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長弓(1 / 2)

楊鼎瑞是專門過來看兵器的。

這人沒練過拳腳槍棒,但有副好身體和一手很俊的箭術,這幾乎都是讀書給他人生帶來的改變。

好身體是因為讀書近視,人們普遍認為近視是病,連帶著認為楊鼎瑞是體弱多病的人,就讓他打八段錦、爬山、打獵。

八段錦不是武功心法,只是古代類似廣播體操的鍛鍊方法,說白了就是靠一套動作讓身體每個地方都動一動。

動動就比不動強。

後來楊鼎瑞中舉,改善生活條件變得有錢有閒,這些就都成了愛好,更喜歡看書,找古代射箭書籍、兵書、農書,什麼都看。

說到底還是經濟基礎決定其他事,中舉後成了生員朝廷養著,更多的書都能想辦法看到,甚至為找一本書能出去遊山玩水倆仨月,反正有功名出門連路引都不需要,自在的很。

“你們這最合用的是長弓,巨唐募步兵多用長弓、宋代鄉勇亦使這個,五十斤筋角弓可抵七十斤長弓,七十斤長弓可抵百斤竹單弓。”

楊鼎瑞眉飛色舞。

他是進士出身又是剛辭了的府官,開口間自有上位者氣概,讓習慣聽命行事的木匠劉向良甚至不知道他是誰就把鉛筆、墨斗各個拿來,好生放在一旁。

楊鼎瑞端著盛放工具的木片,在地上兀自尋覓,找到塊六尺長的木料,自顧自繪畫起來。

他說的長弓,劉承宗知道,但從來沒見過,那是種盛行於唐宋之際的單體木弓,到明代民間偶有,但朝廷戰弓用的都是效率更高的筋角弓。

兵器的選擇一方面看自己的科技,另方面也要看面臨的敵人。

筋角弓是最好的弓,照楊鼎瑞的說法,劉承宗那副弓力七十斤的弓就能抵得上百斤長弓,至於竹弓更是頂得上一百三十斤。

一百三十斤,已經過上力了。

在明初永樂年間,朝廷定下的戰弓四等,是從四十斤到七十斤,當時七十斤就是上力。

而至萬曆天啟年間,戰事頻,北方先有俺答汗的具裝甲騎、又有建州衛龍虎將軍努爾哈赤的雙甲騎馬重步兵,對弓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今邊軍上力是一百二十斤,而下力是七十斤,劉承宗目前使用的就是張七十斤的弓。

從前他能用百斤戰弓四箭連珠,但現在用七十斤有時候想放個連珠箭還會出意外。

合適,就是在殺傷、精準與連續撒放中尋找一個平衡點。

再輕的弓,就要去衛所找了。

長弓的優勢是容易製作、材料單一、工時較少,而且耐潮溼。

最後一點在如今氣候乾冷無比的陝北沒用,但其材料單一、工時較少的優勢確實非常合適興平裡……經濟崩潰的大環境,材料不像以前那樣容易獲取。

看著揮筆劃線的楊鼎瑞,立在一側的劉承宗緩緩頷。

沒有足夠筋角弓的條件下,長弓算條明路,一條符合劉承宗規劃的明路。

“就照著這個做,我會在這住幾天,老人家做弓有什麼地方不懂可以問我。”

很快,楊鼎瑞的圖畫好,甚至還在旁邊畫了訓弓架,回過頭現劉承宗在愣神,這才問:“你在想什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