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楊鶴(2 / 3)

差點把寧州知州週日強嚇得尿出來。

週日強本來就已經很害怕了,自從合水縣被點著了,他一天能給周圍府州縣寫八封求援信,求爺爺告奶奶希望各地給寧州派遣援軍。

依靠寧州自己的力量,哪怕這是座三面環河背靠大山的堅城,也不可能守得住。

彙集三班衙役與襄樂巡檢司,城裡一共有守軍一百二十六人。

就這一百二十六,還要算是週日強和他倆兒子,平均一個守八個城垛,怎麼可能守得住?

幾個日夜,週日強內心都在死守州城與棄城逃跑之間舉棋不定。

現在定了。

三邊總督楊鶴移駐寧州,他跑不了了。

日落斜陽,燒紅半邊天。

寧州知州週日強穿著繡白鷳補子的青色官袍,脊背微微佝僂,揣手站在城門樓上,眉眼皺成個囧字,看小兒子與老僕騎馬南去的背影,疲憊地嘆了口氣。

像個愁的老農。

長子在身邊道:“大,回去吧,總督軍門還在衙門等著呢。”

“做官可真難啊,你還想做官呢,給朝廷做官容易嗎?”

週日強苦惱地搖搖頭,對長子道:“這次若能活著,你就回保定去,讀書畫畫,幹嘛都行,不要再科舉了。”

他是保定府蠡縣人,在山東、河南做過知縣,都幹得不錯,萬萬沒想到升任知州到了寧州。

初初上任,他就知道這輩子仕途也就到這兒了。

他在山東利津當知縣,一個縣兩萬多人,教育百姓勤種莊稼、努力捕魚,甚至還能用學識幫漁民改造漁船。

他在河南當知縣,一個縣四萬多人,良田一眼望不到邊,最大的問題是富戶藏匿百姓以及偶有抗稅行為。

等輪到他在寧州當知州,官位是升了,可這片土地上沒什麼他能幹的事。

黃冊上一萬七千多人,收稅時候只能找到一千三百多人。

往年欠下的稅,幾乎就是大明朝自洪武延續至今的年號,年年不落,年年欠。

頭頂烏紗帽,他要編戶齊民給朝廷收稅;

摘了烏紗帽,他也是個人,怎麼看著百姓都跑到山上像老鼠一樣挖地洞求活,還能張得開收稅的嘴。

當官,當個屁。

這就不是人能幹的事兒。

回到州衙,楊總督正坐在他那張掉漆的椅子上翻著書冊,見他進來,抬手指著上面的詩道:“這是泰萌寫的守寧有感?字字情真。”

那是週日強寫的詩,在這他也沒別的事可做。

詩上寫的是:瘠土山城地半荒,民逃廬廢盡堪傷;官同五日賢良少,賦重十郵供應忙。書吏不知三尺法,閭閻拖欠幾年糧;憑誰喚起梁公問,教我當時救苦方。

梁公說的是狄仁傑,狄仁傑曾做過寧州刺史,人家當時面臨的問題是官吏腐敗、水利不修。

如今他要面臨的問題是朝廷重稅,週日強倒是想懲辦幾個貪官汙吏,可寧州被重稅、旱災、賊寇壓垮之後,哪裡還有貪官汙吏的生存空間。

“牢騷之作。”

若是以前,長官看見自己的詩作,週日強會非常高興,可如今實在提不起半點精神,道:“軍門還請回固原吧,賊寇逐糧而流,寧州沒有他們要的糧,不會來打寧州。”

“可軍門在這,就不一定了。”

楊鶴對週日強詩中無奈深有同感,儘管他們無奈的地方不同。

所謂三邊總督,實際不過兵餉錢糧挪用遼鎮後的替罪羊,那武之望多好的人,不就是被這些東西逼死的。

楊鶴對此同樣束手無策,他問道:“不在寧州,我還能在哪呢?”

週日強沒說話,在一旁垂手而立。

就聽楊鶴道:“泰萌,今延慶流賊兵鋒之指寧州,你覺得有什麼好辦法?”

“回軍門,若是逐食流賊,尚可以寧州窮困勸走、賄走,甚至就地安插種地,反正寧州荒地極多,可劉承宗是個叛軍頭目,下官並無妙計。”

週日強說得非常大膽,令楊鶴挑起眉毛,連賄賂賊人都說出來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