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操心(2 / 2)

小說:頑賊筆趣閣 作者:奪鹿侯

他是萬萬沒想到,這麼短的時間裡,模仿作案都出來了。

劉承宗的搶劫經驗多豐富啊,聽見這事的第一時間就想明白了來龍去脈。

人肯定在臨洮衛,而且很有可能在之前率旗軍加入了劉承祖對狄道與臨洮衛的洗劫,至少為錢糧參與了搬執行動。

因為除了臨洮衛的人,其他人很難短時間聚集上百人馬,也很難攻破大戶莊;而如果沒參與劉承祖的洗劫,這麼短的時間裡很難找到煽動百姓的關竅。

畢竟幹這一行,經驗還是很重要的。

把糧食運到西固的原因,劉承宗估計一方面是為洗清嫌疑嫁禍給他,另一方面很可能與虎將搶了王莊接濟延安百姓一樣……搶的錢糧太多,藏不住、運不完。

所以大部分糧食和牲口都運過來,錢財和少量糧食自己留下了。

劉獅子估計這人是臨洮衛的中級軍官,可能要不了多久就會因為手下大手大腳花錢而暴露,如果沒因為這事暴露,那他很快也會從升職的將官名單裡認識這個小機靈鬼。

不論如何,一萬頭大牲口、兩萬石米糧的封口費,劉承宗覺得這個價格足夠讓他封口了。

好在這些東西不算多,非常容易運送,正當最後一批錢糧牲口渡過黃河,蘭州城也派來信使,說楊鶴要邀請他到戰場中間盟誓,皇帝差人送的土豆和番薯到了。

“你告訴楊鶴,他再到我營裡來盟誓,還有,錦衣衛與官軍不準入營,叫他們在外頭等著。”

劉承宗其實對自己的安全非常上心,只不過有時戰場上他就是軍心,為了鼓舞士氣和勝利,需要冒點險。

但此時的情況,楊鶴一把年紀的老爺子沒可能刺殺他,但萬一有不想活了的錦衣番子掏出支燧手銃給他斃了呢,完全沒必要冒著風險。

蘭州城內的楊鶴也沒辦法,只能叫人抬著箱子往大營走,到了營門口換元帥府軍士把大木箱抬進來。

劉承宗遠遠數著,七隻漆木箱子,六隻都一樣,就有一個箱子看上去比較樸素。

“楊老爺,這就是皇上送來的土豆番薯?”

儘管沒人跟著,但劉承宗還是給楊鶴很好的待遇,按捺住自己激動的心情,先請楊鶴在帳外準備好的椅子的坐下,畢竟一把年紀了,跑前跑後很辛苦。

就在這時,護兵已經上前檢查七隻木箱,小心開啟,以防裡頭拴線綁著鋼輪地雷,開啟一看,六隻箱子裡是連土帶葉的紅薯和土豆,各有三箱。

看得劉承宗極為歡喜,鼓掌道:“此時能夠促成,全賴老總督傾力,將來西北能因這兩種作物活命的人,都該感激老總督的恩德。”

這些玩意兒,意味著他手裡無邊無際的爛地有了用武之地。

劉承宗看重這兩樣,並不在於它有多高的畝產,他在乎的是有產。

河湟谷地是地窄人稠,最低的海拔、連成片的好田地都集中在河谷,但河湟山地是地廣人稀,分散的地塊種了漫山遍野的馬草苜蓿。

如果人吃乾草就能變壯實,那他一點兒都不需要為糧食愁,在他治下適合種植糧食的田地,西寧府算上尚未統計的山田,可能都不到三百萬畝,而他治下的草場……劉承宗都不願意說。

大明的總人口有幾千萬他不知道,但他能確定的是,一畝草場站一個人,絕對站不滿。

單單在海西海北兩個縣,他就有一千多萬畝草場。

他要那麼多草料屁用沒有,反倒是種田,哪怕河湟二百萬畝山地只有一半種土豆,一畝地只能給他出一百斤土豆,那也能讓河湟每個人多吃倆月飯。

這多出來倆月的口糧平攤到一年,就等於豐收。

看著因為幾箱子土豆紅薯,高興到手舞足蹈的劉承宗,楊鶴嘆了口氣。

他問道:“大元帥,是為河湟百姓才到蘭州搶糧?”

劉承宗的眼皮跳了一下,劉將軍變成大元帥,這老頭有詐啊,他壓住內心狐疑,抬手指著營內軍士笑道:“老總督看看我的將士,哪個像捱餓的樣子,你以為我為啥打仗?”

“河湟百姓因我養兵捱餓,我當然要養活他們……可能他們過得不會太好,我的兵太多了。”

劉承宗搖頭苦笑,隨後目光堅定道:“但我不會讓人因為我,餓死。”

楊鶴看著劉承宗,緩緩點頭,他面前這個年輕叛軍大帥,好像真的要養活更多百姓。

這世上想養活更多人的人,並不多,而在西北,真的要這樣做,甚至有可能成功的,楊鶴只認識劉承宗一個人。

他曾經也很想養活陝西三邊的老百姓,試過招撫、勸民、避免戰亂、試過他能做的所有事,可是都失敗了。

楊鶴快而輕地嘆了口氣,抬手指向那個稍顯樸素的木箱,道:“老夫知道劉帥喜愛讀書,那箱子裡都是肅王藏書,教民耕作的。”

“嗯?”

劉承宗湊近了看那隻木箱,裡面都是藏書,有王禎的農書,還有徐光啟的手稿,還有林林總總的書籍,這是他沒有想到的。

他轉頭對楊鶴問道:“老總督為何,給我找來這些書?”

“老夫也想……”楊鶴欲言又止,再次快而輕地嘆息,轉而語氣輕鬆道:“肅王殿下說啊,既然劉帥要在河湟種土豆活人,就請好好種,別老惦記他的王莊,甘肅三萬多畝地只收七千多石租子,那地若在你手裡肯定比他收得多。”

劉承宗笑出一聲,並未反駁。

沒辦法反駁,肅王莊子的租子確實不高。

就在這時,他看見帥帳不遠處有傳令兵等待,樊三郎過去拿了封信走回來,劉承宗便舍下楊鶴過去,就聽三郎道:“是家裡的信。”

劉承宗展開書信,眉頭就皺了起來,又是使者。

只不過這次,是後金的使者。

劉承宗將信收起,轉身對楊鶴道:“老總督和肅王送我農書,我領情,不過還請回京告訴皇帝,五鎮不能勝我,非五鎮之過,實在國力衰弱,不在軍事而在政事,與我作戰,不過平白害了好漢性命……大概蘭州日後會添派駐軍,也無妨。”

“若天下人民安樂六畜興旺,劉某弔民伐罪之輩不足為慮,鼓勵皇帝勵精圖治,多行寬仁之政,以東事為重,西邊他沒啥好操心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