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老子英雄兒好漢(2 / 2)

小說:頑賊聽書 作者:奪鹿侯

不論如何,千總黃命是蘭州城的英雄,只不過沒能為蘭州帶回喜訊,反倒帶回了金縣已被攻佔的噩耗。

當晚,練國事讓人為驚魂不定的富戶士紳準備了飯菜,並將守備西城的任務交給尤世祿,召集將領,自士紳中推舉出一名老者來彙報城外的情況。

在蘭州外城的官署中,老者一直絮絮叨叨訴說他的委屈,說家裡被賊人搶走多少錢糧、奪走多少器物,甚至精細到一個景泰年間的花瓶,把巡撫和將軍們聽得昏昏欲睡。

賀人龍在邊上聽得直笑。

都到了這般田地,元帥府馱運錢糧的民夫在西邊摩肩接踵,來往黃河之上的騾隊從早到晚日夜不息,郊野被劫掠的富家何止百戶、運往河口的錢糧何止十萬?

數日之內蘭州左近富家遭遇滅頂之災,慘劇不知生了多少,單就賀人龍知道的,就有兩個鄉間良姓惜財不惜命,聚集家丁佃戶以火銃據守,最後給自己掙得滅門。

天都塌了!誰還在乎你家這仨瓜倆棗啊?

張全昌向老者訓斥道:“老先生,撿條命就知足吧,城外敵情如何?”

一說敵情,老者比被搶了錢還急:“烏泱泱的馬隊騎馬上城牆,先打清水堡,再打金縣城,沒了,啥都沒了!”

“一派胡言!”練國事瞪眼怒道:“那戰馬如何能騎上城牆,有人開城獻降?”

老者知道這一屋子都是大官大將,但他確實沒有說謊,當即慌得想要辯解,不過還沒等他說出話,就已被張全昌制止。

張全昌看上去並不對騎馬上城牆感到意外,更多的只是懊惱,他稍稍平復心情,對練國事道:“大人,清水堡已經十二年未能撥銀修繕了。”

站在後面的賀人龍嘆了口氣,他就知道。

他就知道是修繕城牆的事兒,這事他太熟悉了,擔任魚河堡守備其間,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榆林鎮要錢修城牆,從上任要到升職,魚河堡的城牆都沒修好。

這還是他年年派兵用土、木板填補城牆缺口,如果他不補,魚河堡大概也會像如今清水堡一樣,能直接騎馬登上去。

想來清水堡這個地方,堡壘城牆不被當回事也很正常,誰能想到在金城這個地方,會遭遇敵軍攻城呢?

練國事滿面的難以置信與懊惱,卻什麼話都說不出口。

毫無疑問這是他的失職,自他上任以來,這個巡撫既不巡、也不撫,主要精力都放在督軍剿賊上,拉著五鎮大軍在六盤山東西往來逆戰。

何況就算他不督軍,也沒法巡,如今的陝西出了關中,不帶兵就連二百里地都走不了。

其實別說練國事難以想象元帥府軍隊是騎著馬攻的城,就連楊耀都沒想到自己這輩子還能騎馬登城。

當然覺得這一切最離譜的還是劉承宗。

就在練國事等人在蘭州城內收到訊息的同時,蘭州以西的大營裡,劉承宗也正在將楊耀送回的戰報匯總,以期在輿圖上繪出最新局勢。

戰報中楊耀說得很清楚,當安寧堡被破,楊耀率軍自蘭州東津渡過黃河,在營盤山兵分兩路向金縣掠襲,途掠富戶賞貧家,橫掃四十餘營,直抵金縣清水馬驛。

蘭州以東的榆中盆地軍事化非常厲害,在漢代霍去病出徵河西就在這裡修堡設營,到漢末更是直接變成韓遂的大本營。

從那以後數次往返拉鋸、來回易手,使當地隨處可見古代廢棄土堡、軍營屯營,當地聚落的名字大多都以某某營來命名。

不過這種軍事化並沒有給馬營帶來困難。

因為在這些以營命名的聚落裡,居住的都是旗軍、軍餘,或是與旗軍沾親帶故的百姓,楊耀就是被這些旗軍指引著一路翻山越嶺奔襲過來,一切都熟門熟路,就像回家了一樣。

直到抵達清水驛,才終於吃到個閉門羹。

清水馬驛的驛丞遠遠看見他就關閉城門,命令驛卒各取兵器打算據城死守,驛卒不多,但楊耀手邊沒趁手的攻城器械,就沒想攻城。

可也是就在這,麾下千總楊承祖報告,距驛城僅一里遠的清水堡似乎有可趁之機。

楊耀過去一看,清水堡的城牆有個大豁兒,城牆斜坡矮到人高,踩著馬背就能跳上去,當即下令攻城,驅趕戰馬驢騾至城下。

守軍本來防守就沒什麼氣勢,他們覺得榆中盆地進了賊,蘭州城肯定是已經被攻陷了,就只砰砰打了兩輪銃炮,第一輪朝天、第二輪朝地,見嚇不走楊耀,轉頭就投降了。

不投降也沒辦法,本來是需要踩著馬背才能登上城,等他們朝天打完,驅趕戰馬的軍士都到城下了,朝地放完炮,他們就現敵軍不需要踩馬背跳城了。

直接踩馬屍就騎著馬上來了。

清水堡投降,清水驛的驛卒們很快也殺官投降,轉而就有降兵自告奮勇去說降條城,緊隨其後,什字川堡、結河關守軍聞風而逃。

至於金縣,金縣倒是個挺好的中等規模城池,要護城河有護城河、要包磚高牆有包磚高牆,唯獨……它沒兵。

那城有上千個城垛,只有幾十個民壯,倒是城內有三個生員很可惜,其中一人在楊耀部馬隊薄城時繞城奔走大呼,呼喊百姓登城拒敵,中箭不治。

還有從臨洮過來的兩兄弟,叫丁光耀、丁光彩,同樣也都是秀才,居然敢率幾名夥伴揚鞭策馬挺矛馳射,想衝開一條去路。

劉承宗放下戰報搖搖頭,可惜他們不是賊兵,這種單憑勇氣與技藝,不能對抗軍隊。

他嘆了口氣,回信告訴楊耀,需要向百姓講清楚,元帥府不與百姓為敵也不會濫殺無辜。

然後以他的落款給死去的生員、守城民壯立碑記傳,從所掠富家財貨裡取些米糧給予撫卹,不為記載他們對抗自己無謂的犧牲,而為紀念他們保護鄉鄰。

不論天翻地覆,世上永遠都需要這樣的英雄。

當然,劉承宗在信的最後,著重叮囑楊耀,修了碑,人心收得差不多了就把金縣城抓緊平了,兄長劉承祖已經從南路出,去平河州了,他們最後要在狄道相見。

儘快把糧食搬回去,西邊還有倆大汗等著他收拾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