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子產(一)(2 / 2)

春秋之時,承擔兵役和交兵賦都是國人(國是一種行政單位,以諸侯貴族為中心,此外的都是野),也是一種地位的象徵,所以子產的這個決定一下子就招致了很大的不滿。

而子產卻沒有因此動搖,更是留下了‘苟利社稷,生死以之’的名言。

一項政策和稅收的變動,要不然是滿足個人的需求,要不然就是滿足國家的需求。

子產是一個仁德知禮之人,絕不會因為滿足個人的私慾去危害國家。

他之所以徵收丘賦,是因為鄭國在多年的征戰中,舊有的制度無法滿足國家的需求,只能做出改變。

只是這在當時開來,太有違於禮,看重利益了。

鄭國大夫子寬甚至認為,子產的政策會導致他的國氏較早滅亡。

鄭簡公三十年,即公元前五三六年,子產做了一件可能是他一生中最重要、最輝煌的事,至少筆者是這樣看的。

子產將鄭國的法律條文鑄造在了象徵諸侯地位的鼎上,向全社會公佈,史稱鑄刑書,這是華夏曆史上第一次公佈成文法的活動。

在此之前,法是‘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秘密法,它完全依附於當時的禮制,並被當時的貴族階級把持,在新興地主階級出現和極劇變化的春秋時代是很不適用的,很容易就引發諸多的矛盾。

晉國大夫叔向得知之後,寫信給子產,對他的這一舉措加以指責,子產接受了他的批評,但卻沒有改變自己的決定。

子產的行為對於法家思想的形成是有極大助益的,他和管仲一起被當做是法家思想的先驅。

鄭簡公三十六年,即公元前五三零年,鄭簡公去世,他的兒子鄭定公繼位。

鄭定公元年,子產、子太叔輔助鄭定公前往晉國參加平丘之會。

子產在這次會盟上表現出色,維護了鄭國的尊嚴,被孔子稱讚為‘國基’。

也是在這一年,鄭國大臣子皮去世,子產當時正在歸途之上,得知訊息之後,嚎啕大哭,表示再也沒有理解他的人了。

鄭定公四年,即公元前五二六年,晉國六卿之一的韓宣子訪問鄭國,鄭國大夫孔張在迎接儀式上舉止失儀,大夫富子以此向子產進諫,子產怒而斥責了富子。

當時,晉國的國君晉昭公去世,六卿的力量強盛了起來,晉國的力量去世減弱了,於是,子產在韓宣子訪問期間,告訴韓宣子,執掌政事一定要依靠仁德,這是國家穩定的緣由。並且拒絕了韓宣子向鄭國商人索要玉環的請求。

鄭定公六年,鄭國發生火災,子產因此加強了鄭國的防務,不久受到了晉國的質疑,子產進行了辯駁。

次年,鄭國駟偃去世,可駟氏不立他的兒子駟絲為駟氏的家主,而是轉而立了駟偃的叔父駟乞。

子產對駟乞的為人十分厭惡,且有子不立有違當時的禮法,可子產卻沒有理會。

駟絲的母親是晉國大夫之女,晉國因此派人過問此事,駟乞因此想要逃跑,被子產製止。

子產回覆晉人,這些都是鄭國的內政,晉國的大夫如果要干涉,那我們還算什麼國家呢。

晉國因此不再過問此事。

鄭定公八年,即公元前五二二年,子產病重,告誡自己的繼任者子太叔,為政要寬猛相濟,此謂子產論政寬猛,記於《左傳·昭公二十年》。

數月之後,子產去世。

根據記載,由於為政廉明,家中沒有餘財,不能給他辦理喪事。

鄭國的國民聽說之後,紛紛捐助珠寶玉器,子產的兒子不肯接受,大家就把財物扔到了子產封邑的河水中,珠寶在水中泛起斑斕的色彩,從此這條河就被稱為金水河。

孔子得知子產逝世的訊息,亦是悲痛,稱讚他為‘古之遺愛也’。

後世對他的評價也是極高,評價他為‘春秋第一相’,甚至是‘春秋第一人’。

喜歡王朝的腐朽()王朝的腐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