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他的人不能動(2 / 3)

朝中大臣因為有上升渠道被他們所掌控,再加上一個個都是官場老油子,逼著他們往傳統文臣這邊站隊。

但那些年輕士子可說是年輕氣盛,跟他們內閣的利益糾葛並不大,他們似乎在很多事上,更加隨心所欲,更傾向於聽從內心的召喚,而不是以利益驅使非要跟張周作對。

李東陽問道:「那你覺得,程克勤在此事上,可有曾出面出力?」

謝遷看出李東陽的執著。

之前李東陽對張周崛起這件事,已經是最大程度的容忍了,但眼見張周要在學術界揚名,李東陽或許是再也忍不了。

畢竟在朝野中,之前一向最被人推崇和稱道的「名師」,或者說是天下讀書人之師的人,不是劉健也不是謝遷,而是李東陽。

很多人能以拜訪李東陽為榮。

現在張周等於是搶奪了李東陽這名頭。

謝遷搖搖頭:「不清楚。」

「那為何一介年輕人,卻可以在學問上如此有造詣?先前的《會典》修撰,便有諸多不合理之處,以他的年歲斷然不可能在短短數月之內,將《會典》修好,或是有人在暗中相助,程克勤怎麼說也該是其中一員了吧?」

李東陽上來一股倔脾氣,好像非要把事情探究清楚。

謝遷道:「最近克勤雖說是回到翰林院,但一直名聲不顯,都快忘了他這號人。你要說他在暗中相助於張秉寬,倒也是無憑無據。」

李東陽帶著幾分厲色道:「那就從他身上入手,翰林院中,絕對不該出現張秉寬的黨羽。」

謝遷問道:「那濟之……」

這是問,你還是針對程敏政,那王鏊要不要一起對付了?

「身為人師,王濟之怎麼也該要點臉吧?難道他不知道弟子在朝地位高過他,他反倒無立足之地?」

李東陽的意思,是先針對程敏政,把程敏政徹底打壓到離開朝堂。

至於王鏊,雖然現在我們也疏遠他,但他到底還可以搶救一下,因為當張周的座師也是很有壓力的,回頭張周真在翰林院體系中被拔擢起來,王鏊自己沒顏面,會自己退的。

「嗯。」謝遷點頭,他似乎明白了現在李東陽的惱怒之處在哪裡,也明白了要先從張周身邊人下手。

讓張周獨木難支。

這似乎跟蕭敬先削王守仁的策略,是相一致的。

乾清宮內。

蕭敬將幾分參劾王守仁的奏疏,呈遞到朱佑樘面前。

幾份奏疏參劾得很有目的性,且非常配合時機,顯然也是蕭敬在背後安排,但具體是如何運作,是不會給留下話柄的,且在參劾王守仁的奏疏中,也顯得是有理有據。

「……陛下,新建伯雖在治軍上能力突出,但過於突顯於勇猛、異軍突起,甚至是孤軍奮戰,而非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以他的才能,或是有治軍之能,卻無安邊之力。在幾份奏疏中,

還有大同地方的上奏,尤其提到了大同地方稅收及庫藏之亂象,很多人藉機斂財,這些人都是新建伯的嫡系……新建伯對這些人,也略有縱容了。」

蕭敬以往是不會這麼去跟皇帝說話的。

但現在他是死豬不怕開水燙,反正也要被迫走人了,既然要在走之前做點事情,打不過張周,還壓不了一個初出茅廬的王守仁?

就算你王守仁不怕,你也要顧慮一下你在朝當翰林官的爹,正是因為你王守仁也有「軟肋」,往往才更容易下手。

朱佑樘道:「這些人,到這時候居然還質疑新建伯?他們覺得,自己更有能耐不成?」

皇帝所針對的,並不在蕭敬身上,而在那些參劾王守仁的人。

或者在皇帝看來,是把蕭敬當成轉述者,而不是當成幕後元兇。

也是因為朱佑樘一向對身邊人過於信任,就算是明知身邊人花花腸子多,他也能護短,基本上不會去追究。

蕭敬道:「陛下,先前就有朝中大臣提過,說是以勳貴兼任憲官,乃是權宜之計,而今大同等地已經相對平穩,似乎也沒必要再以新建伯督地方軍務,這很容易產生文武不分,軍政不分的情況。這會讓下面當官的,很難做。」

在大明,調兵和統兵的是兩批人,一文一武。

調兵的自然有籌謀一切的權力,管著軍政的方方面面,而武勳則聽令行事便可,甚至在帶兵打仗時,往往也都是以文臣為首。

但在張周崛起之後,這情況跟以往大為不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