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僧俠皆為友(1 / 2)

小說:源世界之天衍 作者:作者石源

小二哥一邊沒好氣的數落著僧人,一邊竟然還動起手來,開始推搡著僧人往遠處走,僧人雙手合十置於胸前,無奈的搖著頭,任憑小二哥如何推搡自己,卻仍站在原地,沒有後退半寸。正在小二與僧人都為難之時,忽然聽到店中有人說話。

宿橋為傑:“慢著,請這位師傅入店中一聚”

小二哥一聽這聲音,回頭一看,嚇了一跳,這位老爺可是今天入住店內的車隊的當家人,一行人百十來位,這可是店裡的貴客,連掌櫃見到了都畢恭畢敬,生怕得罪了貴客,往後沒了這比賺頭。小二哥立馬變出來一張笑臉,連著向宿橋為傑點頭鞠躬,而後像對待自己父親一樣的,將僧人引進店內,還很恭敬的給添了生薑水,並拿了果盤送過來。

就這樣宿橋為傑與其長子,還有僧人共坐一張桌前,宿蛟成望知道父親一向禮佛敬道,母親也是一本金剛經從不離手,所以便很禮貌的為僧人添姜水,擺果盤。而宿橋為傑則與僧人互相觀瞧對方,宿橋為傑手攆三寸短鬚,端詳僧人的面相,而僧人則笑呵呵的看著宿橋為傑,二人並不說話,此時一樓的客人幾乎都已經上樓去休息了,看門的小二繼續找地方打盹去了。整個客棧一層只剩下宿橋家父子二人和這位不知來歷的僧人了。

宿橋為傑:“這位大師,您打何處來啊?”

宿橋家老爺先開口問詢。

僧人:“貧僧半年前從千佛寺中出,今晨破曉時分才來到關外的。”

宿橋為傑:“西都的千佛寺嗎?”

僧人:“正是”

宿橋為傑:“那可真是夠遠的了,大師您該不會是一路走過來的吧?”

僧人:“車船舟馬雖然能載的了貧僧,但貧僧卻不願與其為難,故只得一路靠著自己的雙足前行。”

宿橋為傑:“大師您走這麼遠的路是為何呀?”

僧人:“佛中機緣”

宿橋為傑:“哈哈哈,原來如此,不瞞大師,我這一家老小也是要去往西都的,能在這裡遇到您,這也是咱們命中的緣分啊,這樣吧,今夜您就留在這裡住宿,我會打點人幫您安排的”

說著,宿橋為傑站起身來,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宿蛟成望便急急忙忙跑去櫃檯,招呼醒了偷懶的店小二,給僧人安排了個房間住下了。老年人不能熬夜,宿橋為傑已經感到有些疲乏,便再與僧人告辭後,準備上樓休息去了,就在轉身要走之際,卻又被僧人叫住了。

僧人:“施主,請留步!”

宿橋為傑:“大師,還有何吩咐?請一併告訴我,我會著人安排的。”

僧人:“明日上午六時,你一個人來這店後的觀景臺,貧僧有要事相告!”

宿橋為傑深吸一口氣,看了看眼前的僧人,重重的點點頭,示意知道了。

時間很快來到了深夜,天邊新月只能稱作月牙,渾濁且缺少光亮,好似這世間的鏡子,關前的客棧四周都是漆黑一片,更別說這罕有人煙的關外了。此時的天耀關從遠處望去,恍惚中可見其輪廓,卻又那麼不真切,只覺得如惡獸之口,要將透過的人吃到腹中去。一陣惡風從關外傳來,在經過關口時,可能是有怪石作怪,竟能聽到瘮人的哀嚎聲,再加上這三更半夜的,真叫人脊背涼。

永安的綠洲,乃是東西二都相連之地,以惡劣的自然環境著稱,東西長約一千兩百多公里,且途中多是崎嶇山路、泥潭沼澤,千百年來數十萬的開路人,才在這裡踩出兩條路來,一條在綠洲之北,被稱為“參天境”另一條則在綠洲之南,被稱為“彌幽境”,兩條道路的走通,可以說是先人們用“命”換出來的。在此之前,東都和西都之間來往,是要繞道南北境的,那是動輒兩年為底的漫長旅途,當年雖然也有人試圖橫穿永安的綠洲,但是結果是非常殘酷的,不但耗時過半年,更是連探險隊伍的命都搭在裡面了,至今都沒人知道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磨難。而今天有了參天境和彌幽境,使得東西都之間的往來,變得簡單了許多,一般的車隊最多也就是走三四個月就可以到達彼岸,若是快馬車隊則是三個月內必至彼岸,且基本可以規避掉大部分惡劣的氣候和不可知的危險。

關前的客棧外,路燈還亮著,但是住在店內的旅客以及店家卻都已安睡,關前陷入一片寂靜,唯有夜風颳過時,會有聲響傳出,這夜風想來是真的無所畏懼,不僅吹動了客棧前旗杆上的店旗,更是吹散了關外淡淡的血腥氣,夜風拂過彌幽境內的一處空地,沙土隨風飄灑起來,而沙土下新埋入的屍早就被附近的野獸啃食乾淨,只剩下一具具白骨和附近的石塊混雜著置於地面上……

一夜無話。

翌日上午六時,宿橋為傑履僧人之約,比約定時間早了一刻鐘來到了一層的觀景臺處,等候僧人,卻不想僧人也在此處等他

宿橋為傑:“大師,不想您來的這樣早,勞煩您久等了”

僧人:“接下來,我要與你說的話,你要記在心裡,且不可與他人說起,即便是你的家人,也不可以講”

一改昨天笑呵呵的樣子,此刻是一臉的嚴肅。

宿橋為傑:“我明白的,大師有話不妨明言,我不與他人講就是了。”

一臉誠懇的表情。

僧人:“今日上午九時過了,你們才可趕路,萬萬不可提前,同時你們要走彌幽境,時辰和路線不可有偏差,否則你全家人都難逃此劫……”

宿橋為傑聽到這一句,心裡就是一驚啊,心想這個僧人是什麼來頭,他怎麼知道我們要走參天境,又怎會知道我們上午七時就要出的……

僧人:“施主不必驚慌,可還記得昨日貧僧所說的佛中機緣?那就是你!,貧僧此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救你們,雖然這世間的生死各有天命,本不好干涉,只是佛言於耳,善念於心,貧僧才不得不長途跋涉來此處尋你,還好是趕上了,阿彌陀佛。”

宿橋為傑:“多謝大師點撥,若是我同我的家人能夠避開此劫,老夫一定親自前往千佛寺奉上心意,但不知大師您的法號為何?可否告知老夫?”

僧人:“阿彌陀佛,貧僧法號本淵”

宿橋為傑雖是與僧人初次相見,但可能是素日裡常去附近的寺中吃齋的緣故,所以對於僧人有著天然的信任,也正是這份信任,才有了這份機緣。

朝食前,宿橋為傑與僧人仍舊在談論著什麼,因為距離太遠,不得詳細。待到僧人離開客棧時,宿橋為傑仍舊堅持送其至店前的土道上,僧人仍要向前趕路,但卻只接受了乾糧和水袋,未接取錢財之類的貴重饋贈。僧人迎著晨光向前大步走著,宿橋為傑就在店前眼望著即將消失在遠處的僧人的背影,而在店中的妻子及女兒,則聽長子談論起昨夜老爺與僧人相遇時的一些小細節。令大家不解的是,這位僧人應當與老爺是初見,為何老爺會如同老友一般,如此的關切僧人呢?直到宿橋為傑回到店中,告知大家改變行程,放棄走參天境,改走彌幽境,並且連一貫喜歡早早出的老爺,今天也特意囑咐不必著急趕路,先是吩咐隨從檢視備足補給品,而後更是命人沏好茶,一邊品茶、一邊賞景、一邊靜待上午九時的到來,一家人更是一頭霧水,不知道老爺這是做的什麼打算。

上午九時三刻已過,彌幽境的土路上一騎輕騎從天耀關方向急急奔來,路的另一端又有二十餘騎擋在路上,為二人身穿淨衣司副使官衣坐在腳力馬的馬背上,肩背處的淡黃色的絲質披風隨風輕舞。

報信輕騎:“稟報副使,目標車隊正向咱們駛來,不需半刻鐘就會進入伏擊圈,據查車隊共有一百二十三人,其中女眷有四十三人,車隊護衛三十八人”

為的二人輕輕點頭,示意知道了。報信輕騎即刻歸隊。

花念澤:“這次看來是咱們走運了,據情報所述這夥內奸本來是要走參天境逃往西都的,那邊可是佈置了數百人的隊伍……”

花念池:“還好主司有先見之明,命我們帶一隊人守在這兒,若不然真要是讓這夥賊人走脫了,咱們豈不是愧對陛下和皇后娘娘的信任……待會等他們踏入伏擊圈,先去四個人將護衛引出來一些,咱們也來個分而擊之,我和澤副使各帶十人分頭行動,其他人再此觀望,若是現有人要趁機逃走,你們就去補刀解決,再有!待解決了護衛後,先不要急著對車隊動手,咱們先看看女眷的成色,六歲以下的女童都需要活捉……聽清楚了嗎?”

眾司從:“清楚了。”

聽到淨衣司副使下了命令,眾司從齊聲回答。

這一行人就站在一旁的高坡上俯視著百米之外的寬闊土道。

而不遠處的宿橋為傑一行人正在幽境路上趕路,全然不知前路的危險。宿橋為傑信了僧人的話,以為走這條路可保全家安全,平安回到西都去。

春季的陽光,即便是在晌午也不使人覺得炎熱,反倒是感覺十分的溫暖,車隊緩緩行駛在彌幽境的土路上,面對陌生但不極端的景緻,此刻大家竟還覺得很愜意。

但當車隊行駛至“回馬坡”時,就見前方突然閃出四個人影,但很快又消失不見了,車隊護衛注意到幾個人腰間都帶有兵器,知道來者不善,護衛長即刻招呼車隊停止前進,並命令十名護衛下馬後,在兩輛大篷車附近警戒,另外二十名護衛則分成兩隊,騎乘腳力馬以相反的方向圍繞著車隊巡邏,同時四名護衛為接應,自己則率領三名護衛徒步去前方探路。

這裡需要說明下護衛為什麼要下馬作戰,因為護衛們的坐騎並非戰馬,而是普通的腳力馬,對於騎乘作戰沒有任何戰力加持,只能提供機動性,反過來對於不會騎兵馬術的護衛,反倒會降低其戰鬥力,所以放棄騎乘後的徒步作戰反倒更適合他們。

護衛長帶著三名護衛向前走了兩百步遠,但見左側有一處高坡,想必此處視野更為廣闊,護衛長便帶著護衛們爬上高坡,打算在高坡上觀瞧四處的情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