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眼見為實(2 / 2)

小說:頑賊解讀 作者:奪鹿侯

高臺一戰打得極其慘烈,短兵相接僅僅一日,兩軍重傷、陣亡士兵過兩千,輕傷、殘疾也過千人。

劉承宗的準備充分在攻城時起到了巨大作用,在戰後統計傷亡的報告中,儘管陣亡負傷的總數比例比明軍稍高,但這是算上莫與京部被羅俊傑率軍突襲的結果,在實際攻城作戰中,肅州營的傷亡較明軍稍低。

但即便如此,因攻城軍隊集中為肅州營,實際損失異常慘重。

戰前四名將領,胡志深率八百人、米剌印部九百多人、丁國棟部八百人、蜂尾針部五百人,總額三千。

戰後胡志深部七百、米剌印部六百、丁國棟部四百餘人,蜂尾針部四百,總額兩千一百,其中還有近半傷兵,且丁國棟的十名百總僅剩一人。

慘烈的戰事需要有更高的封賞,因此劉承宗除了兌現戰前對肅州營的承諾,為全營將士劃分土地、賞賜三個先登百總部戰馬、牲口,還從虎賁營臨時組建了一支精於計算的百總隊。

由他們將城內繳獲金銀銅幣之外的所有戰利品加以統計、定價,分成四份,一份留在中軍、一份依照軍功給肅州營、一份作為陣亡撫卹,最後一份作為特別獎賞,給作戰中表現格外優異的軍官與士兵。

繳獲的金銀銅幣價值白銀一千四百餘兩白銀,劉承宗將這筆錢同樣用於賞賜,依照一畝地一兩白銀的價格,向肅州營存活下來但不願要田地賞賜計程車兵回購每人三畝的土地。

至於陣亡士兵,則派人向其留在肅州的家卷詢問,是要土地還是要白銀,要土地由肅州衛指揮使宋賢分配,要白銀也同樣由肅州衛支出。

經此一戰,肅州營雖然受損頗大,但存活下來計程車兵在甲械上都有了質的飛躍,他們幾乎每人都分得鎧甲,絕大多數士兵也有了坐騎,劉承宗又從虎賁營調了兩個百總隊計程車兵進去,充任低階軍官,徹底掌握了肅州營。

現在肅州營缺少的只是補充一批士兵,恢復滿編狀態。

儘管高臺有不少俘虜,但劉承宗並沒有難為這批俘虜,經過查驗身份,往肅州放了九十三名軍官,讓赤斤衛指揮使康良輔派兵送到海北。

普通士兵受傷的給予醫治,該用藥用藥、該縫針縫針,不方便行動的就先留在高臺,歸臨時工匠營千總殷如嶽安置。

殷如嶽原本是高臺千戶所的儒學武生,眼下對元帥府來說鎮夷、高臺兩地失去了設定千戶所的意義。

因此劉承宗整合兩地改為高臺縣,殷如嶽做了元帥府高臺第一任知縣,負責高臺百姓民居的重建工作,一不能耽誤秋收,二是就算挖地窩子,也要趕在上凍之前完成民居重建工作。

至於沒受傷的逃兵和俘虜,劉承宗則讓韓世盤徵求了他們自己的意願,願意加入元帥軍,就先跟著軍隊等待分配,願意回家,則解除兵甲放回甘州。

最後留下二百多個願意加入元帥府的,劉承宗也沒把他們編進肅州營,另外立了個甘州營的架子,暫時跟在虎賁營後邊行動。

這幫人跟肅州營在高臺城血戰,編進肅州營準沒好下場,給肅州營補充兵力的事,落到了早前在肅州收降編的魏遷兒頭上,從他那調了九百人併入肅州營。

現在最亂的其實是甘州。

高臺是小地方,打得慘烈,但戰爭波及範圍很小;甘州是大地方,打得混亂,波及的範圍也更廣,高臺打到這會,東邊送來甘州的戰報、塘報、書信已經過了八百封,情況在劉獅子眼中才漸漸明朗。

如果說虎賁營在高臺給雙方陣亡的兩千多名士兵挖大坑、修墓園,讓劉獅子心情低落,那麼日漸清晰的甘州戰況,就是難得能讓劉承宗感到高興的訊息了。

那邊幾乎沒什麼硬仗,甘州本地的軍隊都被劉承宗高臺解決掉,大部分涼州兵跟著副總兵李鴻嗣逃往涼州,在甘州剩下的……怎麼說呢,都是陝西人。

李鴻嗣本部軍隊就都是陝西兵,他們連一匹甘肅鎮的軍馬都沒有;張天琳、高應登率領也都是陝西兵,戰場上只有唐明世等少數幾個將領,率領的是甘肅兵。

戰場上建制全亂、各部化整為零各自為戰,本來就都在崩潰邊緣,但因為戰線是在往東走,因此就算崩潰,兩軍崩潰的狀態也不一樣。

明軍那邊潰不成軍、自相殘殺、四處逃竄、望風而降的、到處搶劫的、甚至有管隊騎馬撞死千總的。

張天琳和高應登的部下,則是迷路、反方向逃跑、掉隊,落馬被俘虜後策反整個小隊的、不想打仗化妝成百姓傳播造反思想的、鑽進番民領地當先進技術傳播者的、甚至還有給自己逮個長官佔領城堡以待天時變動的。

整個戰場稀里湖塗,張掖綠洲上二十多座城堡就在甘州城立起元帥旗之後互相串聯,但兩個營的編制非常亂套。

本來元帥府的軍隊自主性就很強,過去多次出現脫離指揮的狀態,劉承宗也從未因將領、軍官相機行事有越權之責而責怪、處罰任何人。

而這次在張掖戰場上,元帥軍挾東征大勝的威勢,陝西人見陝西人,稍微打打就能把崩潰的官軍招降,造成能打勝仗的小隊、大隊、把總司兵力嚴重編,為維持建制,紛紛選擇派人給高臺送信,自封低階、平級官職,自領高一級官職。

高應登的膽子大,營中如今有五名千總,其中兩個是他封的臨時代千總;張天琳按說膽子也很大,但因為早前搶劫粆圖臺吉戰馬,心裡害怕戰後被劉獅子數罪併罰,營千總依然是三個,但有十把總,其中三個是由百總自封,還有一個是百總映山紅給自己逮回來的。

倆營加一塊,劉承宗粗略估計,有一萬一千甚至一萬兩千號人……這種兵力構成,已經很難維持軍紀了。

因此元帥軍主力進軍甘州必須儘快,否則張天琳、高應登兩營難免會出大亂子。

這就好比高臺攻城戰,楊嘉謨的甘州營比肅州營兵多,雙方在城頭殺了個一比一,肅州營兩個主力千總部死傷過半,可楊嘉謨的軍隊卻崩潰了。

就因為虎賁營、蒙古旅、魏遷兒營都在邊上駐著,大勢就在這壓了人心一頭,壓得肅州營穩如泰山,也壓得甘州營兵敗山倒。

伴著一場喪禮辦完,元帥軍各營挺進甘州,劉承宗攻破高臺、楊嘉謨自焚而死的訊息,也隨著逃兵傳遍山丹、永昌諸衛……直抵甘肅最後一座要兵有兵要糧有糧的堅固堡壘,涼州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