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的有海(2 / 3)

小說:頑賊筆趣閣 作者:奪鹿侯

在元代更早的時期、或者明初期中期,中原王朝與北方打仗,北方歷來是有一條撤退路線。

往漠南的北方、西北跑,這是逃離中原王朝軍隊追擊的絕佳路線,跨過捕魚兒海,北方是漢軍難以抵達的地方。

可是在如今,劉承宗現,蒙古人再也不會往西北跑了,反而只能往青海跑。

這種不正常的事,在劉承宗的時代似乎成了必然。

漠南的右翼土默特會往青海跑,漠北的喀爾喀也會往青海跑。

那是什麼讓他們不能再往西北跑了?

答案呼之欲出,蒙古人曾經的忠實部下、欽察汗國在全俄的包稅人,斡魯思派出的哥薩克。

青海湖畔的營帳裡,坐在駝絨大毯上的劉承宗不禁搖頭苦笑,他現因為另一份記憶的存在,讓他看待事情的觀點非常奇怪。

他連全青海的統治者都還差得遠,可是在一些事情上,卻總會以下一代中原帝國統治者的角度來看待一些事。

許多事情在他眼中是積重難返的必然,也有許多事情是偶然,只不過那些偶然也有幾乎必然的結果——他的願望是順應那些必然,對偶然防患未然。

比如大明滅亡與後金稱雄是必然,但後金奪取天下是偶然;蒙古衰弱與俄國東侵是必然,但俄國成為新的北方邊患是偶然。

等到第七天,他的馬隊已經在海北找到可耕種的土地,並且開始丈量田畝,探路的塘兵還沒回來。

劉承宗開始懷疑,他派出探路的百餘塘兵是不是叫人打死了。

直到第十六天,風塵僕僕的塘兵才從海東繞回來,人們衣冠不整、大多少了點隨身攜帶的東西。

他們沿湖跑了近八百里。

在海西河口,跟西番寨子打了一架。

那個寨子有七百多口人,在此之前依附於古如黃臺吉,誤以為他們是拉尊派來搶劫的人馬,雙方言語不通,就打了起來。

雙方沒有列陣也沒有近身交戰,那邊有很多輕弓,雙方互射幾陣,領被流矢所傷,不敵塘騎,就潰回寨子了。

兩支塘騎隊無人陣亡,不過有名寧夏塘騎被投石砸在鼻樑上,流了不少鼻血,回來鼻子還腫著呢。

一不小心,獅子軍匪號加一,多了個歪樑子。

塘騎沒跟河口寨子多計較,當天打完繼續上路,跑到海南算了算,這湖比預計要大許多,恐怕他們攜帶的十二日兵糧不夠用,就花了一天找西番村子。

沒找到西番村子,卻找到個男人都去當兵打仗的蒙古小部落,部落的婦人們馳馬揚弓,本想拼死抵抗。

後來現他們沒有想打仗的意思,就用二十三頭羊,換了兩具馬鞍、三張毛毯和一把解腕刀。

在海東,他們又在南北二十里的沙漠裡耽擱一日。

這才終於完成十六日一刻不停的環湖之旅。

青海湖的大小不但過了塘騎們的想象,也遠劉承宗的想象。

這讓他覺得自己的匠人數目嚴重不足,回去就得再給楊鼎瑞肩上派個任務,從東邊招募匠人。

而且他還派人把青海宣慰使司同知週日強找來了。

得了正四品官職的周老爺並不開心,跟著隊伍走到西寧就不往西走了。

讓劉承宗花十二兩在城東買了個帶院子的二進宅子,就整天蹲在西寧城裡騙朝廷俸祿。

還給那宅子美其名曰青海宣慰使司同知衙門。

說得好聽,還同知衙門,那充其量也就是個青海宣慰使駐西寧辦事處。

不過週日強的小日子確實過得挺舒服,整天不給朝廷幹活,還領著四品官的俸祿,西寧衛每月要給他從蘭州調二十四石米糧的官俸。

週日強算是看開了,本來就不想給朝廷幹這活兒,被強拉硬拽著過來,也沒啥他能幹的。

他不知道朝廷把他塞到劉承宗身邊有什麼用。

週日強捫心自問,青海宣慰使司的事情,是一個四品官就能解決的嗎?

皇帝、輔、戶部尚書和兵部尚書、兩個巡撫、三個總兵、二百名地方官、兩萬三千名邊軍,總之需要集結陝西的力量才能解決他。

自己算什麼東西?

本來週日強以為自己會是個人形官印,啥時候需要就啥時候蓋一下,後來現獅子軍不認官印。

官印還不如個秋蘿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