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存亡(2 / 2)

小說:頑賊起點 作者:奪鹿侯

他們這兩代王爺幹成花錢的大事就一件,把《淳化閣帖交給天下人。

《淳化閣帖是中國書法歷史上最早彙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共十卷,收錄了先秦至隋唐千餘年間帝王、官員和書法名家等一百零三人的四百二十篇作品。

因是淳化三年由高粱河車神組織編撰的,所以被稱作淳化閣帖。

真本已毀於慶曆年間的大火,民間翻版來回拓印,至今已魚目混珠,水平參差不齊。

朱楧就藩的時候,朱元璋給了他一部宋本《淳化閣帖,前八卷都是當年北宋宮廷刻版的原拓,格外珍貴,成為肅藩的傳家之寶。

為防止不肖子孫把國寶損毀,朱楧在上面留字,提寫勉夫小子云,不許與人。

因此二百年間,這部《淳化閣帖始終秘藏於王府內庫,肅藩宗室子弟能有幸以其練習書法,外人無緣得見。

直到萬曆四十三年,陝西右參政張鶴鳴偶然得了一部殘缺不全的《淳化閣帖翻本,聽說肅藩有完整閣帖,裝著膽子求上門來,希望能比照宋本校勘。

朱識鋐他爹做了個違背祖宗的決定,不單將閣帖借給張鶴鳴,還有感於各王府對海內沒什麼貢獻,決定延請當時的金石摹刻名家溫如玉、張應召,將這副珍貴字帖刻石,任由天下士子拓印。

這是無比浩大的工程,溫、張兩生朝暮攻石,如面壁達摩冬寒夏暑整整七年,資助工程的肅王朱紳堯未能親眼看見刻石完成就身先逝去,朱識鋐繼承遺志,直到天啟元年才將一百四十四塊刻石完成。

除此之外,兩代肅王都沒什麼花大錢的機會。

朱識鋐攤開蟒袍大袖裡的雙手道:“本王又不放貸,要那麼多錢做什麼,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人丁凋零,說起話來就是硬氣。

肅藩過去三代單傳,直到嘉靖年間才好不容易有六個兒子,完事又絕嗣了,換成朱識鋐爺爺那支,照樣人丁凋零,全家老小加一塊,比結婚後的劉承宗親戚還少。

整個蘭州領俸祿的宗室,大宗小支的男女老少加到一起,才勉強接近二百人。

他們確實沒啥花錢的地方。

“王爺,依照卑職看來,藩國應當早做準備,若楊將軍援軍未至而叛軍攻城。”師襄想了想道:“卑職願差人護送王府宗室東赴平涼避難,留我在城中固守待援。”

師襄倒是沒壞心思,不論他願意不願意,都不能害肅王。

因為肅王這幾年沒少給軍隊助餉,雖說花的錢不算多,但對普通士兵是真能分到幾錢銀子,更別說偶爾還用酒肉勞軍。

很多時候幾錢銀子就能免去一遭悲劇,能活全家性命。

這點錢,讓軍隊拼死為國作戰是痴人說夢,但一飯之恩,足夠讓血性男兒為朱識鋐拼一次命。

這在師襄看來是個大麻煩,肅王必須離開蘭州。

他恐嚇道:“若蘭州失陷,恐怕藩國有絕嗣之虞。”

卻不料朱識鋐雖然像個謙謙君子,對待這種事卻表現得很平靜,道:“祖宗定下我肅藩字輩,贍祿貢真弼,縉紳識烈忠,曦暉躋富運,凱諫處恆隆。”

“若國事真敗壞到這個地步,第一個被攻陷的是本王的藩國,豈能在城破前就率先奔逃,留下將士於城中死戰?”

“嘖!”

師襄擰著眉頭往旁邊轉頭,他聽出朱識鋐的弦外之音,倒不是決意死守。

說白了還是不信這座城真的會被攻破,心裡想的是要跑,也得等城破了再跑。

“王爺,城破了,可就跑不了了。”

朱識鋐擺手道:“師將軍不必再勸,眼下還在上元節,怎麼著也要等到上元節過完了。”

明代的上元節,從太祖皇帝那會定下的假期就是十天。

朱識鋐心想,楊彥昌已進平涼境內,十日怎麼都領兵到蘭州了。

就在這時,王府外突然傳出噪雜驚呼,師襄從肅王朱識鋐的瞳孔看見映出一團升騰而起的火焰。

回過頭,街上的巨大燈龍被人丟在地上,火勢正由下至上,向昂揚的龍頭燃去。

有人驚恐奔入王城,高聲叫道:“賊兵薄城,賊兵薄城!”

剎那之間,殿內舞樂戛然而止,在一片驚叫聲中瓷盤碎裂,衣冠禽獸魚貫而出,各個是六神無主。

朱識鋐也慌了神,說話都不連貫了:“怎,怎麼今日就來了!”

有師襄的親信衛士提刀奔上,怒目圓睜:“將爺,怎麼辦?”

“王爺,事已至此,還請收拾行李,集結宗室東奔平涼。”師襄說罷,指了奔上前來的親信衛士道:“你護送王府宗室從東門出城,去往平涼。”

說罷,沒等六神無主的肅王回過神來,師襄便已抱拳道:“王爺放心,師某與蘭州共存亡,人在城在!”

親信衛士沒給肅王多少面子,連拉帶拽就給他帶走了。

師襄站在拂雲樓上,環顧城內驚慌之下升起多處火焰,面色平靜地閉目數息,直到臉上的汗毛微微豎起,才終於深吸口氣走下樓去。

“請李千總率軍救火,張千總領兵坐營勿動。”

回到營地,師襄先後下令道:“餘下軍兵,隨我登袖川門,生死存亡……就看今日了。”

------題外話------

下午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