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編 近代文明在考驗中(2 / 7)

<b>戰爭爆發?貝希托爾德伯爵有意讓最後通牒這麼苛刻,目的在於讓塞爾維亞不能答應。正如他的預料,塞爾維亞拒絕了他所提出的某些要求,但提議將這幾點呈交仲裁。俄國與英國都敦促他再給塞爾維亞更多的時間考慮,可是他竟大膽地按照他的計劃施行。奧匈帝國於1914年7月28日向塞爾維亞宣戰了。</b>

<b>俄國擁護塞爾維亞?俄國實踐了在1908年至1909年危機中許下的諾言,警告奧匈帝國不要攻打這個小斯拉夫王國,沙皇命令動員他的所有軍隊。</b>

<b>德國擁護奧匈帝國?俄國軍隊的動員既威脅到了奧匈帝國,還威脅到了德國。它將會讓俄國軍隊靠近德國與奧匈帝國的邊界,再開始行動。德國的軍事領導者說,對此進行容忍將等於德國自殺;假如戰爭爆發,這將會讓俄國處在有利地位。德國立刻主張俄國停止動員。在俄國表示拒絕的時候,德國便對,俄國宣戰了。這是在1914年8月1日。</b>

<b>法國的捲入?法國是俄國的同盟國,德國詢問法國政府是否有幫助俄國的意願。法國拒絕表態中立,德國又於1914年8月3日對法國宣戰。

</b>

<b>比利時的捲入?比利時阻礙了德國計劃的施行,因為德國將軍們已經為戰爭做好了攻擊計劃:派遣一支軍隊快速透過比利時與盧森堡,在行動緩慢的俄國軍隊可能採取行動以前,就給法國以致命的攻擊。</b>

<b>包括普魯士在內的列強在一份條約中曾做出保證,比利時要保持中立。但比利時卻擋在了德國入侵法國的路上,這份條約也是德國的障礙。德國宰相認為撇開這份條約、長驅穿過比利時是錯誤的違約行為,可是他沒有膽量反對德國軍閥們。德國軍隊於8月4日進攻了比利時。</b>

<b>英國的捲入?直至此時,英國還尚未確定如何行動。英國政府曾經秘密向法國承諾,假如德國海軍攻擊法國海岸,英國戰艦會進行攔阻。英國不管怎樣都會加入戰爭,它無法允許友邦法國與俄國被打敗。但當德國軍隊攻入比利時,英國的態度便不是問題了。當天英國就向德國宣戰了。</b>

<b>不久以後,日本跟隨了英國的行動。門的內哥羅也加入到戰爭中,站到了塞爾維亞一邊。</b>

<b>義大利的為難?義大利是歐洲僅存的一個還維持中立態度的強國。表面上它是德國的同盟國。私底下,它與法國有合作協議。義大利表示:德國與奧匈帝國首先引發戰爭,它沒許諾要幫助一場侵略性質的戰爭。</b>

<b>原因與責任?因為導致戰爭的外交活動是秘密進行的,起初沒人準確知道哪些是真正有罪的國家。協約國指責德國,尤其是德國皇帝。德國人與奧地利人卻指責俄國與英國。各國人民依例都願意相信自己的政府是無辜的,而敵國才是有罪的。後來,很多真相被揭露了,上千的秘密檔案被公開了。證據表明奧地利獲得德國的許可,故意的、有計劃地向塞爾維亞宣戰。但不能明確德國是否有意要引發一場大戰。在這點上,意見還存在分歧。一些歷史學家覺得德國是有罪的,而有一些人卻主要指責俄國與法國,還有一些人說雙方都應負責任。</b>

<b>所有的真相都還不清楚,大概過去很多年也不會被徹底弄明白。但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德國與奧地利都沒有,協約國也未在戰爭開始時公開所有真相。假如想要了解這場衝突的根本原因,就必須得回溯到1914年7月之前。總結起來,戰爭的原因可以歸納為:(1)國際關係處於一種不受約束的無政府狀態;(2)各國之間的領土爭端;(3)新重商主義;(4)&ldquo;民族榮譽&rdquo;的錯誤見解;(5)戰爭意味著&ldquo;適者生存&rdquo;的錯誤看法;(6)軍國主義;(7)海軍主義;(8)秘密外交與秘密聯盟。</b>

<b>這種種原因好像炸藥,稍微一碰就會爆炸。薩拉熱窩的刺殺與奧匈帝國的最後通牒給這個炸藥的爆炸點燃了星星之火。</b>

<h2>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5G0W8.jpg" /></h2>

<h2>

第44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h2>

<b>本章只有幾頁的篇幅,無法對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全面的講述。許多國家加入到這場大戰中,上百萬人民被殺,上百萬婦女與兒童肝腸寸斷,流離失所;推翻了舊政府,成立了新政府;在爭鬥中籤訂了公約與協議,重大的條約標誌著戰爭的結束。價值上億的種種財產受到了損壞;諸國負擔了前所未有的戰爭債務;而關乎和平的各種難題還是未獲得圓滿的解決。</b>

<h3>

一、德國在陸地的勝利</h3>

<b>德國抱著很高的期望引發這場世界大戰,軍隊要比世界上的所有軍隊都組建得更完備,武器更先進。德國具有1866年與1870年至1871年戰爭所獲得的速戰速決的歷史經驗。它的財富與資源非常雄厚,它的人民非常愛國。</b>

<b>德國的計劃?俄國擁有強大的軍隊與豐富的資源,可是它的鐵路系統落後,因此集結兵力的速度緩慢,在德國的東部邊界採取行動更加推遲了。所以德國打算先對抗西方,在英國能提供給法國有力的幫助以前給法國以挫傷性的攻擊;之後再與奧匈帝國共同進攻俄國,戰勝俄國,奪取戰爭的勝利。在多次戰役中,德國與奧匈帝國彷彿正按著既定計劃走向成功。</b>

<b>德國在西方的勝利?1914年8月初,德軍越過盧森堡與比利時突襲法國。在穿越盧森堡這個小小公國的時候,並未遇到什麼困難,可是比利時卻進行了強烈的抗議,並且奮起反抗。雖然他們戰敗了,但是他們阻礙了德軍前進的步伐。這讓法國有時間來進行防禦,讓英國有時間派遣軍隊前往法國。這自然讓德國人大為惱怒。</b>

<b>德國委派了一名軍人總督常駐在布魯塞爾,將比利時當作一個被征服的行省。他們燒燬了很多公共建築,包括魯汶大學無比珍貴的圖書館。他們還強逼比利時人幫其籌款。比利時軍隊的殘餘部隊加入到了法軍與英軍的行列中,英勇奮戰。

</b>

<b>德國鋼與火的漫長戰線燒到了法國境內,差不多到達巴黎。里爾、色當與蘭斯等城市與成百上千個市鎮以及村莊落到了德國人手中。</b>

<b>馬恩河的敗仗?9月初法軍固守馬恩河一帶,防線東端跨過凡爾登。德國人被遏制住了,之後又被打退一段距離,因此保住了巴黎。雙方挖壕對峙,中間隔著靜寂的&ldquo;無人地帶&rdquo;,蜿蜒崎嶇的自孚日山脈直達北海,有600英里長。</b>

<b>德國在東方的勝利?同時,俄國在東部已開始進攻德國與奧匈帝國。奧匈帝國的反抗非常弱,因為塞爾維亞和奧匈帝國激戰正酣。但是德國很快便在9月底的坦能堡戰役中將俄國制服了。俄國軍隊的人數非常多,可是許多士兵都是文盲,沒有經過嚴格、專業的作戰訓練和精良的裝備。另外,俄國國內的政府獨裁、不得民心,俄國官員們大多腐朽無能,也是導致失敗的一個原因。</b>

<b>俄國的崩潰?直至1915年春,俄國停止了進攻。夏季,興登堡將軍率領一支強大的德軍,摧毀了俄國的戰線,俄屬波蘭全境都被征服了。1917年春,俄國的一場革命打倒了沙皇,建立了共和國。到了1918春,俄國居然潰散、混亂到向德、奧單獨投降以及和談的地步。這一切對被稱作中歐列強的德、奧來說是一場重大的勝利。同時,在西線,它們保住了陣地,雖然向凡爾登的另一場進攻失敗了。</b>

<b>土耳其與義大利?1914年秋,土耳其加入到了中歐列強的行列中,義大利於1915年春參加了協約國。協約國在嘗試奪得君士坦丁堡的時候,損失極重,義大利在高山地帶攻擊奧地利的過程中也死傷了幾萬人。</b>

<b>保加利亞與羅馬尼亞?1915年秋,在進攻塞爾維亞、門的內哥羅以及阿爾巴尼亞的時候,保加利亞站到了奧、德與土耳其一邊。1916年8月,羅馬尼亞加入了協約國,入侵奧匈帝國,可是不久便被中歐列強的聯軍所征服。希臘意圖保持中立。希臘國王是德國皇帝的妹夫,但是許多希臘人都同情協約國。</b>

<b>新的戰術?這場世界大戰很快便顯現出耗時長久與耗費驚人,並且它與以前的歷次戰爭在性質與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區別。</b>

<b>整個國家都被武裝起來了:以前作戰計程車兵只不過是上千人,而現在卻是上百萬人。上百萬計程車兵分散在各個戰場,躲藏在一條條漫長的戰壕中,比如西線長達600英里,東線長達900英里。以前也有幾次使用過壕溝與隧道,比如美國內戰中1864年&mdash;1865年間在弗吉尼亞州的彼得斯堡。可是這場世界大戰的戰壕與隧道卻更深更長,並且普遍如此。在對峙雙方的戰壕間設有倒刺的鐵絲網,假如要想奪得敵人的戰壕,軍隊就一定要跨過這些阻礙。</b>

<b>炮兵?在這場世界大戰中,很少出動騎兵,但炮兵的作用卻發揮到了以往想象不到的極致程度。機關槍也被大量使用,整條戰線上被放置著大炮,用來清除&ldquo;無人地帶&rdquo;的阻礙,毀壞敵人的陣地與掩護步兵的衝鋒。最初德國在炮兵方面佔據上風。後來他們還擁有了一些巨炮,能從60英里之外或是更遠的地方朝巴黎射擊。但很快法國與英國在炮戰中挺住了。</b>

<b>除了大炮發射的炮彈,還新增了用手投、飛機投放、安放在海里的種種炸彈。德國使用了致命的毒氣,協約國也跟著效仿。協約國製造出了鐵坦克,它可以爬山跨溝,噴射煙火與發射子彈。雙方還都使用了作戰能力很強的飛機。</b>

<b>飛機?飛機是這場世界大戰中顯著的特徵。上百架飛機在戰壕上方飛來飛去,拍攝與偵察敵軍的行動,驅趕敵機,並在敵人戰線的戰略要點上投放炸彈。</b>

<b>汽油發動機?假如沒有汽油發動機,這場戰爭便會很不一樣。笨重的坦克安裝了汽油發動機,衝倒樹木、柱子以及柵欄。它還發動快速的摩托車、卡車以及高速的飛機。</b>

<h3>

二、英國在海上的勝利</h3>

<b>英國一直將主要的戰鬥力量放在艦隊上。英國海軍的人數與火力是德國的兩倍,在戰爭中充分發揮了艦隊的威力。</b>

<b>英國的海軍? 1、首先,英國海軍封殺了德國海軍,讓德國的軍艦與其餘船隻大部分時間困在德國的海港內。這樣便剝奪了德國運送軍隊進攻英國的工具,讓英國免遭如比利時、法國以及波蘭被入侵的恐怖。</b>

<b>2、其次,英國透過海軍的優勢可以及時對法國進行支援。英國不但可以從不列顛群島,還可以自英帝國各地&mdash;&mdash;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印度等地集結人力,運往法國,和法軍與比利時軍隊一起作戰。軍火與糧食的供給也是透過英國船隻運往法國的。

</b>

<b>3、再次,英國海軍切斷了德國大部分的對外貿易。在世界上的所有地方,英國軍艦與法國以及俄國的艦隊一同張開巨網,奪得了德國幾乎所有的遠洋商業。失去了海上貿易,德國便不能在國外市場上出售貨物,也無法購買自己所需的商品。</b>

<b>4、最後,英國人在這場世界大戰中的表現,和他們在拿破崙戰爭與一些更早期戰爭中所做的一樣,他們四處進攻奪得敵人的殖民地。英國於1914年在日本、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的幫助下,奪取並佔領了德國在太平洋上所屬的所有島嶼。日本還奪得了在中國膠州灣的德國商港。</b>

<b>在非洲,英國人在法國殖民地軍隊的幫助下,於1914年征服了多哥,於1916年征服了喀麥隆。自南非開拔的英軍於1914年鎮壓了布林人的暴動之後,又於1915年橫掃了德屬西南非洲,於1918年完成了對德屬東非的征服。</b>

<h3>

三、海上的損失與悲劇</h3>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