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武安(2 / 2)

秦王看出他心中動搖,微笑道:“不必眷念,寡人自會於咸陽等你歸來。”

嚴江微微皺眉,終是輕笑搖頭道:“也沒甚要是,還是明年再去罷。”

再多一年,秦地物種推廣完畢,學宮走上正軌,大王再愛民一點,他差不多就可以放心地周遊諸國了。

那瞬間,秦王心花怒放,反手扣住他五指,握緊了些。

看他如此喜悅,嚴江的沒告訴他,還有個理由是張蒼來信說,花花的東北老婆要生了……畢竟是兩種老虎,他不放心得回去看。

大東北虎沒能活下來,它生病了,做為一隻野生東北老虎,無法習慣這方寸之地,嚴江也不敢說把老虎放歸野外——這時的老虎,是真要吃人的。

這裡更沒有老虎的產生護理,嚴江回到虎苑時,大老虎生兩隻小崽兒很順利,嚴江正放心時,發現它沒生出來的胎盤,嚴江想上去幫它,卻差點被抓死……血管充份的胎盤導致了大出血,可就算如此,老虎依然眼眸銳利殺氣凜然,會咬殺所有靠近的生物。

嚴江沒有□□,想給他喂滲了麻藥的水,也被打翻,只能眼看著它越來越虛弱,最後在小老虎的軟軟叫聲叫倒下。

他把兩隻小老虎擦乾淨,有些懊悔不應該給花花配種的,寂寞就寂寞好了,自花花這種大老虎,應該自己去找老虎的。

秦王無法理解阿江的腦回路,大蟲是何等害獸,死十隻百隻也都是好事,有什麼可傷心的?

當然,他不會說出來,只會各種給阿江方便,還會以看虎之名與阿江多多交流,做為每天勞累國事的調劑。

時間過得飛快,在秦軍回鄉忙活完夏秋收割,十月,秦王再度徵兵。

秦王政十一年秋,秦將桓齮從太行中部的井徑出兵十萬,東出上黨,直插趙國腹地,並且攻佔趙國北方重城宜安,進逼肥累城。

肥累城有呼沱河的關鍵渡口,這條河東西貫穿趙國南北國土,一但此地被秦軍佔領,依託太行山險要和沱河的天險,趙國就被分割成南北兩地,李牧騎兵無法南下救援邯鄲,可以被秦國從容吃下。

秦王政的目光十分精準,一但拿下肥累城,那麼秦國就可以集中全力,與趙國打一場滅國之戰,這次他不圖城池,要的就是一個快準狠,只要速度快,就可以有趙國沒有反應之前拿下這緊要之地。

這種關鍵時刻,趙王遷的使臣跑死了十幾匹馬,三天就將召令送至代郡李牧處,讓他南下救援。

趙國北方民風彪悍,半遊牧的民風讓他們上馬皆能一戰,於是不到半月,就召集了十萬騎兵,南下勤王,並且很快守住肥累,與趙王從南邊派來的大軍彙集在宜安城附近,與秦軍對峙。

但是這場仗的結局,卻是秦國和趙國都沒想到的。

一個月後後,秦王收到了來自遠方的戰報。

秦軍大敗,幸得王翦在井徑接應,剩餘七萬敗軍大多逃回,桓齮將軍不知所蹤。

這是秦王親政以來的第一次大敗,趙國這個總是不給面子的擋路虎又一次在秦國之主面前昭示自己的存在,讓秦王極其下不了臺。

秦王政看到戰報後靜坐了整整一個時辰,這才冷漠地起身到偏廳,把正在喂小老虎的阿江從兩隻奶虎中拖出來,大打一場,連嚴江都差點被他掀翻。

很快,遠方的訊息越來越多,桓齮兵敗的細節也被了一一展示出來。

嚴江好好地安慰了大王,給他做了一個沙盤,太行山與趙國附近的沙盤,和秦王一起在沙盤上分析了這次戰敗的原因。

兩人一起領教了李牧這位戰國名將的風采,原來兩君對峙後,李牧沒有招惹士氣正盛的秦軍,而是在肥累不遠處築壘固守,擺出我要和你打持久戰的態勢,任桓齮怎麼挑逗,都不出門。

而桓齮沒有帶多少糧草,覺得不能在趙國的地盤上和趙拼吃飯,於是便想引蛇出洞,留下一萬多後勤士卒在營地裡,帶七萬多的主力去打肥累城。

李牧知此事後,是真被引蛇出洞了,但卻不是按桓齮的意思去動,他不但沒有帶兵去救肥城,反而帶人把只留下一萬多人的秦軍的大營抄了,把全部的糧食和秦軍的後路一起斷掉。

桓齮知曉後,立刻帶兵回救,想要奪回糧草,沒想到正好中了李牧陷阱,對方用一隻小部隊拖住秦軍,將主力放在兩側,將秦軍截斷成數截,打得秦軍大敗,桓齮將軍帶著親兵衝出重圍,與大軍失散。

眼看就要全軍覆沒,王翦及時帶兵趕至,從後方衝擊趙軍,李牧連番大戰一時辨別不清秦軍數量,沒有戀戰,放棄追擊秦軍,帶趙軍主力退守肥城。

原來李牧早就判定秦軍敗後,大量散兵定會從最近的井徑退回秦國,便派兵提前去井徑堵住秦軍後路,未曾想,秦王在嚴江的提醒下,早就派了王翦帶著十萬大軍中的剩下的七千人守備關口,李牧的這隻騎兵在王翦手下一個都沒逃掉,反而被逼供出李牧的作戰細節。

王翦是誰,秦滅六國的最大的功臣,立刻便斷定秦軍有難,帶兵支援,他知道自己兵力不夠,便生生等到大戰到黃昏,趙軍放下戒心,打掃戰場之時,一舉插入。

這時的秦軍大多絕望,突然天降奇兵,士氣大震,紛紛反殺,終於挽回局面,至此,王翦收隴大軍,退回井徑,清點人數後,秦軍傷亡雖多,但到底保住了主力。

這算不幸之中萬幸,要是這十萬主力全軍覆沒,秦國想再組織一隻大軍,至少要等到三年之後,兵員才能補得回來。

秦王政這還是生平第一次嚐到失敗的滋味,一連數日都喜怒不定,周圍侍者動輒得咎,嚴江怕他把近侍都打死了,只能帶著小老虎親自服侍大王,秦王政則繼續總結收集各方訊息。

桓齮依然沒有訊息,幾乎可以確定是戰死,但秦將桓齮的頭頭顱趙軍並未找到,所以還有生還之機,可就在這時,兩個超扎心的訊息再度傳來。

有售紙的“秦人”在燕國看到桓齮,便上前打探,原來他當時認為李牧必會斷秦軍向西歸國之後路,於是帶幾個殘兵一路向東逃竄,逃入燕地,想從燕國歸秦。秦人聞言,讓他歸秦,他卻猶豫不定,不願動身,想是擔心秦王降罪——但敗軍之將還不敢歸國,這簡直是罪上加罪。

另外一個訊息,是趙王遷封李牧為“武安君”!

武安者,武功治世、威信□□。是戰國軍功的最高嘉獎,這數百年僅有兩人得到,一為白起、一為蘇秦。如今又多了個李牧,還是用秦國當的踏板。

秦王政這次倒是很淡定地放下訊息,神態自然地盤踞於沙盤前,不辨喜怒。

嚴江正想說這塊骨頭不好啃,就換一塊唄。

卻見秦王凝視千里太行山,負手道:“阿江,若我出兵四十萬,南、北、中兵分三路,齊攻趙國,你說那李牧,能擋幾路大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