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裂痕(2 / 2)

實在消滅不了,那就打持久戰唄。

荷蘭語中沒有養寇自重的成語,但誰也不傻,類似的道理是相同的。

比如說1825年爆的爪哇土著人大起義,為什麼歷時五年才好不容易撲滅?

爪哇土著人在荷蘭殖民者的嚴密封鎖下,連個像樣的土槍都沒有,怎麼能夠抵擋殖民軍隊的大舉進攻?並且持續五年之久。

想一想,都覺得不可思議。

從岸朱地區傳來的訊息顯示

上萬南洋軍大舉進攻土著人密集的中爪哇腹部地區,在短短的三週多時間內,先後攻破並且消滅了十幾個重要城鎮,佔領了大片地區。

至於是否佔領岸朱城,目前,前線還沒有第一手訊息傳來。

在南洋軍毫不留情的打擊下,估計土著反叛勢力支撐不久了,這才是正常的狀態,雙方的戰鬥力根本不在一個層次。

南洋軍用不了一個月就能解決的戰鬥,白人殖民軍隊需要歷時五年,耗費巨大的財政開支才能徹底平息反叛。

這其中的差距,有心人才能明白。

克勞迪亞上校明白,歷時兩個月徵募的3722名白人士兵,很多都是濫竽充數的主兒,真正招募的不過六成。

剩下的,自然是將軍們吃空額了。

反正總督府的高官們也不會一個個的去點人頭,也不會時刻在軍營中監督,有些事自己明白就行了。

兩百多年的殖民體制,早已經被低效率的行政和無處不在的貪汙腐化侵蝕,上層的殖民地官員抱著撈一把就走的想法,不會考慮長久的建設殖民地。

而中下層殖民地官員亦各有心思,導致殖民地建設嚴重滯後。

港口,道路,橋樑上百年沒有修茸,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最真實的寫照,壓根兒也沒人關心。

而在南洋軍佔領區內,情況則大為不同。

東爪窪地區的大量道路和橋樑持續的拓展新建,在港口以及農田水利設施持續投入,城鄉面貌持續改善,並且年復一年的堅持下去。

道路暢通了,農田水利設施改善了,隨之而來的就是農業產量的增加。

這樣的良性迴圈,可以讓內6地區的大量農產品輸入到城市中。透過商船遠銷海外,這提高普通農戶的收入,改善農民生活條件。

南洋軍正在把征服的大量土著勞動力編入苦役營,開始對中爪哇地區的古老道路進行大規模的翻建拓寬,新建橋樑。

二月下旬雨季就將結束,將迎來長達八個月的旱季。

抓緊這段有利的時間進行建設,必將極大的改變中爪哇地區交通落後的面貌,從上到下煥然一新。

兩者的施政方向,有著根本性的不同。

荷蘭總督府方面並非完全不知道南洋軍的相關舉動,但大多嗤之以鼻,反而以妖魔化的宣傳進行詆譭,沒有丁點借鑑抑或受到啟的意思。

現在讓他們苦惱的最大問題,是原有的二元殖民統治結構遭遇到了挑戰。

原本城市中依賴華人包稅者揮作用,並參與到城市治安治理過程中來,可以說是荷蘭白人殖民者有力的幫兇。

而東方人的反叛,讓這一切都變了質。

總督府方面重新審視華人的眼光帶著濃重的疑慮,從內心覺得不可信任,哪怕是那些服務殖民統治上百年的傳統華人家族。

在高層白人殖民者看來,這些華裔家族都有背叛者的嫌疑,是卑鄙的小偷,沒有底線的告密者。

讓他們苦惱的是

傳統的東印度群島殖民地絕大多數的商業活動,都掌控在華人階層手中,其壟斷的地位難以替代。

至於那些愚昧的土著猴子,更不可能勝任包稅者的角色。

所以在“巴達維亞港騷亂事件”後,總督府收斂了對華人群體的打壓行動,帶著嚴重的防範心理,依然在使用華人承擔包稅者作用。

但是在城市治安方面,殖民總督府任命了更多的白人官員,以期望揮制衡的作用。

而這進一步加劇了混亂,傳統華人在二元治理結構中揮的重要作用,從最高的“甲必丹”,到“瑪腰”、“雷珍蘭”、“朱葛礁”、“達氏”等職位,逐漸形成較為完善的華人治理模式。

如今粗暴的推翻,卻沒有相應的高效機制去代替,在城市鄉村中都引起了相當大的混亂。

村鎮與人口密集的西爪哇地區,不但白人殖民者高度集中,當地的華裔人口比例也相當高,總量大,遠中爪哇和東爪哇地區。

猜忌和不信任在總督府與華裔傳統家族中,形成了一道深深的裂痕,短時間難以消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