課開始之前。

朱鳳趁著旁的教官出去時,急忙過去問道:“王侍郎,是說韃子要殺來了嗎?”

王瓊道:“只是推測,並不作數,否則也不會讓軍中上下探討了。此等事本來也該放在朝堂上商議,但因是蔡國公提前有過推演,陛下在採納意見方面,更傾向於聽從蔡國公,所以此事才未入闕商討。”

朱鳳嘀咕道:“可張兄之前一句都沒提過啊。”

王瓊瞄了朱鳳一眼,笑道:“知節,若是蔡國公跟你提,你願意去領兵嗎?”

朱鳳汗顏。

現在連王瓊都知道他是什麼品性了,作為大明數得上號的軍旅牛逼人物,現在只幹著混吃等死的事,他自己都有點抬不起頭。

“之前我跟蔡國公探討過,他提到,韃靼人若是想借機擾邊,多還是從寧夏周邊犯境,你曾在寧夏為總兵官,對那邊比較熟悉,所以之後你對學員要有所引導。還有,這道題將作為明後兩日新學員選拔考試之用。”王瓊道。

朱鳳問道:“是要張揚開嗎?”

“嗯。”朱鳳點頭,“事到如今,也沒什麼好隱藏的。是做防備,誰又做得了韃靼人肚子裡的蛔蟲?至於重點防備何處……也沒人能說是蔡國公一意孤行吧?畢竟……這不是主動出擊,而是被動揣摩敵意。”

(本章完)

喜歡大明第一貢生()大明第一貢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