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鹽州之戰三(1 / 2)

小說:易宋記 作者:醉裡挑燈看劍客

第238章 鹽州之戰三

宣和元年春二月十一,鹽州城東。

宋軍剛在昨天的位置列好陣形,夏軍就開始動了起來。

東門外兩萬山訛兵和強弩兵,外加兩萬步軍,組成中路軍,徐徐向前開進,直面宋軍中路。

與此同時,南廂的夏軍步軍,分出三萬人,列成一個個方陣,與中路軍相隔不到兩裡,向宋軍的南翼起進攻。

北廂的馬軍,分出數千騎,散在中路軍的北翼戰場上,掩護著他們的另一側翼。

這些騎兵散佈在方圓十幾裡的地方,進可以威脅宋軍北翼,退可以阻擋赤虎騎軍從北面向中路軍起側擊。

他們身後有三萬多主力騎兵,隨時可以上前接應。

夏軍中路軍兩萬步軍列成五個方陣,呈錐形,走在最前面。

一萬山訛兵緊跟其後,一旦前面的步軍把宋軍中路防線打出一道縫隙,他們就會一湧而上,把這道縫隙撕開,撕成鮮血淋漓的致命傷口。

“撞令郎?”

“這應該是撞令郎。”種逵說道。

但是人口和資源有限,只能少量出產,大規模生產是千難萬難。

不到三百步,宋軍的床弩開始威,上百支拇指粗的箭矢平飛過來。

強弩兵是李察哥一手組建。他吸取宋軍擅弓弩的特點,選軍中善射者,收集強弓勁弩,鋒不可當,用來抵禦騎兵,壓制步軍,極為厲害。

一時間,戰場血肉橫飛,數百撞令郎在慘叫聲中,被串出一個個血葫蘆。

西夏國的生產力水平,遠遠落後於大宋,尤其是軍械製作。

箭矢、弓弦這些消耗品,非常寶貴,用掉一支就少一支。

盾牌鎧甲在它們面前如同一張薄紙,一穿即透。

劉國璋冷冷地說道。

沒有弓弩箭矢的火力支援,撞令郎只能用血肉之軀去碰撞大宋的軍陣。

“節帥,前面打頭陣的好像是漢人。”一位參謀官大聲叫道。

“炮灰部隊,即能衝擊我軍,又能降低後面嫡系的党項羌人的傷亡,讓他們蓄勢待,伺機一舉擊破我軍。”

果然是炮灰部隊,兩萬撞令郎衝上來時,後面的強弩兵一箭未。

“李察哥看來是下了血本,看家的山訛兵和強弩兵都拿出來了。”

另外幾位參謀官連忙調整望遠鏡,看向夏軍中路打頭陣的那兩萬士兵。

山訛兵是從橫山一帶的党項羌人招募,也叫橫山羌。翻山越嶺如走平地,兇狠強悍,極有韌性。

“西夏從其國內漢人中,抽健壯勇敢者,編為前軍,號為撞令郎。每戰都會打頭陣,起第一輪衝鋒。”

他們確實有能工巧匠,打造出精美堅固的鎧甲,鋒利的刀槍弓弩。

多半還善騎馬,穿行山樑溝壑之間,往來如風,然後下馬步戰,每戰必為先鋒。

劉國璋在三腳架上的望遠鏡,把這兩支軍隊看得清清楚楚。

不到兩百步,宋軍的弓弩開始射擊,數百支箭矢飛過來,稀稀落落地落在撞令郎的頭上、身上和旁邊,沒有造成多大的傷亡,卻讓他們心頭一緊,不由自主地加快步伐。

這是各弓弩隊在試射。

他們站立的位置不同,有前有後,有左有右。

這一輪試射,各弓弩隊知道自己方陣射出的箭矢會在哪個位置,然後進行角度調整,儘可能地讓所有弓弩隊的箭矢,集中在某一片區域裡,造成最大的殺傷力。

宋軍擅弓弩,弓弩手佔六到七成,數萬弓弩齊射,箭矢鋪天蓋地,如五月暴雨一般。

躲無可躲計程車兵,只能信天由命。

那種恐怖的場景,經歷過的老兵,都不想再經歷一次。

箭雨如約而至,大部分箭矢集中在一百步到一百三十步這段距離。拋射過來的箭矢,帶著未盡的動能,以及從天而降的勢能,不分青紅皂白地把這一片洗禮了一遍。

撞令郎有的舉著盾牌,沒有盾牌的舉著不知從哪裡找來的木板,什麼都沒有的只能閉著眼睛,矇頭向前衝。

數百撞令郎中了彩,箭矢狠狠地插進他們的身體裡,疼痛讓他們在慘叫中或坐下,或倒在地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