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五烽五炮(2 / 3)

拿下武威,就能讓元帥府直接威脅莊浪河戰場的後方。

至於甘州再往西,沙漠化的高臺駱駝城或只剩下小綠洲的酒泉,楊嘉謨倒也不是沒想,他想了,想不通再往西跑的意義。

往哪邊走,就只能往關外去了,關外是真的沒有補給的地方,嘉峪關北邊是黑河和沙漠,南邊是祁連山,那條路出關直通吐魯番。

這麼看來,張天琳說得挺像實話。

偏偏戎馬倥傯三十年,老將的敏銳直覺讓楊嘉謨不信,心中懷疑所謂的涼州,只不過是粗淺的聲東擊西。

哪裡會有真正的將軍會暴露真實意圖給敵人呢?

除了沒啥腦子的農民軍,沒人會這麼打仗……偏偏根據張天琳的自報家門,這個鳥人匪號過天星,好像真的是農民軍。

楊嘉謨死死盯著輿圖,換位思考琢磨元帥府的意圖,先是扔出一堆蒙古韃子和朵康番子堵塞莊浪河,又隔著祁連山把一個挺能打的農民軍頭子和他的孤軍投擲過來。

甘肅大帥在心裡頭尋思,元帥府該不會內亂了吧,劉承宗在這兒借邊軍之手鏟除異己呢?

當然這只是一瞬間的想法,腦海裡浮現這個可能,楊嘉謨自己都搖頭。

但凡劉承宗沒有元帥府絕對的權力,不會有二傻子翻越祁連山來打仗的。

楊嘉謨認為最大的可能是洪承疇猜錯了,兵法說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

翻越祁連山而來的軍隊依然是試探性進攻,劉承宗真正的主力還在祁連山另一邊,而且很有可能,會在甘肅邊軍被張天琳擾亂從祁連山撤防之後,再大舉翻山而來。

這樣一來張天琳所說的涼州,是聲東擊西,就說得通了。

大概為這件事想明白一個思路,令楊嘉謨心情好了許多,他要著手解決第一個問題了,既為手上沒有兵的問題。

他派家丁在張掖城裡請來一對兄弟,這對兄弟倆叫趙宗禮和趙宗祝。

趙氏兄弟是張掖城德高望重計程車紳,兄長趙宗禮今年七十有二,曾任洪水營遊擊將軍;弟弟趙宗祝今年七十一,萬曆年間是甘州衛指揮使。

兩個甘肅老頭兒進了總兵衙門,五十多歲的楊嘉謨也得行禮喊叔叔。

三個老人在總兵衙門商議過後,前線戰敗的訊息才在甘州諸衛傳開,等開回來殘兵敗將進城,楊嘉謨派人在戈壁與荒漠中轉了三天,依然沒能找到當時的戰場,戰死士兵的屍一具都沒運回去。

他們說是風吹砂礫將一切掩埋,沒有人能找到黃沙之下的血跡斑斑。

楊嘉謨深知甘肅強宗大族軍事地主眾多的情況,畢竟楊家就是其中之一,即使是他也沒有辦法調動別人的家將。

但百姓的憤怒與羞惱情緒,可以人為調動。

隨後幾日甘州哭聲震天全城激憤,六百餘戶家家縞素,全城內外遍地紙錢,人們將陣亡士兵穿過的衣裳用過的器具裝進棺材、沒有棺材就卷張草蓆,一排排停在張掖城外。

甘州人已經很多年沒有經歷戰事了,人們安於戈壁綠洲的生計,但似乎就在一瞬間,所有居住在沙漠綠洲裡的男人都被城門口的棺材與草蓆點燃怒火,這裡又變成了烽火連天張國臂掖的張掖城。

城門口的老弱婦孺說要報仇。

甘州士紳應總兵官楊嘉謨之邀齊聚於城皇廟,將甘肅總兵標營被調往莊浪河戰場,他手中無兵可用的情況告知眾人,他解下烏紗對人們拜了又拜。

甘州士紳們坐在太師椅上鐵青著臉,對總兵官的拜禮安然接受,因為他們要出兵了,就算是古代帝王,大將出徵時也要這麼拜。

這就是楊嘉謨故意讓士兵找不到陣亡袍澤屍的原因,上層對下層的人身依附,讓他無法直接請甘州士紳出兵,多一個人出兵,就少一個人種地,誰還能沒有點私心呢?

但當下層把出兵復仇當作正義與期待,上層順水推舟也能收穫人心與聲望,拒絕不了了。

七十二歲的老將軍趙宗禮起身寫了一封告甘州戰守書,告示上號召吏民自負糧草甲械投軍、生員登府衙獻計獻策、工匠人等趕製軍械藥物、富戶士紳踴躍捐糧捐錢,鼓勵家將從軍。

隨後一個又一個甘州士紳起身向城皇爺紀信行禮。

只有一條胳膊的指揮使葛永、趙宗禮的兒子指揮使趙寀、滿臉天花麻子在職養病的都司高國恩、即將上任的臨桃副總兵歐陽袞、一輩子沒落得實缺的指揮使王嘉官。

還有廣寧之戰西平堡自刎副總兵羅一貴的兩個兒子,都督僉事羅俊傑、指揮使羅俊士等人,一連串的甘州將軍於戰守書籤字畫押,對著城皇爺起誓,捐錢捐糧,派兵從徵。

一日之間,張之衡、保獻書、張聖翼、蔣明理、康國新等甘州貢生、生員聯袂叩響總兵衙門,獻平寇之策。

眾多錦帽貂裘計程車紳為朝廷捐錢捐糧,紛紛派遣親兵家將投軍應募,帶動更多甘州吏民自負糧草甲械投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